崇禎帝煤山自縊,此人就在現場,清軍卻查不到此人來歷

崇禎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帝王,他有極強的行動力、自制力,有力挽狂瀾的雄心抱負,卻沒有扶大廈於將傾的能力。他也沒有知人任用的能力,動不動就是怒斥、問罪大臣,導致後期無人可用。雖然明朝已病入膏肓,但卻依舊有很多的機會能延續下去,比如殺魏忠賢這一事,魏忠賢做的事(貪汙、迫害忠良)足夠他掉一百個腦袋,可魏忠賢是皇室的人,貪的錢也是從東林黨,江南士商手中得來。崇禎把魏忠賢殺了,任用東林黨人,結果打戰的費用都只能從老百姓身上拿,連年災荒又多生戰亂,加稅,加稅不斷加稅,讓百姓苦不堪言,可以說明朝滅亡的鍋,有崇禎一份。

崇禎帝煤山自縊,此人就在現場,清軍卻查不到此人來歷

崇禎自縊煤山

不過崇禎最後自縊煤山的悲壯不得不讓人心生同情,連李自成都說過:君非甚暗,說明明朝雖亡在崇禎手上,但明朝的亡也不能全怪崇禎,崇禎君王死社稷的行為更突出了崇禎責任感的責任,有責任感的男人是好男人。煤山自縊時不是隻有崇禎一人,當時百官雖然都跑了,但崇禎身邊還是有一個人跟隨著,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他是唯一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人物。

王承恩是崇禎生命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崇禎小的時候王承恩就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本來崇禎是由曹化淳負責照顧,不過魏忠賢殺害了王安後,曹化淳因為是王安的親信,受到牽連被逐出北京。當時魏忠賢跟客氏狼狽為奸,想要在朝中遍佈自己人,大肆殺害反對自己的大臣。王承恩見不慣魏忠賢害國的行為,同時也認為只有朱由檢這樣剛直的皇家子弟能有作為。在朱由檢登基之前,宮中不少的情報都是王承恩帶來的,而且朱由檢能登基,其中也不乏王承恩在明熹宗朱由校身邊的周旋。

崇禎帝煤山自縊,此人就在現場,清軍卻查不到此人來歷

魏忠賢劇照

崇禎登基後,王承恩就成了崇禎的左右手,對崇禎忠心耿耿,從不懈怠,深受崇禎信任。除掉魏忠賢后,崇禎任命王承恩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何為司禮監秉筆太監?自從宰相被廢除後,宮中大小事情都由皇帝處理,而皇帝也是人,受不了各種繁瑣事情都親自處理,所以就需要有人代勞,就是由王承恩這個職位代為批紅。王承恩此時的地位跟宰相差不多,不過沒有宰相那樣的權力。

每次遇到較為頭疼的事情,崇禎都會問下王承恩的意見。王承恩每次回答前都是細加斟酌,回答總是十分有分寸,深受崇禎的喜愛。發生甲申之變時,李自成攻打大明首都北京,此時的大臣逃的逃,降的降,宮中軍隊竟無人指揮防守。危難之中王承恩受命死守京城。哪裡緊急哪裡就有王承恩。崇禎見漫天火光,心中終於湧現出一絲不可為的念頭,大勢已去,遂將王承恩召回,這一撤,首都沒了,明朝再也沒有了反抗,任由李自成大軍撕咬分裂。吳承恩攙扶著崇禎逃亡煤山,便出現了崇禎自縊煤山這一事情,而王承恩就在邊上痛哭喊道:“君為社稷死,老臣隨主亡。萬歲慢走,臣保駕來也!”王承恩就在邊上的海棠樹上自縊殉國。

崇禎帝煤山自縊,此人就在現場,清軍卻查不到此人來歷

王承恩劇照

後來清兵入關,多次去河北邢臺縣白岸口村查詢關於王承恩的信息,村裡人不明軍官目的,怕遭牽連,紛紛說並無此人,因此清朝對王承恩的記載只有在明任職時的官位,而沒有籍貫一類。順治皇帝后來為崇禎皇帝發喪時,將王承恩安葬在崇禎皇帝身邊,讓他永遠守護著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