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過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還有這一條……

這是“秋覽城”主題

12次推送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在北京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是明末清初形成的,明嘉靖年間《京師五坊衚衕集》裡,沒有它的名字。一直到清《京師坊巷志稿》裡,オ出現關於它的記錄。

並且,跟北京很多的衚衕經歷相似,這條衚衕也改過名字。最早,當地百姓管這條衚衕叫牆縫衚衕,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而後大概嫌牆縫衚衕不雅,取諧音改名為“翔鳳衚衕”,衚衕也被分為稱大,小翔鳳衚衕。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因相對來說比較寬闊,這條衚衕被稱為“大翔鳳衚衕”。

北京由俗變雅的衚衕名稱還有很多,閱讀君舉幾個例子:

鑼鼓巷原叫羅鍋巷

爛漫衚衕原叫爛面衚衕

壽屏衚衕原叫燒餅衚衕

孝友衚衕原叫藥酒衚衕

官場衚衕原叫灌腸衚衕

韶九衚衕原叫燒酒胡同

輸入衚衕原叫熟肉衚衕

潛學衚衕原叫錢桌子衚衕

雅寶衚衕原叫啞巴衚衕

頌年衚衕原叫宋姑娘衚衕

言志衚衕原叫煙筒衚衕

闢才衚衕原叫劈柴胡同

庫資衚衕原叫褲子衚衕

光彩衚衕原叫棺材衚衕

達教衚衕原叫大腳衚衕

曉教衚衕原叫小腳衚衕

高臥衚衕原叫狗窩衚衕

高義伯衚衕原叫狗尾巴衚衕

吉兆衚衕原叫雞爪衚衕

侯位衚衕原叫猴尾巴衚衕

禮士衚衕原叫驢市衚衕

......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原來熱門景點鑼鼓巷也曾改過名字~這些充滿趣味的衚衕名稱,代表的也是一個個故事。在北京形形色色的衚衕裡,牆縫衚衕對於作家肖復興來說卻有著獨特的意義,那不僅是他成長的地方,更有著讓他難忘的童心記憶,跟隨閱讀君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牆縫衚衕

肖復興

在北京所有的衚衕中,牆縫衚衕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衚衕。

說它與眾不同,是因為它很窄小,僅僅容得下一個人走,如果對面走來一個人,兩個人必須側著身子才能相錯而過。如果來的是位胖子,就麻煩了。稱它為牆縫衚衕再形象、確切不過。在北京那麼多衚衕裡走過,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瘦筋筋的衚衕。

說它與眾不同,還在於我的整個童年時期幾乎天天要從它瘦筋筋的衚衕裡走過。它留下我童年的足跡和記憶。

牆縫衚衕的北口,正對著我的母校,北京第三中心小學。衚衕的南口,通向一個豁亮的空場,叫賈家花園,挺漂亮的名字。衚衕的東西兩側被高牆遮擋,即使白天也見不到陽光,黑乎乎的。南端有一個小小的拐彎,那裡立著一塊“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我們常躲在石碑後面,等著放學回家路過這裡的女生,裝幾聲鬼叫,嚇得她們一陣驚天呼地的尖叫,我們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衚衕東面高牆裡面是有名的同仁堂製藥車間,西面高牆裡面是一座大宅院,那大宅院裡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從沒有進去過,只對它充滿自己塗抹的各種想象。它的門臉不大,設在牆縫衚衕北頭出口不遠的地方,一扇刻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黑門整天閉著。我路過這裡的時候,常望著這扇黑門胡思亂想,說不清對它為什麼這麼注意,甚至在心頭拱動著說不出的一種似是而非的情感。

我們三中心小學六年級的一個女同學,住在這座大院裡面。她是我們學校的大隊長,常在全校的大會上發言或表演節目。人長得高挑、漂亮。也許她並不是真的漂亮,小時候人的眼光不準。但當時我頑固地認為她漂亮。我入隊時,是她往我脖子上系的紅領巾,我特別高興。我真的從心裡喜歡她,別人躲在那塊“泰山石敢當”的石碑後面嚇過她,我嚇過別人,卻從來沒有嚇過她。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我幻想著她領著我的手穿過牆縫衚衕,來到這扇黑門前,走進這座神秘而曲靜的大宅院。

當時,這裡真是幽靜極了,雖然它東臨花市,西靠前門,但鬧中取靜。我想關鍵是這樣一條牆縫衚衕,使得任何汽車包括自行車都難以通過。

因為這裡大幽靜,沒有什麼干擾,我們放了學常抱著球呼嘯地穿過牆縫衚衕,像炮彈穿過彈道出膛一樣急匆跑到這兒踢足球。那時,我常常希望球一腳踢高,一下子踢進西邊的大宅院去。那麼,我就有了充足的理由頭一個跑過去敲響那扇黑門,最好是她來開的門,讓我見識見識大宅院子。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可惜球偏偏踢不進院裡,倒是有一次踢上了東邊的高牆。

那一次,我們順著牆邊的樹爬上高牆,被意外的喜悅弄得有些得意忘形。牆緊靠同仁堂製藥車間的高高房頂,平平展展、坦坦蕩蕩,鋪滿的全是甘草,是在這裡晾千準備製藥用的。我們這一群小饞貓索性坐在上面,把甘草一片一片地塞進嘴裡,甜津津地一通足吃。禍就這樣闖下了。我們無一漏網,被同仁堂的人請下高牆,老老實實交代出自己的姓名、所在學校、班級,垂頭喪氣地等待著發落。

老師沒收了球,不許再到這裡踢球。我們童年的樂園沒有了。牆縫衚衕更加幽靜了。缺少了我們的瞎跑胡鬧和胡思亂想,它像一支擱放在一旁的黑管,落滿灰塵而沒有悅耳的聲響了。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近兩年,研究北京胡同方面的書出過幾本,我曾看了兩本,卻都沒有在書中找到牆縫衚衕。我不明白為什麼缺少了這條衚衕?因為它太細、太窄、太小、太短?

不管怎麼說,它是我童年的牆縫衚衕。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作家肖復興,曾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小說選刊》副主編。自1980年代以來,創作過多部極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近年來,他深度挖掘北京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寫就《北京人》《藍調城南》《八大胡同捌章》《我們的老院》等作品,幾乎呈現了一座生動的“城市人文博物館”。在這些城市譜系之中,肖復興所著力的是城市歷史和地理肌理的變化以及人物命運,這才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衚衕的故事》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衚衕,濫觴於元,經八百餘年傳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脈搏,是北京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亦是聯結這座五朝古都過去與現在的橋樑。

本書精選四十餘位著名作家的關於北京胡同的散文。這些作家中,有些在衚衕中居住了數十年,有些則只是於衚衕中短暫居住。由於居住時間長短及在不同地區的居住經歷等原因,他們對衚衕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情,每篇文章都是從一個獨特的視角講述北京的衚衕生活。

那些改过名字的北京胡同,竟然还有这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