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修行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講西遊記第五回(1)

西遊記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註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

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俯囟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閒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閒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

他等不得窮忙,即入蟠桃園內查勘。本園中有個土地攔住,問道:“大聖何往?”大聖道:“吾奉玉帝點差,代管蟠桃園,今來查勘也。”那土地連忙施禮,即呼那一班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都來見大聖磕頭,引他進去。但見那:

夭夭灼灼,顆顆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時開時結千年熟,無夏無冬萬載遲。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左右樓臺並館舍,盤空常見罩雲霓。

不是玄都凡俗種,瑤池王母自栽培。

大聖看玩多時,問土地道:“此樹有多少株數?”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大聖聞言,歡喜無任,當日查明瞭株數,點看了亭閣,回府。自此後,三五日一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遊。 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裡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並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那眾仙果退。只見那猴王脫了冠著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跳下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

一朝,王母娘娘設宴,大開寶閣,瑤池中做“蟠桃勝會”,即著那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各頂花籃,去蟠桃園摘桃建會。七衣仙女直至園門首,只見蟠桃園土地、力士同齊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裡把門。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攜桃設宴。”土地道:“仙娥且住。

今歲不比往年了,玉帝點差齊天大聖在此督理,須是報大聖得知,方敢開園。”仙女道:“大聖何在?”土地道:“大聖在園內,因睏倦,自家在亭子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尋他去來,不可延誤。”土地即與同進。尋至花亭不見,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裡都沒尋處。原來大聖耍了一會,吃了幾個桃子,變做二寸長的個人兒,在那大樹梢頭濃葉之下睡著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來,尋不見大聖,怎敢空回?”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來,不必遲疑。我大聖閒遊慣了,想是出園會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們替你回話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樹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樹摘了二籃,又在中樹摘了三籃;到後樹上摘取,只見那樹上花果稀疏,止有幾個毛蒂青皮的。原來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張望東西,只見南枝上止有一個半紅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來,紅衣女摘了,卻將枝子望上一放。原來那大聖變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驚醒。大聖即現本相,耳朵內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來粗細,咄的一聲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膽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齊跪下道:“大聖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來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開寶閣,做‘蟠桃勝會’。適至此間,先見了本園土地等神,尋大聖不見。我等恐遲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聖,故先在此摘桃,萬望恕罪。”大聖聞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請起。王母開閣設宴,請的是誰?”仙女道:“上會自有舊規。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嶽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

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大聖笑道:“可請我麼?”仙女說:“不曾聽得說。”大聖道:“我乃齊天大聖,就請我老孫做個尊席,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會會規,今會不知如何。”大聖道:“此言也是,難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孫先去打聽個消息,看可請老孫不請。”

大聖駕著雲,念聲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赤腳大仙模樣,前奔瑤池。不多時,直至寶閣,按住雲頭,輕輕移步,走入裡面。只見那裡: 瓊香繚繞,瑞靄繽紛,瑤臺鋪彩結,寶閣散氤氳。鳳翥鸞騰形縹緲,金花學修萼浮沉。上排著九鳳丹霞扆,八寶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嘉餚色色新。

那裡鋪設得齊齊整整,卻還未有仙來。這大聖點看不盡,忽聞得一陣酒香撲鼻;忽轉頭,見右壁廂長廊之下,有幾個造酒的仙官,盤糟的力士,領幾個運水的道人,燒火的童子,在那裡洗缸刷甕,已造成了玉液瓊漿,香醪佳釀。大聖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這裡。

他就弄個神通,把毫毛拔下幾根,丟入口中嚼碎,噴將出去,念聲咒語,叫“變!”即變做幾個瞌睡蟲,奔在眾人臉上。你看那夥人,手軟頭低,閉眉閤眼,丟了執事,都去盹睡。大聖卻拿了些百味珍饈,佳餚異品,走入長廊裡面,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一番。吃勾了多時,酕醄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聖:搖搖擺擺,仗著酒,任情亂撞,一會把路差了;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一見了,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進去,那裡不見老君,四無人跡。

原來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這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大聖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老孫自了道以來,識破了內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濟入,不期到家無暇;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本法靈

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註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已經上了天界了,還叫妖猴,然後接著講了與三清四帝九曜等的稱呼,這什麼暗示?

第四回,王母傳了清靜經給猴王,猴王依此修得有些成效,但是到了第五回開篇仍點明瞭猴王雖然修了清靜經但是仍是個妖猴,獨頭意識未破,邪妖之心仍未歸正。

既然這樣,那麼要想度化猴王,接下來會再出何招?

許旌陽許天師看到悟空仍在是妄心用事與三清四帝五方五老沒大沒小的,心性不開無明障道,於是許天師開始行動了。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俯囟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閒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閒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

許天師剛剛進言玉帝希望給猴王一些事做,其實就是再加一種方法助他修道轉邪歸正破無明障。那邊玉帝馬上就同意並立刻招猴王並讓他管蟠桃園。

許天師與玉帝難道不知道猴愛吃桃麼,派他管桃園,很多人會認為這是肉包子打狗啊。

問:玉帝派猴王去看守蟠桃園,有何用意?蟠桃代表什麼?

學修臻

真心

本法靈

若蟠桃代表真心,那麼讓猴王看桃園是何意?

一是讓猴王明白真心才是真王,那妄心是亂臣賊子是簒權之賊王。二是讓其反聞自性真心,自性即是清靜經,因為看到猴王雖然修習了清靜經,但是不悟經義本旨清靜心之義,故而再次點醒開示於他,清靜心就是自性,守清靜心就是反聞自性,就是真心主位,這樣才能破獨頭意識境,才能轉邪歸正,妖猴轉靈猴。

第四回中猴王修拴意馬法門棄而下界回了花果山,接著有張天師出現向玉帝報告,玉帝才派哪吒李靖去捉他,說是捉他是小說手法,實則是張天師再次尋了一個機緣請玉帝派人去度猴王。結果沒度成,哪吒斬妖劍砍妖刀等六樣兵器換著來化成各方便法來度他,猴王都不受之,真所謂天雨不潤無根之苗,此時的猴王就如苗無根,不受度化之法,猴王妄心將自己固步自封,天雨難進入潤之,被他一一擋在門外。

涅槃經裡,佛祖臨涅槃時講,人身生有瘡破損,沾了毒就會進入皮膚而起作用,而妄心用事固步自封者,就好比皮膚無瘡,再厲害的毒也不能滲進去不起絲毫作用。

佛祖以毒比喻大法,因眾生是五毒之身,故以毒攻毒,以法對治救度。

你看最後猴王到了何種固步自封的程度,到後來將他抓到靈霄寶殿,雷劈不了他,刀軟不了他,爐煉不了他,玉帝用盡手段,對他是沒招沒招的。這個狀態的猴王已經如一闡提般的存在了,皮厚如鐵,毒難進入對治,以毒攻毒都難以作用。

涅槃經中佛說我雖法力無邊,但是若人心自閉不受我法,我無法度之,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雨不潤無根之草。

學修和

現在一下想到為什麼法也是毒了。因為法是有為法,亦非是根本。

本法靈

學修和,斷腸草是毒,但也是藥。

看你怎麼用,會用者斷腸毒藥是靈丹妙藥,不會用者是穿腸毒藥。

佛祖所講的大法如毒如斷腸草,在佛祖手裡那裡靈丹妙藥。

善緣、

劍可殺人亦可救人。法無正邪。在人心

本法靈

學修和 現在一下想到為什麼法也是毒了。因為法是有為法,亦非是根本。

所以你若這樣理解就是誤解了,有為法不是毒,有為無為看怎麼用。

善緣,正解

本法靈

張天師藉機勸玉帝派哪吒度猴王,而哪吒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度得了猴王,敗歸回天。於是太白金星再次伸出慈悲之手,將其弄到天界蟠桃桃中,讓王母教其清靜經裡的大法,但悟空不悟清靜心了義法,於是許天師一看這樣不行啊,于于他再次向玉帝肯請度化猴王,然後猴王被派往看蟠桃。

上天從未放棄過眾生,然而眾生無數次的放棄了上天。

玉帝及仙真們從未放棄過猴王,然而猴王無數次的放棄了這個機會。

我們就是那猴王啊,放棄的次數,宇宙中所有的沙子加起來也數不清。

這就是無量度人,大慈大悲,可眾生有誰真識此意?

被象猴王那樣誤會曲解者多啊,以為老天不識人不會用賢,以為老天故意捉弄,以為老天逼他入苦海……

誰能逼你,誰能毀你?誰能縛你?唯有你自己的心能做到這些,是你的心逼心毀你縛你!唯心是用。

誰壓猴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是如來佛祖麼?不是!

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他是被他自己的後天五毒壓住了。

後天五臟氣不能朝元,落入六道,壓於五指山,是自作自受。

五指山是五毒山,五臟山

五莊觀,莊是髒字去了月字,月是身體肉身,將後天肉身去掉了,只餘一個莊字,就是五氣朝元了。五臟之後天氣未能返先天朝元,就是落六道之助手。

言歸正傳,從玉帝讓猴王去看管蟠桃園,就是在讓猴王反聞自性,識得清靜心,在這裡,可以看出王母所傳的清靜經主旨,本是要眾生反聞自性,守清靜心,此是不生不滅無上大法。講清靜經一年多了,可有人真悟此妙理?

一直講清靜經就是道德經的濃縮版,如果真能了悟一本短短的清靜經,一經通則百經通,無經不通。

好好參悟清靜經吧。

問:蟠桃什麼樣?

夭夭灼灼(形容蟠桃園時,第一句就是夭夭灼灼,夭=妖-女,女為陰濁,猴王修行煉盡陰滓,不再是妖而是夭,妖是妄心主位,夭是真心主位。)。顆顆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時開時結千年熟,無夏無冬萬載遲。(這一段中的胭脂與下段中的酡顏醉臉、映日丹姿都在說明蟠桃是鮮紅的,而人的器官心臟就是桃型的。)

先熟的,酡顏醉臉(以真心主位修成的);

還生的,帶蒂青皮(以真心主位尚未成正在途中)。

凝煙肌帶綠(未成的還在凝煙凝氣歸一中),

映日顯丹姿(修成的圓陀陀光明如日)。

樹下奇葩並異卉(蟠桃樹下指心臟之下,奇葩異卉指心臟下相關的神經組織如草卉一般),

四時不謝色齊齊(這些象草枝般的神經系統組織與心臟共存,蟠桃心在奇葩異卉就不凋謝)。

左右樓臺並館舍(與心臟相關的其它肝脾肺腎等為館舍),

盤空常見罩雲霓(這些身體內臟器官皆由如雲炁運行)。

不是玄都凡俗種(《真記》:玄都玉京七寶山,週迴九萬里,在大羅之上。玉京山上有玉虛宮,元始天尊居之。蟠桃即真心不是元始天尊的凡種,而是元始本尊的仙種子),

瑤池王母自栽培(此種子由西王母栽種)。

本法靈

學修天 蟠桃如果代表真心,應該是無形無相的

我們平常地裡種的桃子裡有沒有真心?凡間桃子裡沒有麼?萬物皆有佛性!

吃的桃子有形有相吧?王母有形有相吧?玉帝有形有相吧?仙界各上聖高真有形有相吧?有啊,不然你怎麼看到的?因為那是仙佛們化現的幻相,給眾生看的。

人也有形有相,但人身中也有一個無形無相的本我在仙我在。仙佛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什麼不同。

只看到仙佛應該無形無相,而看不到他們的有形有相,就是落無見。只看到人身的有形有相,而看不到人身中的無形無相,就是有見。離處種邊,始達妙音。

色即是空,色空不二。聖即是凡,凡聖含靈共我家。

本法靈

夭夭灼灼,夭是妖淨化陰之後為夭;灼是真知灼見,真心主位,灼是明白透徹,悟世間皆幻知幻即離。

問:玉帝再次度悟空要反觀自性守清靜心,結果如何呢?

他是偷吃,不敢當手下在場時吃,偷摸的吃,為啥?

他一向膽大,為何不敢明目張膽吃桃?

玉帝派猴王看守蟠桃,實是讓他看守清靜心觀照自心,猴王接了命令之後,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知他等不得窮忙,即入蟠桃園內查勘。

等不得窮忙,何意?

窮忙,指為了生計而忙碌奔走。猴王等得不及窮忙是指他等不及慢慢的依清靜經修習,他想走捷徑,看看有沒有不用修行就能直接成就的法子。

他一聽看管蟠桃園,歡喜謝恩,高興極了,因為誰都知道吃蟠桃可以長生不老,他動心了。

大聖看玩多時(等不及立刻來蟠桃園中邊看邊玩),

問土地道:“此樹有多少株數?(在引土地講出蟠桃功用)”

土地道: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抱朴子講積1200善天仙,但修心不過方修到阿羅漢果,為自了漢,不受生死,此是解脫道。不求成佛求涅槃,安住於涅槃,不再度眾生,成慧業,自覺。)。

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積1200善天仙,修心到了菩薩果位,覺有情眾生,長生不老,此是菩薩道。雖入涅槃而不即入涅槃因要度人,這是生死即涅槃,即無住處涅槃,此是大乘菩薩境界,菩薩解脫生死是慧,度眾生有情是福,菩薩是福慧雙修業,正遍知覺,自覺覺他,未圓滿,當福慧圓滿時即成佛)。

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積1200善天仙,修心到了佛果位,此是菩薩道的究竟位,無上正遍知覺,自覺覺他覺滿)。

此蟠桃樹共計三千六百棵,就是指小乘羅漢果1200功德與自覺解脫道,及大乘菩薩1200功德與自覺覺他未圓滿時的菩薩道,及大乘佛1200功德與自覺覺他覺滿時的菩薩究竟成佛道。

張拙秀才悟道時寫下:隨順世緣無掛礙,生死涅槃等空花。這是入了菩薩道了,雖可入涅槃卻不立刻入涅槃,雖自覺,卻不入涅槃因為要度盡一切有情眾生。

菩薩自覺覺他修行圓滿時就是佛果位,就是大羅金仙。

問:你要修自覺?還是自覺覺他?

大聖聞言,歡喜無任。猴王聽土地介紹蟠桃,明白吃蟠桃的好處了,這就惦記上了,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偷呢,有時能成有時不成偷不著就算了,惦記呢,一但真惦記上了,那是必須要到手才罷手趁心的。

自此後,三五日一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遊。自從看桃園後不交友不到處亂遊玩了,一改以前初住齊天大聖府的行為習慣。俗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果然,很快,他開始出手了。

三五日一次賞玩,這明顯在找機會,機會終於在某一天找到了。

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桃熟大半仍未全熟,不撿全熟的下手,偏偏選了半熟的,暗示悟空修習清靜經正是半懂半暈之狀),他心裡要吃個嘗新(修清靜經覺得太慢,想找捷徑,嘗試一種新的方法是嘗新,他自以為是的認為不用修心,光吃仙桃就可以成仙了)。奈何本園土地、力士並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那眾仙果退(大智若愚,愚者用智)。

只見那猴王脫了冠著服,爬上大樹(脫衣則露出本來猴樣由人退為猴),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這次專吃熟透的,暗示他以為吃仙桃就是最成熟圓滿的快捷修行法子)。吃了一飽,卻跳下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偷吃後再穿上衣服,又人模人樣了,偽裝,不見真實自己)。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偷桃,偷就是暗中下手,妄心主位心暗故是偷,所以不能光天化日下明日張膽吃桃)。

修行功夫是要自己親解親悟親證親行,方可修得道果的,如今猴王卻想劍走偏鋒,越行越遠,越行越左,終闖下大禍。

接著事發露餡了,王母娘娘要開蟠桃大會,令七仙女去摘桃建會。

七仙女,有何暗示,各穿何色仙衣?

問:七脈輪都是哪些顏色

正氣浩然

七脈輪佛家的說法,西遊記不是道家人寫的,這是不是混了?道家好像不說七脈輪吧。

本法靈

正氣浩然,請先了解王重陽的修行理論,他一向講一教從來一祖風,王重陽給弟子們不僅講道還講心經愣嚴金剛經。龍門派以前早晚課還念心經呢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本來是一家。

請不理解的仔細看西遊記,若有理解不了,你就當故事聽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