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春秋簡史之秦國史卷3:秦國6代國君陷入短命魔咒,2代3兄弟,6位君主,兄弟傳位秦國度過動盪難關!

前文我們講了秦武公雖然在位20年,由於繼位的時候年紀比較小,所以去世的時候也才不到35歲,英年早逝。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20年間,秦國陷入一種死循環般的魔咒!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英年早逝。秦武公有一個兒子叫白,史籍資料並沒有記載其出生年份,所以並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秦武公剛繼位是三大庶長掌權,秦武公頭三年一直在外練兵除國賊,加之秦武公去世時年齡最多35歲,基於此可推斷公子白最多也就16歲左右!

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16歲左右,並沒有太多經驗,況且此時的秦國四面戎狄,當秦國的國君沒那麼容易!況且秦武公年少時目睹了國內爭權奪利的危險性,所以並沒有傳位給兒子白,只是把平陽之地封給了他,據說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就是公子白的後代!

秦武公把國君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同母弟弟,32歲的贏嘉,是為秦德公。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秦德公從自己的侄子公子白手中奪位的。贏嘉自三大庶長掌權時,就陪同秦武公,包括後來秦武公20年的戎馬生涯,也都是贏嘉陪同大哥一起,無論從政治經驗還是軍事經驗來說,都是高於公子白的,所以奪位之說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秦德公繼承王位時,秦國已經初步控制關中地區,就想著要建造一座利於子孫後代發展的都城。後來選中了雍城,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寶雞鳳翔縣一帶,據占卜的說,此處是風水寶地,子孫後代必將飲馬黃河!

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果斷遷都雍城。雍城地處渭河北岸,秦國以水禦敵,號稱“水上秦都”。直到戰國秦獻公時期,秦國的都城一直在此,時間長達近300年,是秦國曆史上時間最久的都城。

秦德公從三大庶長掌權,到繼承王位,順風順水,運氣算是比較好的。可惜在位僅僅2年,便也病死了,年僅34歲!

此時,我們發現,秦德公的老爸秦憲公只活到22歲,弟弟秦出子活到11歲,哥哥秦武公活到35歲,秦德公活到34歲!1父3兄弟,個個都當了國君,但個個都命短!

只是,這並沒有結束!

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秦德公有三個兒子,老大嬴恬、老二嬴載、老三嬴任好。秦德公去世後,長子嬴恬名正言順的繼位,就是秦宣公。

秦宣公繼位時,不超過20歲,韜光養晦,休養生息,對秦國的穩定起了一定的作用。公元前672年,晉國正是晉獻公執政時期,實力比較強大,屢次入侵騷擾秦國邊境。於是秦國發動了對晉國的反擊自衛戰,沒成想竟然把實力強大的晉國給打敗了!這之後,秦晉兩國沒事就在邊境打打仗。

在這之前,秦國一直對抗的都是戎狄,從來沒與東方諸侯交過手,而秦晉之戰,也標誌著秦國正式加入了東方諸侯爭霸戰!

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秦宣公比較安穩的當了11年國君,繼承了家族短命的基因,30歲左右就去世了。

但好在秦宣公也繼承了父輩三兄弟輪流當國君的傳統,雖然秦宣公也有9個兒子,但為了秦國的江山社稷,他仍然把國君之位傳給了二弟嬴載,就是秦成公。

秦成公繼位的時候,估計最多也就二十六七歲。而此時的秦國國君,已經連續多代陷入短命的魔咒,秦成公也不例外,在位僅4年也去世了,去世時最多也就30歲左右!

秦成公也有7個兒子,但最大的估計也不到15歲。秦成公臨死前一想,得了,自己的老爸一代、兄弟一代都是兄弟之間傳位,況且孩子們都還小;三弟嬴任好,二十三四歲,正是風華正茂、大展抱負的年齡啊,於是果斷傳位給三弟贏任好,是為秦穆公!

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至此,我們發現:

一,從公元前715年的秦憲公開始,一直到公元前660年秦成公去世,55年時間裡,歷經6位國君,而每位國君都活不過35歲!

二,秦憲公的三個兒子,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3兄弟個個都當了國君;秦德公的三個兒子,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3兄弟也個個都當了國君!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秦穆公繼位後,在位39年,活到了63歲,終於打破了之前6任國君短命的魔咒!秦穆公廣納賢才,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

春秋史之秦國3:短命魔咒55年,兩代三兄弟6君主,兄弟傳位穩秦國

秦國自秦憲公時期,四面戎狄,內有三大權臣把持,後又遭遇6任國君短命的悲劇,最終卻能夠穩住腳跟,跟他的傳位制度也有很大的關係!2代3兄弟,6位君主,打破了傳子的傳統,傳位於賢,這對秦國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試想一下,都是短命的國君,兒子年齡都小,傳位於年幼的兒子,會不會再出現秦憲公莫名其妙死亡、三大庶長隻手遮天的局面呢?

秦穆公繼位打破魔咒,又是如何成就霸業的?下期我們繼續講秦國的歷史,歡迎關注閱讀,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