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小编按:成功的创业者各有各的章法,但创业散伙的原因大体类似:账上没钱了。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优化业务、构建壁垒以获得投资人青睐实为根本,当然也要考虑时机、谈判能力等诸多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好不容易获得融资后,“钱到底该怎么花”也是一门学问,是该砸重金研发、招募顶尖团队、还是应该开源节流储备余粮?对于创业者来说,似乎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却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脉。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成本越低,越容易活

Wework的“消费文化”

2017年,联合办公空间WeWork完成G轮7.6亿美元融资,其凭借200亿美元的估值,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科技初创公司之一,同时被归入行业颠覆者的精英梯队,与AirBnB、Uber、Spotify等公司比肩。

然而,就在前一年,WeWork还在经历预期利润下调带来的质疑声。媒体的质疑、投资人的犹疑都让Wework的下一步路岌岌可危。在经营策略正确的情况下,首席执行官&创始人Adam Neumann反思,公司最需要调整的是 “消费文化(spending culture)”。

或许,创业者都曾跟Neumann一样经历过这样的迷局: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创始人以及管理团队越发重视员工关怀与福利,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在“并不完全必要的事情上花费超支”,造成一种“任性消费的文化”。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在“省钱”这一点上,Wework也有优势,全球拥有200个办公空间,会员覆盖16万人,它利用所服务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更多附加服务,而自身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优势,获得在交易中的话语权。通过以“服务”兑换“服务”的方式,Wework进一步缩减成本。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需要在日常合作与洽谈中,多想想自己的服务与产品优势,尽可能多渠道通过“兑换”的方式去取得免费的服务,降低成本。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以客户为中心驱动,才能心安理得

市值万亿Amazon的“烧钱观”

要说“烧钱”这件事,可能没人比贝佐斯更有话语权。2016年,曾有媒体对比Aamzon与谷歌的收入与利润,2016年,来质疑Amazon为何销售额如此之高,其利润如此低?

2016年,亚马逊年收入达到1359.9亿美元,利润23.71亿美元,反观同年谷歌年收入894.6亿美元,但利润约为194.78亿美元

他们在占领一个新兴市场上“烧”钱,在团队内部看来,实为必须。

比如Amazon曾花费不少人力与财力推出电子商务平台WebStore,但上线后,观察到其难以获得可观市场份额,团队及时止损,选择曾被视作竞争对手的Shopify作为服务搬迁的首选合作伙伴。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为了占领手机市场,Amazon也在2014年自主研发过智能手机Fire Phone,也同样以失败告终。

还有曾经的免费网络转账服务WebPay,在2013时被亚马逊视为金融布局的一颗重要棋子,由于服务体系不同步,2014年10月宣布关闭。

看似“烧钱”的Amazon,也确实不断创造着惊喜,给员工和投资人带来希望。如此当问题再度产生时,公司不仅能够获得团队的支持,而且团队成员还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消费管理 ≠ 消费文化

Netflix的“零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Netflix的管理哲学是给员工自由。“如果你想最少的规矩去实施,用情景管理而不是流程控制。”

Netflix也建立了一种与公司文化相适应的消费文化。

但事实上,正是这种信任,使得Netflix的消费文化能够起到对业务的支持和加强作用。不过,随着规模扩张,创业企业往往会在利润角逐中忽视自己的文化,而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巨头公司和创业公司之间的巨大差异,本质上正是文化差异。

「创分享」好不容易融到资后,“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消费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涵盖了一个公司如何使用其资金、资本、资源和精力的各个方面。事实上,消费文化状态可以决定一个公司的成败。

对于到底该花钱还是省钱,创业者们需要了解的是,开支的问题实质并不在于不受控制的支出本身,而在于企业没能意识到自己缺乏一个控制开支的机制过程,而这个过程不应当是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而临时做出的反应,而应该以“消费文化”贯穿公司行为始终。换句话说,消费文化并非一种应激反应,而是由过程所驱动且为主动性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