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零售的核心思維?

新零售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新零售是什麼樣,又該如何落地,很多企業家對此還是一片茫然。2018年4月,首站訪學在上海舉行。

在兩天時間裡,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企業家和管理者相繼走訪了馬克華菲和鑽石小鳥,聆聽了兩家企業的創始人和新零售負責人的深度分享,並與他們深入互動,共同探討了新零售落地過程中的種種挑戰和解決途徑。

2016年10月,馬雲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不會再提電子商務,零售將進入一個新階段——線上線下趨於統一化、專業化。

在這樣一個零售時代,相信很多企業家,無論是自己生產產品還是做品牌,接下來所面臨的都將是整個市場競爭、管理等各方面的重大改變。

首先,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高速成長的時代已經遠去;其次,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的競合關係進入新階段;最後,移動互聯網將引發商業模式創新的風潮與趨勢。

基於此,無論是智能化發展,還是整個電子商務的變遷,都會對零售提出新課題,並引發大家的熱烈探討。

我們對未來的解讀

對未來的解讀,分為三個方面——新用戶、新媒體和新場景。我們認為這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部分。

什麼是新零售的核心思維?

新零售


新用戶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大家的用戶是誰呢?我們的用戶都是需要開發軟件或者需要代運營系統的,我們是專注於軟件開發以及新媒體運營行業的。科技是飛速發展的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中,你必須時時刻刻去了解、研究、洞察消費者,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過去你對消費者的認知,並不代表現在與將來對消費者的認知。

他們並不會因為你在CCTV打了廣告,就選擇你。他們的選擇大多是會看用戶評論的,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潮牌、神店,包括網紅店應運而生的原因,因為它們自帶吸引90後的特質,大家在自己認同的圈層裡活動。因為90後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能力,也恰恰是這一點,給了所有品牌一個新的機會。

新媒體

搞清楚了對象後還要搞清楚怎麼說話,就像交朋友一樣,不同的對象,交流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與客戶交流也是如此。一個公司最難做的就是營銷部門。其他的部門還有章可循,營銷部門面對的是整個媒體環境高度的碎片化、分散化和迭代化。

在新媒體時代,想要有好的營銷技巧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創新,這樣還不一定有成果。如果營銷部門不懂消費者,不理睬90後,那麼90後就會拋棄這一企業與品牌。同時,當你搞不清楚消費者的文化時,就很難和他進行對話,也很難真正打動他。

新場景

現在很多網購App,只要你有過搜索,所有相關推薦都會出來,這就是大數據背後所產生的千人千面。你看到的東西就是你的專屬,包括微信朋友圈,可以自定義界面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消費場景正在形成,包括新的知識場景、新的銷售場景、新的體驗場景。現在的外賣平臺、共享單車、短租民宿等都是一個個新的場景。

簡單來說,當用戶變化了,品牌會進行全新的排序。像lululemon,它是一個運動品牌裡面細分的瑜伽服品牌,它不是一出來就打廣告,而是採用社群營銷,有非常多的新粉絲和受眾。它的產品之所以深得人心,最主要的一點是它將瑜伽服與家居服相結合,既有時尚感,又有舒適度。

平常可以穿著去逛街買菜,也可以隨時隨地做運動。最後,在美國運動女裝細分領域裡,它以58%的佔有率打敗了耐克,耐克只有20%多。

所以說,真正有態度,有自己價值主張的品牌,哪怕它成立時間短,也可以有蓬勃的生機。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考——接下來你的品牌該如何發展?你的用戶是誰?你是不是有自己的定位和態度?你如何去打動用戶?如何讓他真正願意來買單?總之,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品牌競爭重新排序,對所有人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什麼是新零售的核心思維?

O2O


心智比物質更重要

眾所周知,品牌難做,但做大又非常有價值。這個價值更多的是虛擬價值,不像實體的產品可以賣多少錢。就像可口可樂的品牌估值非常高,這並不是說它那瓶水的價值高,而是它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地位很高。其實,建立品牌有三個核心環節。

品牌識別/定位/個性/價值

品牌就像一個人。人會有自己的個性、樣貌、魅力,不同的人吸引的人也是不一樣的。品牌也是如此,它擁有自己的個性識別和價值定位等。品牌在消費者腦海中佔據什麼樣的定位,品牌具有什麼樣的個性,主導什麼樣的價值主張,決定了品牌可以吸引的人群屬性。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營銷有沒有做品牌交互,與消費者有沒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如何把與消費者的關係持續下去,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其實,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

以新用戶欲求為核心的新零售思維

當用戶發生變化更迭的時候,你能否以他們為核心去構建產品、創新運營和管理模式,這是新零售的核心思維。最初做O2O時,有線上的部分,也有線下的部分,我們經歷了從2002年線上到2005年開始有線下體驗店,再到2008年將線上和線下打通整合,然後在2017年躍入新零售時代。在這一過程中,脫不開這幾件事。

首先是流量成本。就像現在我們從線上去線下,大家會覺得這不是和你們過去所宣稱的模式相背了嗎?我們走到線下,正是因為現在線上的成本越來越高,甚至在線上獲得顧客的成本超過了在線下租賃店面的累計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二三線城市還有流量紅利的情況下,應該快速搶佔線下流量。不單單是深圳海納百川,一些大品牌都在搶攤這些流量,因為流量成本決定了營銷效率和贏利能力。

其次是運營效率和體驗。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離不開新零售的本質——結合線上和線下的特點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和消費者價值。

從推廣或用戶口碑認知我們,到官網註冊,接著進店,成交或者未成交,再到後續跟蹤,構成一個閉環。這個流程大家都有,並不稀奇,但是,它最大的變化在於加入了SCRM,即社會化用戶關係管理。

因此,當我們真正能夠做到SCRM的時候,我們的用戶價值和品質價值便可以更大化。我們現在也僅僅完成了系統,接下來是否能夠用好這個工具,對上面的流量價值與用戶價值進行沉澱和放大才是本質。

基於數據的精準營銷

數據能幹什麼?我們可以基於數據做更精準的營銷,這屬於SCRM系統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是,在未來可以通過這個系統認識消費者,甚至做到消費者一到樓下,你立馬就知道誰到了。

消費者一進門店,你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並知道他的購物習慣,看過什麼樣的產品,給他針對性地做推薦,給消費者以驚訝感,感覺這不是一次陌生的拜訪。這意味著企業可以花更少的營銷成本達到更高的效率。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也是天貓等線上平臺積極做智能零售、做智慧門店的原因,它可以幫助企業補充缺失的線下數據。

只有線上線下數據都有了,而且打通了,才真的是無人可及。因此,基於數據的精準營銷將是新零售的一個核心。此外,一旦品牌文化、品牌的價值理念能夠深入消費者心智中,消費者就會變成品牌的忠實擁躉。

迴歸商業本質

從互聯網或者新零售角度看,我認為企業應該回歸到兩個原點,也是商業的本質。

一是效率的提升。對企業來說,效率等於贏利,我們應儘可能做到效率最大化。

二是給消費者創造獨有的價值和極致的體驗。這個體驗不單單是服務,還包括產品、情感、精神等。

接下來,我們可以在以下三點進行嘗試。

第一,用數據洞察用戶。現在平臺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去獲取更多的數據,我們應該根據這些數據,洞察消費者。

第二,用技術拓寬場景,包括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所有行業都是可以變化的,就要看我們是否願意去嘗試,敢不敢去創新。

第三,用體驗塑造品牌。品牌是個活生生的“人”,只有當品牌和用戶能夠發生深層次連接,才能真正讓用戶認知並認可品牌。

什麼是新零售的核心思維?

新零售將會種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