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現代藝術觀為什麼不如古代和現代西方?

國風影響力

首先感謝提問者,這個觀點我贊同。

中國的現代藝術觀不如古代和現代西方,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盤學西方畫風導致的,既做作,又作怪,東施效顰且不倫不類,少有自己文化的底蘊和傳統藝術的靈魂。


國家的強大,使得它的文化藝術等軟實力也引領潮流。這就是徐悲鴻等中國的畫家去歐美等國考察學習西方繪畫藝術的根本原因,這些藝術家深受西方文化以及繪畫藝術理念的影響,鍍金回來之後就帶領著其他的藝術小夥伴們,在學習西方畫風的道上一路前行,至現在。

中國油畫的發展,多數是以西方畫風為基調的,多為人體藝術,低俗不堪。把自己傳統畫作的精髓極致美丟棄一旁,就顯得沒有自己的創作思想和靈魂了。



殊不知,中國是文明古國,美學藝術的極致在於中國。書畫僅此是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的副業而已 ,除了冠以“書畫家”、文學家、思想家等,作畫只是他們茶餘飯後的一部分。


崇儒

謝謝你的提問。根據你的描述“古代”來看,你說的“中國古代藝術思想與現代西方藝術思想是一致”應該更多是現代藝術,特別的現代中國的油畫更合理。


中國畫理論是為中國畫藝術服務,而且與西方古典藝術的思想有很大的區別。

為什麼,現在看來中國古代藝術的思想與西方現代藝術的思想高度一致呢?

這就是歷史的大錯位。

原來,中國的繪畫藝術思想,從宋代就是一種不求形似的思想。而西方古代絕對沒有這樣的美學思想。他們認為逼真才是畫家追求的目標。


但是,在逼真的繪畫藝術競賽中,終於發展到沒有什麼可競賽的了。因為不就是逼真嗎?

我也能逼真,你也能逼真,畫家可以跟工藝美術比美了,可以標準化了,這樣的藝術還有意義嗎?

西方人懷疑自己的繪畫之路是不是到頭了,於是向東方看,他們終於發現東方的藝術才是真正的藝術,這就是自由的個人意志,完全可以通過想象還發揮,而不是僅僅把物像畫得跟物像一樣。


這樣以來,西方藝術家就覺得,中國古代的藝術理論真是太好了,簡直就是給西方繪畫重新找到一條繼續走下去的路。

而中國呢?恰恰相反,由於我們自古就是不求形似的,所以,把形似問題給忽略了,正好西方文化傳入我國,我們也非常欣賞,他們繪畫有逼真的一套藝術。


那麼,我們學習西方只有短短一百年,真正學習,也就五十年是樣子。對於西方的寫實藝術體系還沒有完全掌握,所以,模仿西方繪畫美學的成分比較多。

這是我們應該付出的一點歷史代價。

那麼,既然西方都已經不以古典為時尚,我們學習西方是不是很“落伍”呢?

這是需要清醒認識的。


西方雖然進入了現代繪畫時代。但是,不等於說古典繪畫沒有任何意義了。

現在,西方仍然是現代繪畫與古典繪畫並存的。

就像中國的書法,篆書和隸書早已退出實用歷史舞臺了,但是作為漢字書法藝術,我們仍然可以學習篆書和隸書,而且,還是篆書、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甚至還要甲骨文都並行不悖的。

這就是藝術的欣賞價值是永遠不會失去意義的道理。


千千千里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觀點是很有道理的。中國的現代藝術觀是在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等出類拔萃的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的大力倡導下形成的。而這些中國畫壇的佼佼者幾乎都曾留學歐洲,深受西方繪畫藝術理念和藝術教育理念的影響。徐悲鴻是中央美院首任院長,林風眠是中國美院首任院長,劉海粟很早就主持著上海美專的教育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中國現代藝術觀,比不上現代的西方藝術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說中國現代藝術觀比不上古代藝術觀,更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瞭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朋友都知道,那時候的書法與繪畫都被視為“小技”,包含在更為博大精深的儒學、哲學以及倫理等文化體系之下。在中國古代並沒有什麼職業書法家和職業畫家,那時候的藝術家大多還有更為正式的身份,大多身在仕途,民間也多為匠人。所以,中國古代的藝術觀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自然非現代藝術觀所能企及。


既然如此,是不是現代藝術觀就一無是處了呢?當然也不是。中國現代的藝術觀是在傳承了傳統藝術思維的基礎上,借鑑和學習了西方的藝術思想,雖然深度和精度都差之甚多,卻體現了很好的包容性和創新意識。比如林風眠和吳冠中等藝術家,更是直接將東西方繪畫藝術形式相融合,創作出許多極有個性的繪畫作品。雖然這種創作形式一直飽受爭議,卻也不失為一種大膽而有益的探索,對完善和開拓中國的現代藝術觀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不管怎麼說,西方繪畫藝術自從文藝復興以來,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儘管各種新的藝術流派層出不窮,原來的古典寫實主義、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卻很難再被超越。中國古代的書畫藝術就更不用說了,自明清以來,書畫大師凋零,整體藝術水準持續下滑,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已經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當然,以上觀點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作為畫家的我,當然必須回答。
首先,中國的現代藝術觀和古代滴藝術觀以及現代西方的藝術觀是完全不同的三個概念,中國的現代是一個全新顯現出來的藝術創作觀念和表現語言體系(也不排除有些從古代非正統藝術觀裡衍生出來帶有“傳統味”的現代藝術)。它基本否定了傳統藝術原則,不認為藝術的主要目標是純粹的模仿客觀事物或者去單純的表現共性的理想美,而著重強調藝術主要是主觀創造的產物,是個性表現的產物,去自己藝術主張的訴求,是自己性格的釋放和宣洩!因此,中國現代藝術在畫面面貌上表現出了更為強烈的個性形式和表現性質。而恰恰正是因為這些太過宣揚和描述自我的藝術思想,也完全偏離了中國傳統藝術,傳統文化的思想格調。
而在中國古代,“藝術”不是中國藝術唯一的目標和思想,往往在藝術之上有著更高的倫理,哲學,儒家,禪意當年的追求!比如中國商周社會的青銅禮器等,往往在審美造型中蘊含著人們對天地宇宙的觀念;同時充當了某種社會倫理、崇拜目的的視覺象徵 等。所以,可以也可以把中國古代的藝術觀稱為“大藝術觀”,因為它們包含了太多太多深奧的現代人難以企及的社會文化。那個時代的中國古代藝術認知,已經完全超出了單純的藝術美學範疇,而進入了更為深廣的藝術哲學和藝術文化學範圍。而這些,則是現代藝術觀正缺少的東西。
而 西方的藝術自遠古產生開始,就以注重實用為目的,經歷了各個時代的發展和完善,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達高峰。尤其是在宗教運用方面,比如畫聖經故事等等。當百年前照相技術發明後,西方以實用為目的的寫實主義繪畫大部分被攝影部分取代。所以很多藝術家們便原則了一條另外的道路,即由再現走向表現,由寫客觀物質的形態走向表現畫家自我內在精神為追求。而這種轉變又和東方古國的中國大為不同,他們則不滿於自己的發洩和主觀對繪畫的輕微影響,他們使盡一切手段轉讓畫面自為地發揮出它應有的全部張力,於是便出現了大色域繪畫、極少主義繪畫等等。西方現代藝術觀的形成對全世界的藝術界影響是相當大的,因為他們開拓了藝術的視覺表現空間和種種可能。也理所當然的影響到了中國的現代藝術觀,於是才有了30年代時候潘玉良,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等等海外留學回來後在中國掀起的藝術運動。
所以中國的藝術觀就不如中國古代和西方現代的藝術觀。




關中李瘋子

今天的藝術大多侷限於模仿!如中國書法。多以模擬來作為藝術成就而缺乏個性的張揚和創新!古人的藝術成就風格形成有其特定的歷史階段,例如唐詩宋詞。今天只可借鑑,不可模仿!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是不同文化氛圍下的結果!其藝術觀點各具特色!西方直觀寫實的油畫,雕塑藝術為現代攝影藝術提供了啟示!而東方藝術則多為意境與意念領會。孰優孰劣,很難定論。

人體藝術不是淫晦!它所展示的正是陽光與真實。而真實的美被發現正是從西方藝術家們大膽的解剖所創造出來。維娜斯的美令人崇敬,嚮往!有一絲的淫邪嗎?

中國古代藝術講究含蓄,隱而不發,缺少的是直觀寫實。只講抒發意境,而不關注光照明暗,透視三維,色彩背景。今天的現代藝術受到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之上。今天的藝術作品總有一種停滯不前的感覺!缺乏的是創意。歷史虛無現象直接導致了藝術前行受阻!

2018.5.25.創作於太原


晉A閒雲野鶴

中國現代藝術觀也是受到西方藝術觀影響的,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西學東進 ,從文化到教育,從科學到藝術,都吸取了很多營養,單說到藝術,海派繪畫的出現,嶺南畫派的出現,都是受到西洋繪畫理論的影響,在中國畫中融入西洋繪畫的光影元素,使作品更具有生活氣息。二十世紀初,徐悲鴻,潘玉良,劉海粟等留洋畫家更是把西洋繪畫體系和美術教育體系引入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才,很多當時的學員都成為新中國美術事業的棟樑,成為繪畫大師,所以說,中國的藝術觀是包容的,並不是食古不化的。當代的美術理論體系中,有很多對現代藝術的探索,也出現了很多有個性的藝術家,如吳冠中,林風眠等大師,把西洋畫和中國畫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前無古人的藝術風格,這也說明,中國的現代美術觀並不是落後於世界的,而且在當代的西方藝術理論體系中,東方元素已經是很重要的部分了,特別是中國元素,在很多西方藝術作品中都有體現,這說明藝術界的一個共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鄞粵強

古代藝術,現代藝術,西方藝術是不同的三個觀念。

古代藝術,是對生活的一種創造,是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的美化,對美好的一種祈求,時間的歷史流逝中,人們對美的追求有所不同,更多的是精神的寄託。出現一大批藝術家,如詩人,畫家,書法家,樂器家,和一些日常用品的美化傳承,如陶器,瓷器等等。

而現代藝術目前所呈現的狀態是日常生活的圖像化、意義的平面化,藝術的超越精神遺失了,大眾藝術的極度感性化。大眾藝術的藝術主題不是大眾,也非藝術家,而是經濟、政治趨勢和教育。現實主義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悲天憫人的美。藝術應該是自己精神家園的構建,包括張揚讚美人性或謳歌情懷,這才是藝術的美所在。藝術應反思抵禦媒體奇觀。藝術的責任是讓人成為更好的生存者。藝術需要美。

西方藝術有鮮明的現實感和視覺與知覺的樸實性,強調的是寫實。現代西方藝術思潮作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對當代中國美術產生的影響,一方面是西洋諸多畫種的引進,豐富了我國美術創作的載體。另一方面,西洋畫的引進也打破了中國畫長期以來的封閉、靜止、緩慢變化的格局。中國畫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積澱的一種傳統繪畫形式,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要求,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另一方面積極主張“折中東西方”對傳統繪畫進行改造、創新。高劍文主張“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繪畫技法,效法日本畫所走過的藝術道路,改革中國畫”。以徐悲鴻、蔣兆和等一代宗師為代表,首先扛起現實主義旗幟,積極吸收西方繪畫的素描、色彩知識以及人體結構知識,採用傳統的筆墨,探索西洋畫的塑型觀念與中國畫的筆墨語言相融合的方法,實現了貼近現實生活和麵向人民大眾的觀念變化。山水畫家黃賓虹大師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繪畫知識,實現了由古代文人畫的符號化、抽象化的高逸境界向大自然和人生迴歸的歷史轉變。花鳥畫家潘天壽先生也認為:“對西洋畫,搞中國畫的不僅要精通本專業,還要學習外來的東西,這才是中國畫家的態度。”因此,在他的畫中仍然能感受到西畫的影響。


西北之子書畫工作室

起步稍晚了些。上個世紀天翻地覆,整個叫戰亂,新中國首要是吃飯。改革開放來,日新月異,發展很快。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老外的,自己家看的聽的少,傳統的丟的不少。久而久之就認為不如人家了,其實不然。


倍兒爽8

國畫講究意和線條的美感,而西方油畫要求質感和光影。一個是用心去感覺動,形,身,意,所以國畫大師的作品,比如齊白石(好作品太多,不再舉例)往往給人一種很大氣的感覺,或者一種心境,一種靈動的感覺。而西方的畫感覺就是“哇,你畫的好逼真啊!”到了後來的印象派才有所改觀,所創做的作品才能感覺到畫家想表達的是什麼,比如畢加索的《吶喊》。而我們的現代的大多藝術家一開始就捨棄了國畫獨有的意境,一味的學習西方藝術,卻也只學到了西方油畫基礎,只要畫的像就行了,並不能把自己想表達的融入到作品中,創作的作品也沒有什麼思想。而徐悲鴻,他就很好的中西結合,作品既有形體感,又有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