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資後,「花錢」和「省錢」哪個更重要?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小編按:成功的創業者各有各的章法,但創業散夥的原因大體類似:賬上沒錢了。對於創業者來說,如何優化業務、構建壁壘以獲得投資人青睞實為根本,當然也要考慮時機、談判能力等諸多因素。更為重要的是,好不容易獲得融資後,“錢到底該怎麼花”也是一門學問,是該砸重金研發、招募頂尖團隊、還是應該開源節流儲備餘糧?對於創業者來說,似乎選擇沒有對錯之分,但卻關係到企業發展的命脈。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成本越低,越容易活

Wework的“消費文化”

2017年,聯合辦公空間WeWork完成G輪7.6億美元融資,其憑藉200億美元的估值,被認為是本世紀最有前途的科技初創公司之一,同時被歸入行業顛覆者的精英梯隊,與AirBnB、Uber、Spotify等公司比肩。

然而,就在前一年,WeWork還在經歷預期利潤下調帶來的質疑聲。媒體的質疑、投資人的猶疑都讓Wework的下一步路岌岌可危。在經營策略正確的情況下,首席執行官&創始人Adam Neumann反思,公司最需要調整的是 “消費文化(spending culture)”。

或許,創業者都曾跟Neumann一樣經歷過這樣的迷局:隨著公司不斷髮展,創始人以及管理團隊越發重視員工關懷與福利,但也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在“並不完全必要的事情上花費超支”,造成一種“任性消費的文化”。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在“省錢”這一點上,Wework也有優勢,全球擁有200個辦公空間,會員覆蓋16萬人,它利用所服務的資源優勢,能夠為創業者提供更多附加服務,而自身也可以通過這些資源優勢,獲得在交易中的話語權。通過以“服務”兌換“服務”的方式,Wework進一步縮減成本。

對於創業團隊來說,需要在日常合作與洽談中,多想想自己的服務與產品優勢,儘可能多渠道通過“兌換”的方式去取得免費的服務,降低成本。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以客戶為中心驅動,才能心安理得

市值萬億Amazon的“燒錢觀”

要說“燒錢”這件事,可能沒人比貝佐斯更有話語權。2016年,曾有媒體對比Aamzon與谷歌的收入與利潤,2016年,來質疑Amazon為何銷售額如此之高,其利潤如此低?

2016年,亞馬遜年收入達到1359.9億美元,利潤23.71億美元,反觀同年谷歌年收入894.6億美元,但利潤約為194.78億美元

他們在佔領一個新興市場上“燒”錢,在團隊內部看來,實為必須。

比如Amazon曾花費不少人力與財力推出電子商務平臺WebStore,但上線後,觀察到其難以獲得可觀市場份額,團隊及時止損,選擇曾被視作競爭對手的Shopify作為服務搬遷的首選合作伙伴。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為了佔領手機市場,Amazon也在2014年自主研發過智能手機Fire Phone,也同樣以失敗告終。

還有曾經的免費網絡轉賬服務WebPay,在2013時被亞馬遜視為金融佈局的一顆重要棋子,由於服務體系不同步,2014年10月宣佈關閉。

看似“燒錢”的Amazon,也確實不斷創造著驚喜,給員工和投資人帶來希望。如此當問題再度產生時,公司不僅能夠獲得團隊的支持,而且團隊成員還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消費管理 ≠ 消費文化

Netflix的“零管理”模式

一直以來,Netflix的管理哲學是給員工自由。“如果你想最少的規矩去實施,用情景管理而不是流程控制。”

Netflix也建立了一種與公司文化相適應的消費文化。

但事實上,正是這種信任,使得Netflix的消費文化能夠起到對業務的支持和加強作用。不過,隨著規模擴張,創業企業往往會在利潤角逐中忽視自己的文化,而那些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巨頭公司和創業公司之間的巨大差異,本質上正是文化差異。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消費文化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涵蓋了一個公司如何使用其資金、資本、資源和精力的各個方面。事實上,消費文化狀態可以決定一個公司的成敗。

對於到底該花錢還是省錢,創業者們需要了解的是,開支的問題實質並不在於不受控制的支出本身,而在於企業沒能意識到自己缺乏一個控制開支的機制過程,而這個過程不應當是企業為了節省開支而臨時做出的反應,而應該以“消費文化”貫穿公司行為始終。換句話說,消費文化並非一種應激反應,而是由過程所驅動且為主動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