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了,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呢?

恆榮匯彬


如果非得要給個數,那我就出300萬元吧。

使人焦慮的是不確定性,是對未知風險的無所適從,和對已知風險的無能為力,而不是存款的多少。

如果錢可以治癒一個人的焦慮,答案當然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無窮大。

這樣的話,問題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矛盾,不可能存在一個下限的金錢數額,可以讓人不焦慮。


40歲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經濟負擔最重的時期。

極少部分人生精英,已經財務自由,大多數人處於社會平均偏上的水平,還有一部分落魄不堪。

作為平均的水平,夫妻二人贍養四個老人,養育一個子女。

假如夫妻都有收入,四個老人也有養老金,那麼7口人總體的經濟負擔,可以按照當地人均消費支出水平進行定量估算。

比如,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45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55元。

大概估算的話,一個家庭年均收入14~18萬元左右,應該能夠保證7口人過上全國平均以上的生活水平。

這個數據,在巴九言所在的青島市的話,一年的家庭收入需要達到21萬元左右。

假如身處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能需要的家庭年收入得達到30萬元以上。

家庭年收入,一方面來自職業收入工作薪酬,第二方面就要來自於投資理財收益等被動收入。

假如一個家庭一年的消費支出全部來自被動收入,按照一年20萬元計算,如果投資理財收益率達到6~8%,那麼很簡單,只需要有300多萬(20÷(6~8%))可投資淨資產就可以了。

曾經有一家自媒體,測算過在上海生活財務自由的資產標準是1920萬元。

看起來地域不同,數據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這個問題要是放到偏遠農村,說不定不需要100萬元就能讓人一生衣食無憂。


人生40不惑,不應該再感到焦慮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得做千萬富翁,不是每個人都得做馬雲馬化騰,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應該有個譜了。焦慮何苦來著?


巴九言


先問一個問題:

“如果現在沒有任何存款,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會不會馬上餓死?”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

“沒有存款那我肯定會餓死!”

也可能另外一些朋友會說:

“我的手藝走到哪都餓不著,悄悄告訴你啊,我光憑收房租都夠活了。”

題主朋友在提問時其實已經把他心裡深處的疑問說出來了,那就是——焦慮

換句話說,可以叫“安全感”

有多少存款才能讓自己心裡面有安全感?

假如我們的安全感基線是保障溫飽,那麼(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可能有個上百萬的存款存定期,靠利息就能維持基本的溫飽。

如果對物質有更高的需求,那麼存款的數字也就越大。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對存款多少感到焦慮,而是經常會擔心其它不好的事情發生:

“萬一銀行倒閉的怎麼辦?”
“萬一房價跌了怎麼辦?”
“萬一……”

存在這些擔憂的朋友,他們的安全感就不只是來源於錢的多少了。

建議存在這類困擾的朋友向社會工作者或者

心理諮詢師尋求專業的幫助。

回到原題,一個四十歲連續在職的職場人,一般來說正處在壯年,經驗能力也處在職業的一個巔峰期。

但這時也恰好是家庭壓力最大的時候,父母年齡大了需要照料,孩子上學需要操心。

這時候比起存款,更重要的是你的現金流。

如果你現在已經入不敷出,靠著存款維持生計,那麼除非有鉅額存款(千萬上億級別),否則沒法不焦慮。

但如果現在你的收入遠大於支出,並且還能進行儲蓄與投資,那麼就不用焦慮,只需優化一下資產配置,保險、理財、投資都有計劃地進行購置即可。

但是,如果現在你的收入剛好能夠滿足支出(甚至入不敷出且沒存款),俗稱“月光族”。

二十歲“月光”不要緊,但是如果四十歲還“月光”,則是危險。

怎麼辦?

1. 減少非必要支出

什麼新車、新衣服、新手機……任何跟“新”字相關的東西能免則免,還有日常的開銷也需要重新進行選擇,十塊錢能吃飽就先別想著二十塊吃好;

2. 找資深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師進行職業規劃

工資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探明與發掘自己的職業潛力,從長遠角度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和提高收入水平。

3. 買保險

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都沒錢了還買保險?正是因為沒錢才要買保險,在面臨生活與工作的巨大壓力之時,最怕的就是生病,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故事大家也都聽過。

4.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理由同上。

5. 看書、學習與參加培訓

投資自己永遠是收益最高的選擇,而看書則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更何況現在網上還有很多的免費學習資源。

最後,我想用一個故事來結尾: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前任董事長羅伯特·士普·伍德魯夫曾說:“只要‘可口可樂’這個品牌在,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為灰燼,那麼第二天早上,企業界新聞媒體的頭條消息就是各大銀行爭著向‘可口可樂’公司貸款。”

——END——

你覺得還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不焦慮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提起“焦慮”大家可能會與“抑鬱症”聯繫起來。其實,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健康的反應。是個體在應對威脅或危險的時候在軀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一種變化。也正是有這些變化才能使得個體能迅速地對威脅或危險做出反應。

產生焦慮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有以下兩種因素:

1、生活事件和應激源的作用。人們在經歷強烈的應激時會產生焦慮。例如,人們將要做出重要決定,處於緊要關頭,改換工作或生活環境,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的時候,都需要不斷地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了解、判斷、適應和調整。當發生的某一較重大事情或者所發生的一連串較小的事情超過了平時的適應能力時,這種應激就會造成焦慮。

2、人格的作用。所謂“人格”,是指個體通常反應、感情和行為的方式。大多數尋求治療其焦慮症狀的病人都認為自己“神經質”。說明他們體驗到自己存在明顯的焦慮,也認識到自己在性格上十分敏感、易動感情、過於憂慮的特點。他們由於敏感使他們能夠很快地理解他人,並得到回報。可是,消極悲觀的心態也會使本不該是應激的事件變成了應激,從而產生了焦慮。

可見,日常生活中任何具有威脅性質的事情都會導致身體自動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在生活中一旦大腦意識到有危險的存在,或者有可能發生危險,就會釋放相應的激素。

題主為存款是否足夠保障今後的生活而產生焦慮,這不能根據40歲有多少存款來決定的,而是你對未來的信心決定的。消除對今後生活的不穩定因素,才能緩解您的焦慮情緒。[33]


家庭醫生雜誌


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我想不用焦慮,應該是生活無憂。如何才算生活無憂呢?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但我認為,無需為瑣碎的生活成本奔波基本可以算得上無憂了。

生活成本

以一個三線城市普通家庭為例,所有數值均取一個普遍值:

1、房貸:5000元/月;2、餐飲費用:3000元/月;3、小孩教育:1000元/月;

4、生活費用(物業、水電、車油費、話費、保險等):2000元/月;

5、雜項(購物、零食、修車、聚會、紀念日、娛樂等):2000元/月.

一個有房貸的家庭,生活在三線城市中,一個月最少花費在13000元/月,可以過得稍微舒適。

但舒適不代表無憂,無憂的前提,最少還得每月有結餘,比如一個月結餘個5000元左右。

因此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在18000元以上,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會略感無憂。

中國的人均收入

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為59261元,夫妻雙方合計為:59261*2=118522元,月均:11852/12=9877

顯然,與上述的每月18000元,相差約8000元。一個月8000,一年96000元。

也就是說,你必須有讓你的存款達到月均產生收益8000元,最低也要3000(保持基本生活),方可略微輕鬆。

以比較穩健的貨幣基金4%的年收益率計算,假設你需要M元,則M*4%=36000至M*4%=96000

即M的範圍在90萬元-240萬元。

總結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保證夫妻年收入達到12萬元(稅後)的情況下,如果有200萬的存款,基本可以在三線城市及其以下無焦慮。


鯉行者


83年的,國慶期間媽媽查出肝癌!我覺得天塌下來一樣,當天下定決心把另外一套留給兒子的房子賣了換錢,賣掉還了債還有差不多40萬左右留做應急資金。之前一直認為爸爸媽媽身體很好,他們永元不會得這樣的毛病,一夜之間忽然想開了,兒子6歲還小,我們還年輕,來日方長,我還有時間給他掙錢再買一套房子,再不濟20年後,把我現在的房子留給兒子,我回老家山青水綠的地方養老。我現在要手裡有錢把現在過好,之前我總是大手大腳花錢,透支消費,搞得現在每個月倆人接近1.5萬的工資房貸車貸信用卡幾乎月光,雙方老人一旦有病我根本無能為力,還好爸爸媽媽有退休金,有大病保險,他們自己多少攢了一點錢,還好有姐妹三人暫時可以分擔一些壓力......,還有馬上去醫院做了體檢,從現在開始要好好攢錢,重視自己的身體,到了這個年紀不但要有錢還要有好身體,因為這時候我們上有老下有小,老的已經老了,小的還那麼小!


泰晙


存款300萬,住房一套150平,一輛汽車16萬,二口子月工資1.3萬左右,媳婦身體不好,小孩今年上大四,在四線城市,日子過得一般,壓力不小。本人,媳婦50多歲了。大家看看我們過得好嗎?


海龍433


我認識一位大姐,40來歲那年把北京3套房中的一套賣掉狂賺了近千萬,留下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據說出租的那套年租金達到12萬了,可她本人還在努力做著生意。有人說她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還去做什麼生意呢?她給出的答案是:“我家養的那條狗狗月花銷就在1萬左右,不幹能行嗎?”。所以我認為40歲有多少存款都可能會焦慮。


錯過太多得到太少


四十歲了,只有存款,肯定會焦慮,沒有例外。

那麼會有人問了,如果我有1000萬存款呢?還會焦慮嗎?

那麼我想說,有1000萬存款的人,他的資產絕對不會只有存款的,股票、黃金、房產、甚至各種收藏品……

人的收入一旦上來了,資產肯定要進行多元化配置,沒有人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而且收入越高的人,在追求資產增值的目標之下,會越來越重視資產的安全性和保值性。顯然只有存款,是靠不住的,通脹會讓你很焦慮,你必須要配置一些其他實物資產來抵抗通脹。


之前有一個很熱的話題,可以非常形象的回答你這個問題:

同樣是月收入3萬元,A全部來自於工資,B則1萬元來自於工資,2萬元來自於房租。

你說到底誰更焦慮?

說到底,有恆產者有恆心,存款還談不上恆產。

四十歲了,人到中年,事業基本進入定型期,工資性收入逐漸觸及天花板,你要做到不焦慮,必須在資產性收入(股息紅利、房產增值,房租收入等等)方面有所突破,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上面有一些雞湯性的回答,我覺得靠不住。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本人44歲四套房子,其中有兩套有房產證。都沒有貸款,存款400萬,一輛奔馳一輛寶馬。現在確實還有些焦慮。但是我認為如果想開的話真的就夠了,我現在就是不想上班了。覺得在我們這種單位,40多歲的人根本沒有地位,活得不如狗。曾經的年薪百萬,現在連20萬也掙不到。


小妖妖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