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至死不见雍正皇帝的年妃?

历史新河流


只就电视剧而言。

《雍正王朝》是难得的一部好剧。里面的男演员,八爷、十爷、十三爷、十四爷、乌先生,尤其是演康熙帝的焦晃和雍正的唐国强,都是教科书级的出演。这是一部讲述男人间权利斗争的大戏,女子在其中只是“万绿从中一点红”,点缀的,但也推动剧情。

作者给每个男主配了一个红颜知己:十三爷的阿兰,十四爷的乔引娣,康熙的乌雅氏,雍正的年秋月。。。

在电视剧中,康熙封乌雅氏为皇贵妃,一方面是表彰她生了两个好儿子——胤禛和胤禵,一方面也是为了压制八爷党的势力。(在真实的历史中,乌雅氏是从德妃直升太后的,好像连贵妃都没做过的)

德妃的两个儿子,只能用出色形容,一个做了皇帝,一个是康熙朝统兵的大将军王。但偏偏这一母所出的兄弟俩却圈不到一个笼子里。为了皇位斗得跟乌鸡眼似的,一见面就掐。

作为母亲当然希望兄弟和睦。可偏偏她的两个儿子就是不和,更麻烦的是君臣名位已定。

乌雅氏是偏爱心疼小儿子的。总希望雍正可以重新启用他。可雍正不仅不能启用他,还要处处防着他。怎么可能再让他回青海带兵?!

胤禵,最初站队八爷党,后来为自己谋划。在康熙晚年,青海出现叛乱,因为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大家都盘算着谁能出任这个带兵的大将军王就是康熙帝心中属意的皇储。十四爷更是坚信。

但康熙帝突然驾崩,他从战地赶回来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大位已经属于了他四哥雍正帝了。他各种的不甘心,但已经于事无补,只能任性使气,包括去母亲那里打小报告。

母亲当然疼爱小儿子,希望他再有机会大展宏图,也一有机会就找大儿子说。但她的俩儿子已经水火不容。她越这样,大儿子越反感。一句:祖宗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让乌雅氏这个太后也是无话可说。

她觉得是年羹尧抢了她二儿子大将军的位置。再加上年羹尧的种种劣行不断地传到太后的耳朵里,太后这个气啊!她拿她的皇帝儿子没办法,拿在外带兵打战的年羹尧没办法;为自己小儿子再无出头之日觉得委屈与着急,气大儿子重用外人而不用兄弟,也顺带着替大儿子在重用年羹尧时候的各种忍气吞声着急。。。

管不了大儿子,管不了二儿子,太后的怨气如何发泄,就拿儿媳妇出气了。她觉得她俩儿子的失和,尤其是小儿子的再不能一展才华,都是年家人造成的!对于年羹尧的厌恶到无以复加。年家人的代表就是这个在宫里的年妃!


年秋月,本来是一个麻利爽快的姑娘,在宫廷中已经变得小心谨慎。在太后丧仪中,皇后让她出去,她可怜兮兮求助地望向皇帝,她是完全无辜的。皇帝如同大多数的儿子,选择无条件地站在母亲一方。这成了压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倒下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皇太后乌雅氏和年妃都不算是什么重要角色,不过在另外一些电视如《甄嬛传》之类的,这两人倒是被大大的发挥了。

先说雍正和乌雅氏的关系。乌雅氏共生育两个皇子,大的老四这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老二就是老十四。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不过,一般观众并不清楚的是,乌雅氏对待老四和老十四的态度很不相同。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老四出生时,因为当时乌雅氏品位较低,老四后来被交给皇贵妃佟佳氏抚养,因此,乌雅氏与老四虽然是亲生母子,但由此关系有所隔膜。

但老十四就不一样了,他完全是乌雅氏一手带大的,因此,她在对待老四和老十四的态度明显差别。尤其在康熙末年,老十四夺储的呼声很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老四继承了皇位。



因此,在老四继位的消息传到乌雅氏耳中时,乌雅氏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说老四继承皇位,“实非梦想所期”!

这句话表面上看,好像是说自己的儿子能继位是自己不曾料想的,但实际的含义又似乎是,本来是以为老十四继位,但没想到却是老四继位了!

由于雍正继位后对老十四多加打击,乌雅氏也在各种礼仪上一再不配合雍正,以致雍正在几个重大场合都下不来台。而乌雅氏这家人的脾气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十分倔,结果在雍正二年,乌雅氏就被气死了。



至于说到年妃,确实是雍正所宠爱的妃子,这个年羹尧倒未必有直接关系。大概出于对雍正的厌恶,乌雅氏对年妃恨屋及乌,后者遭到乌雅氏的冷遇大概也不奇怪吧!

不过这也无妨,毕竟乌雅氏在雍正继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即便年妃被冷遇,也无非忍耐一年多点的时间而已。至于年妃,她也仅仅多活几年,在其死后,年羹尧也被赐死,年家也就此彻底没落了!


坑爹史册



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躺着也中枪的典型代表之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年妃年秋月。

雍正王朝电视剧可以说是一群男人的权力斗争世界,这个世界里面并没有明确的女主一说,只有几位身份不同但同样是政治附庸品的支线剧情女主罢了,这其中下场最好的应该是雍正九子夺嫡时的嫡福晋,继位以后母仪天下的皇后。

而年妃年秋月从头到尾就是典型的政治牺牲品。

太后乌雅氏至死不见年秋月,也是年秋月身为政治牺牲品的一部分,更是年秋月躺着也中枪的无奈。

太后为什么不想见年秋月呢,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年秋月的亲哥哥是大将军年羹尧,而年羹尧这个大将军之位是顶替了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大将军王老十四胤禵而来的。年羹尧抢了老十四的位置,太后怎么可能对年秋月有好脸色呢。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雍正王朝电视剧对于现实历史的考究和细节之处刻画的刚刚之好。虽然雍正王朝不是历史还原剧,但毫无疑问,雍正王朝导演还是拥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子的,所以结合现实历史演绎了雍正与太后乌雅氏对立的剧情。


其实真实历史上太后乌雅氏特别喜欢小儿子老十四,对于不在身边长大的雍正是特别不待见。在康熙驾崩后知道是雍正继位以后,是直呼不敢相信,甚至想以死殉葬康熙,还拒绝接受册封她为皇太后的典礼,对雍正继位抢了小儿子的皇位可谓是极其不满。

雍正王朝之前宋安之就说过,使用的是春秋笔法展现的雍正,所以对于雍正与太后闹的不可开交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美化,但并没有脱离了大的历史主线,因此太后乌雅氏对于雍正的不满通过了年妃年秋月来展现。

为什么呢,因为太后认为雍正抢走了小儿子大将军王老十四的皇位,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又抢走了小儿子老十四的大将军王之位。面对已经成为皇帝的雍正,太后并没有直接表达不满,而是通过讨厌年羹尧,不想见包括年妃年秋月在内的年家人而来表达不满。

不得不说雍正王朝不愧是政治宫斗的神剧,将太后这个高明的政治手段不着痕迹的表现出来了,可见一部雍正王朝电视剧,处处是政治斗争,处处是权力的游戏,处处值得人回味无穷。

说起来年妃年秋月也挺倒霉的,本来与邬先生两情相悦,结果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拆散了这对鸳鸯,娶了年秋月。后来进宫以后因为年羹尧担任大将军职位被太后打压,是躺着也中枪。又因为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无人臣之礼被雍正呵斥脱衣卸甲,最是郁郁寡欢而死。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一生可以说是旧社会男权时代,身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催女子一个缩影。

这样的人虽然只是存在于电视剧之中,其实现实历史上是多的数不胜数,而雍正王朝虽然没有还原这种历史,却通过剧情还原出了这种旧社会悲惨女子的缩影,也是经典之作。

第134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康熙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都是由乌雅氏所生。但是,兄弟二人在政治主张等方面有极大的分歧,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并没有很好的疏通关系,反而一味偏袒小儿子,这也导致兄弟二人不和的局面始终未能化解。

《雍正王朝》中,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八爷党推举八爷为新太子过程中,十三爷和十四爷在乾清宫在大打一架,惊动了圣驾,而十四爷却始终嘴硬不松口,气的康熙拿剑就砍,而关键时刻四爷胤禛一把捏住剑锋,血流不止,康熙才忍了口气。

而后,乌雅氏带着两个儿子来给气坏了身子的康熙爷请安认错,康熙看了两个儿子,沉思了一下,就封乌雅氏为“德妃”。

其实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乌雅氏注定是母凭子贵,但是到底凭哪个儿子呢?康熙心里清楚,乌雅氏心里却不清楚!

因为,在乌雅氏心中,他始终更爱自己的小儿子,毕竟小儿子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而大儿子却是由别人养大,故而大儿子胤禛显得生分,小儿子胤禵才更亲切。

故而,乌雅氏就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更优秀,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才更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继承人。



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西北告急,康熙叫人拟旨:推荐一名皇子到西北做大将军,享受王的待遇,回京后,另有重用!

众皇子议论纷纷,八爷党认定谁做了“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四爷也很着急,自己除了一个十三弟就没有可依赖的人,而十三弟更应该在自己身边。

正当四爷不知如何是好时,李卫来了,他告诉四爷他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年羹尧。十四爷做“大将军王”,可以让年羹尧做“陕甘总督”,一切粮草军务都要经过年羹尧之手,这样年羹尧直接就卡住了十四爷的喉咙,四爷如同醍醐灌顶。

于是,他推荐十四爷“大将军王”,推荐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

但是年羹尧这个人可不是很好管,一旦离开京城,山高皇帝远的,指不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所以必须要与年羹尧有政治条件:结为姻亲!

于是,四爷立即纳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妾,四爷和年羹尧就有了姻亲关系。

后来,十四爷在西北处处受到年羹尧掣肘,让这个“大将军王”有苦说不出。而这一切乌雅氏也看在眼里,本着对胤禵的疼爱,他就对胤禛的安排更加不理解,故而更加厌恶痛恨年羹尧。因为年羹尧的存在,才让自己的小儿子处处受制。

最终,康熙驾崩,四爷继位,是为雍正皇帝。而“大将军王”胤禵却远在西北,被年羹尧限制着,已然错过了最好时机。本来,作为母亲,乌雅氏知道胤禛继位应该很开心,但事实不是这样,她却表现的很不正常,不接受皇太后的册封,不认可新皇帝,甚至想着给康熙殉葬。乌雅氏的种种表现,却让新皇帝雍正着实下不了台,但是,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又必须维护着她。这样,雍正和胤禵的关系完全都不可能调和!




乌雅氏的种种表现让雍正下不了台,也让雍正很没面子。特别是雍正让胤禵去给康熙守陵,乌雅氏甚至要跟着胤禵一起去,可见乌雅氏对胤禵的爱以及对胤禛的恨!

随后,她把对胤禛的恨全部施加在年羹尧身上,因为她觉得年羹尧才是她小儿子胤禵没有得到皇位的主要原因,于是她就迁怒年家人。

而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已经是雍正的妃子,也就是乌雅氏的儿媳,但是乌雅氏从来都对年妃没有任何的好脸色,她心眼小,就始终恨年家人。

当然,乌雅氏虽然作为皇太后,着实少了皇太后的气量,自己的儿媳妇,她就始终拒绝不见,甚至到死的时候都始终不愿意见一下年妃,不给年妃孝敬的机会。当然,年妃着实受委屈了。这一切本来和年妃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她哥哥是年羹尧。

乌雅氏的所作所为是让自己出气了,但着实不成体统,作为皇帝的母亲,过多的参与朝堂的政事,这本身就不应该,而对自己大儿子皇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这绝对不通情理。

而把气撒在年妃身上,这本身又是对雍正的打脸,又让年妃不痛快。可见这个女人真是“德不配位”,明显康熙加封的“德妃”是看在她儿子面上,而她真的“德”差的太远。做人做事着实没有一点的格局,可以说她对胤禵有多爱就对胤禛有多恨,她的偏心让兄弟关系更加势不两立,这一切的后果与乌雅氏息息相关。




忠肝义胆岳老三


既然说到电视剧,我们就来放下正史,好好看剧。相比另一部大火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华妃,雍正王朝中的年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怜最倒霉的人之一了吧。自始至终他什么也决定不了,只能作为牺牲品。年羹尧当上大将军王之前,他是作为年羹尧和雍正关系的政治牺牲品。年羹尧当上大将军以后,年妃又成为了雍正和母亲之间关系的出气筒。


年秋月本来在服侍邬思道的过程中,两人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忘年恋。年秋月被邬思道的老成,睿智和淡定所吸引。年老的邬思道同样被年秋月的天真率性和美貌所迷住。两人本来就已经心照不宣,几乎要私定终生了。但是邬思道又怎么能够看不清楚呢?当雍正在给年羹尧抬旗的那一刻,邬思道就知道他和年秋月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年秋月她又能怎么样呢?她知道哥哥爱她,照顾她长大,他又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四爷和哥哥产生嫌隙而陷哥哥于不义。本来不懂政治的她却莫名其妙的参与到的政治婚姻中成为了哥哥和四爷关系的牺牲品。本以为成为福晋以后,自己可以默默的度过这一生,即使有怨言,她也默默忍受了。

但是厄运却随着哥哥成为大将军王后接踵而来。哥哥成为西北大将军王这本来是大喜事,但对于在后宫的年妃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情。太后乌雅氏宠幸自己的小儿子十四爷,认为是年羹尧抢了十四爷大将军王的位置。所以乌雅氏埋怨雍正,埋怨年妃,甚至连见都不愿见年妃一眼。试问年妃做错了什么?她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子而已。



心中愤懑难平,抑郁不已又没有地方可以诉说,这时候自己的哥哥却因为杀死了忠臣孙嘉诚在西北嚣张跋扈而被百官弹劾,雍正将自己的哥哥一贬再贬。年妃在抑郁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临死前她唯一的请求和心中的牵挂也就只有哥哥的生死和邬思道。他一生中没有跟雍正要求什么,只是默默的当一名后宫的妃子,临死前的肺腑之言,更是让雍正流下了两滴热泪。在整部充满了男性霸权与勾心斗角的《雍正王朝》中年妃的出现正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一份柔软,那一份天真率真和纯洁。




红雨说历史


太后乌雅氏之所以至死不见年妃,并不是年秋月做错了什么。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则是由于她的哥哥年羹尧,第二则是由于雍正。

年羹尧这个人在皇子夺嫡期间首鼠两端,曾经想投靠八爷党,并且和十四爷关系匪浅。不过好在邬先生关键的时候敲打过他,雍正对其也有提防。这使得他在关键的时候能钳制住了十四爷,逼得手握重兵的十四爷只能乖乖回北京城奉命。

后来年羹尧更是取代了十四爷的大将军王,位极人臣。毕竟年羹尧是个汉人,在十四爷这样的贵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奴才,那里能够做这个大将军。年羹尧后来在西北取得了重大胜利,雍正更是对其给予非同寻常的礼遇。加上年羹尧本身也飞扬跋扈,目中无人,这使得他得罪了太多的人。这就不得不让人嫉恨了。

太后乌雅氏本身在深宫之中,必定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正是由于十四爷在太后乌雅氏面前打小报告,才使得太后乌雅氏迁怒与年妃。

从《雍正王朝》里面也能够看出来,相较于四爷,太后乌雅氏是更加喜欢十四爷的。历史上雍正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也是不大寻常的,他母亲的死就有点匪夷所思。这就不得不提起清朝的皇子养育制度。

由于清朝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清朝的皇子养育过程有一种特殊的抱养现象。所谓抱养就是皇子一出生便交给其他人抚养,而不是生母。比如以康熙朝为例,在24个皇子中,有7个皇子都是抱养的。由于抱养制度的存在,皇子和生母、养母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从单纯的母子关系来考虑。

虽然说雍正和十四爷都是太后的儿子,但是雍正出生的时候,乌雅氏才十九岁。她出身卑微,地位也低,而且年龄太小,所以康熙就让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抱养了雍正。正如康熙所说,“唯四阿哥,朕亲抚育”。雍正后来也满怀深情的回忆过养母的恩情,“慈抚朕躬。恩勤备至”。

等到十四爷出生的时候,乌雅氏已经29岁了,那个时候已经是妃子了。所以,她能够亲自抚养十四爷。将心比心,在乌雅氏心中,自己亲手养大的十四爷自然更加喜爱,自然感情亲近。

这其实也不得够怪太后乌雅氏,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原本是风光无比的大将军王,原本是很有希望继承大统的。可是风云突变,自己儿子的大将军王只能乖乖的呆在自己的宫里,什么也做不了,并且还和自己的另一个人儿子关系势同水火。

太后乌雅氏肯定不了解其中的缘由,加上十四爷在旁边添油加醋,这就使得太后乌雅氏觉得必定是有奸人从中作祟。毫无疑问,这个奸人就是年秋月。为什么会是年秋月呢?试想年羹尧只是雍正门下的一个奴才,为什么能有今天的地位?太后肯定不会觉得是年羹尧能力强,而是她必定认为是年妃在魅惑雍正,年妃和年羹尧就如同唐朝的杨贵妃和杨国忠。

可是太后糊涂呀,她不明白是他的儿子雍正有求于年羹尧。雍正之所以让年秋月做自己的侧福晋是为了拉拢年羹尧。康熙末年皇子夺嫡的时候,年羹尧已经是一方的封疆大吏了,是各方各面都要拉弄的人物。

雍正自己明白其中的缘由,知道太后不待见年妃,更是知道年妃的日子不好过。可是雍正要自己的名声,不愿意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所以他不愿意替年妃出头。这样太后乌雅氏就能够随便欺负年妃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有句话叫爱屋及乌,那么肯定就有恨屋及乌!

年妃年秋月是谁?她是西北总督军事的一把手,雍正登基的鼎力支持者,年羹尧的亲妹子。

而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掌管西北军事,成为老四胤禛登基为帝的外朝最有力的支持者!

老太婆乌雅氏最爱的是她的小儿子,老十四胤禵!

在她的潜意识中,康熙老爷子能让胤禵掌管兵权,并出任大将军王,那么大清国的皇位理应老十四继承,但现实却狠狠打了她一巴掌。

大清国的新君,偏偏是她不喜欢的老四胤禛!

雍正登基之初,形势也是严峻的。

乌雅氏认为自己的小儿子是有实力挑战大儿子的地位,兵权就是最大的保障。因为只要胤禵挥师东进,皇位唾手可得!

但年羹尧的出现,彻底打碎了乌雅氏的幻想,让她不得不接受老四是皇帝的既定事实!

何况年妃年秋月本身也是奴婢出身,能成为雍正的妃子,用年秋月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

正是这些外在的因素,乌雅氏无视“手背手心都是肉”的古语,就因为皇位不是胤禵继承,就因为讨厌胤禛,连带着对年妃年秋月也恨之入骨,才会出现至死不见年妃的所为!

所以说,《雍正王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像乌雅氏这样倚老卖老的人,不能客气,打脸才是对她们最好的惩罚!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后宫历来不得参与朝政,因此宫中也禁止任何人向太后传递外界的事情。但是十四阿哥以借探母为由,偷偷跟太后打年羹尧的小报告。太后乌雅氏因怒迁恨,就把火气全部撒到年妃身上了。

太后不见年妃,就跟雍正让年妃卸甲是一个意思,母子被年羹尧气炸了,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把火气撒到无辜的年妃身上。

十四阿哥向太后说,年羹尧在平定青海叛乱之后恃宠而骄、欺君罔上。不仅吃饭要像皇帝一样传膳,睡女人也要跟皇帝一样翻牌子,屁股下面坐的也是康熙爷当年坐过的御座。全无人臣之礼!

更关键的是,老十四的大将军王就是被年羹尧给顶替了,当年他在西北当大将军王,也没有年羹尧摆那么大的谱。现在太后看到小儿子过的这么委屈,大儿子潜邸时期的包衣奴才反倒过的锦衣玉食的生活。老太太的心理不平衡了……


因而,老太后先是让年妃从她面前消失,继而在弥留之际,不许年妃戴孝。太后灵堂诸人都可以跪拜,却独不许年妃跪拜。这都是老太太在撒气,发泄心中对雍正不公平对待老十四的怨恨。

其实我们知道,电视剧里面的年妃是个苦命的人。本来钟意邬思道,一直到最后都想跟邬思道远走高飞,却被当哥的年羹尧当做筹码,卖给了主子爷。

如果年秋月跟着邬思道,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人生悲剧了。记得有一次邬先生教弘时和弘历背书,饭菜都凉了还没背好,大福晋和十三爷轮番去请也没请动,还是四爷出主意让秋月出马,轻松搞定。

年秋月对邬思道的感情,就像少女对大叔的崇拜,她喜欢上了沉稳睿智的邬先生,而邬先生心里也是明白的。可年羹尧的崛起让他看到了秋月的宿命,他告诉年秋月,你终究是四爷的人,早早断了她的念想。

可悲的是,年秋月只是主子爷拉拢年羹尧的一枚棋子,而主子爷对这枚棋子也没有多少男女间的感情。新婚之夜都还在锁眉盘算着自己的政治生涯,却把棋子独自丢在了空房之中,黯然神伤。



后来,原来的四爷成了皇上,她自己也就被封了年妃,哥哥打了胜仗,自己又荣升贵妃。有恩宠就有苦屈,后来哥哥恃功忘本,雍正尚需用他,只好隐怒不发,转身把怒火全泄在了秋月身上。秋月的后半生,仿佛是在用无尽的泪水来偿还这个脱去奴身的尊贵身份。再后来年羹尧失去了利用价值,雍正终于动手,秋月也失去了最后一点儿利用价值,成了一枚弃子被丢落在深宫,无人问津。

即使这样还不够,太后始终怨念年家,认为是年家抢了大将军的头衔而让自己的亲生骨肉相残,临了又把气撒到了秋月身上,给了秋月最后一击,这次终于击垮了秋月。



年妃奄奄一息时,雍正忠于良心发现,来看望她。对于这个棋子,雍正从来没有过感情,谈不上辜负,却有着近似亲情的一种愧疚。再冷漠的政治家也会有心软疲惫的时候,年羹尧再大的罪,与他的妹妹无关。

看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人,雍正的眼神流露出的含义是复杂的,读不出是怒还是怜。而一向沉默的年妃,明知道不可能,还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大胆的向主子提了两个不可能答应她的要求:不要杀年羹尧;告诉邬先生,自己要走了。

这是她一生中,鼓足了勇气,说的最大胆的两句话……



一向冷面的雍正听完年妃的遗言,也不禁默默流泪了。这是全剧里面,除了自己的母亲,太后过世外。雍正唯一的一次,为一个女人流下了眼泪。

电视剧中的年妃,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她最浪漫的时光,都是在服侍邬思道期间。只有那个时候的年妃,才能看得到她,发自内心的笑容。


Mer86


说白了,乌雅氏是有火乱撒。她一直想让自己的小儿子胤禵当大将军王,去西北帮朝廷平定罗卜藏丹曾,结果雍正却派了年羹尧。她没法朝年羹尧撒火,只能朝年羹尧的妹妹年妃撒火了。

在《雍正王朝》中,太后乌雅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一为老四胤禛,一为老十四胤禵,而她最疼最中意的还是老十四胤禵。



我们从剧中看到,每次乌雅氏一见老十四胤禵来了,就喜笑颜开的。而康熙驾崩之后,自己的儿子胤禛继位,乌雅氏好像也不太高兴,而老十四从西北奔丧回来,对新君不敬,乌雅氏却紧张得要死,而且一味维护。

这是为啥呢?我们总能发现,就算是在普通人家里,妈妈也都比较偏爱小儿子,而大儿子往往为家里出力最多,还得不到偏爱。当然这只是人性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四胤禛一出生便被抱走,交给惠妃抚养,而老十四胤禵则是她一手养大,自然对胤禵更亲近一些。



所以,乌雅氏当然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建功立业,取得成功。不过,康熙却将皇位传给了老四,老十四还总是忤逆,于是乌雅氏便总是想法子替老十四说情,还惦记着谋个好差事给老十四。

很快,西北陷入战乱,朝廷要迅速派一位大将平叛。乌雅氏便希望胤禛能让老十四去率军平叛,这样她的两个儿子不就成了打虎亲兄弟了吗?但胤禛却派了年羹尧去,这令乌雅氏很是伤心,甚至为此而病倒。

后来西北大捷,年羹尧越发骄纵起来,雍正无奈,只好将其连降十八级,打发他去看城门去了。乌雅氏得知,很是生气,一病不起,想着之前要是雍正听她的话,派老十四去西北,那就不会有年羹尧这场灾祸了。



但她又没法把这火撒到年羹尧和雍正身上,便只好撒在了无辜的年妃身上。

她说:“你走!我不想见到你!”


达摩说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的悲惨结局都是自己胡作非为,咎由自取的。比如太子胤礽,比如老八胤禩,比如老十四胤禵,比如年羹尧……

但是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整部剧中最悲惨的人,相信不少人看完全剧都会为这个人感到惋惜,她就是年秋月!

到了雍正帝即位后,对年秋月的打击一直没有停息,先是太后乌雅氏,后是雍正帝,那么她究竟犯了什么错呢?

一、

年秋月的爱情:

年秋月是有爱情的,她的爱情起源于雍亲王府,也终结于雍亲王府,而她自己却毫无办法抗拒。

有人说这要怪年羹尧,谁让他越来越风光,导致老四胤禛需要倚重他,故而“强娶”年秋月,以便攀上亲家。这个理由,不仅我们信了,连年秋月也这样认为,所以自从她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以后,就再也不肯见亲哥哥年羹尧了!

有人说,这要怪邬思道,在举荐大将军王之前,年羹尧回京,却跑到老十四胤禵那里,结果让老四胤禛怒了。知道错了后的年羹尧在雍亲王府跪了一天,终于靠给老四胤禛洗脚的机会得到了原谅。而年秋月也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她傻傻的问邬思道:

“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邬思道也无奈地说:

“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既然邬思道知道年秋月早晚就是四爷的人,他为什么之前还要跟年秋月互生情愫?既然已经有了情愫,为什么不能大胆一点,抢先娶了年秋月?

当然,她的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老四胤禛,因为他从来没有把年秋月当成一个女人看待,他只是把她当成了一枚政治棋子!

二、

年秋月的悲剧(一)

自从年秋月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以后,悲剧的人生就此开始。就连结婚当晚,老四胤禛都没有好好的跟新娘子温纯一下,却还在搞他的夺位计谋。结婚当晚年秋月就落下了眼泪,一方面为不能跟邬思道厮守而流泪,一方面为自己的命运而流泪,但是命运并没有放过她,几年后她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第一个跳出来打击年秋月的是雍正帝,年羹尧打了胜仗回京,因为卸甲的事惹怒了雍正帝,雍正帝回去后逼着年秋月卸甲,从此以后就被冷落了。第二个打击年秋月的就是乌雅氏了……

要解释清楚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得从她刚刚升为皇贵妃说起:

引起她成为皇贵妃的事件,就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十三胤祥宫前打架事件,因为废太子的事,两个人大干一场。最后老十四还顶撞康熙帝,气得康熙帝举剑就砍,幸亏老四胤禛用双手架住刀锋,才没有酿成悲剧。

随后康熙帝气晕,德妃乌雅氏带着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去康熙帝面前请罪,结果康熙帝非但没有怪罪老十四,还册封乌雅氏为皇贵妃。

正是这个举动,让乌雅氏想入非非了:

乌雅氏并没有什么立功表现,所以封为皇贵妃完全是母凭子贵,而这一点,乌雅氏自己也是相当明白的。只不过她没有明白的是她认为她凭借的是老十四胤禵的贵,而康熙帝想的却完全不同。

后来老十四胤禵成为了大将军王,而这个结果,跟乌雅氏当时被封为皇贵妃时的预期相同。再加上当时人们传言,谁当上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帝,这更让乌雅氏确定自己的猜测没有错,自己最宠爱的老十四胤禵即将成为皇帝。

三、

年秋月的悲剧(二)

伴随着老十四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年羹尧也成为了陕甘总督,年秋月也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这也是老四胤禛举荐老十四的原因所在。

正是年羹尧的存在,导致老十四胤禵打起仗来放不开,处处受到年羹尧的掣肘。这种状况直到康熙帝驾崩后,集中爆发了……

当乌雅氏听到老四胤禛成为新皇帝以后,她简直不能相信,当然她一个妇道人家并想不通为什么,因为想不通,所以她不肯卖雍正帝面子。不肯接受皇太后的称号,不肯接受百官的朝拜,不肯移居皇太后该去的慈宁宫,甚至想要给康熙帝殉葬,这让雍正帝很是无奈。

她实在想不通军权在握的老十四胤禵,为什么争不来皇位?即使挥军进京,那皇位也是唾手可得的。而这种想不通直到老十四胤禵回京后,一切真相大白。

按照当时的法律,后宫是不能干政的,而外部的任何人都不可以给太后传递任何有关朝政的信息。

可是老十四却每每利用探望太后乌雅氏的机会,给她灌输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当然幕后控制者是雍正帝,他现在是皇帝,自然不能怪罪,于是他们把怒气全部放到了年羹尧身上!更何况年羹尧还是顶替了老十四大将军王的位置,而他只不过曾经是个府邸的奴才!

直到后来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职位,这反倒让老十四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当着雍正帝的面都在讲:

“我怎么能跟年羹尧想比啊?吃饭要传膳,睡女人还要翻牌子,就连他坐的地方也是皇阿玛当年的御座。”

四、

年秋月的悲剧(三)

而这些话老十四不仅仅讲给雍正帝听,还讲给太后乌雅氏听,而且在这之前已经跟太后讲过不止一遍了。

所以在太后乌雅氏病重的时候,众妃子都去探望,乌雅氏专门提出了年妃,大怒说:

“你给我出去!出去!我不想见年家的人!”

撵走了年妃,太后乌雅氏又对雍正帝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打虎还靠亲兄弟……”

而此时的老十四胤禵还在跟乔引娣打情骂哨呢,甚至说了一句未卜先知的话:

“他总不会和我争你吧?”

而这句话就透露了老十四和乌雅氏的本意,他们就是认为雍正帝抢了本属于老十四的皇帝位置,你抢了皇位就算了,总不至于还抢女人吧?

甚至到了太后的葬礼上,皇后也告诉年妃:

“太后临终前说过,不想再见到你!”

这句话成为了压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后怎么对年妃,雍正帝不是不知道。而且这两次撵她,她都看向了雍正帝,可是雍正帝一句话都没说!因为他也是把本该撒给年羹尧的气,全部放年秋月身上了。而年秋月,作为一枚棋子,随着年羹尧的落幕,而失去了任何价值,此时的她就已经注定要灭亡了……

直到她临死的时候,才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爱情,她甚至忘了前来探望的人是自己的丈夫,是皇帝:

“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

本是皇室内斗,偏偏拉上了年妃当陪葬,可悲可叹……

至于雍正帝为什么最后会落下一滴泪?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前面几期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综上所述,年秋月唯一做错的地方,就在于,她不该投生到年家,就像她不见年羹尧时曾说的那样:

“我家的人都死绝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