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29):挖墙角、尤其挖皇上的墙角,该派谁去呢?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29)

李世民的第一手牌,叫‘建立武装’。这一手其实太子党那边也有,只不过李世民相对处于弱势,做得更加隐秘。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暴力获取,是人类从远古留传下来的本能。生物学家们好好找找,一定躲在人类基因组的某个地方。

轻松读史之大唐(129):挖墙角、尤其挖皇上的墙角,该派谁去呢?

李世民究竟搞了多少人呢?尉迟敬德给了我们答案。他在最后关头做李世民的思想工作:‘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一个是总人头,八百多人;第二这些人平时不在宫里,而是在外面哪个据点里猫着。

这些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说不多,守卫宫城的禁军有三万人,太子半公开的私人卫队‘长林兵’也有两千多人,跟他们比起来,这只能算小数目;说不少,谁也不可能整天带着大队人马招摇过市,小范围内的突击,数百人足矣,多了反而容易暴露。

所以这第一张牌‘突击队’,不能没有,但是无法靠它建立优势。

第二手牌就厉害了,叫作‘内线’。

情报战、间谍战,或者说隐蔽战线的斗争,历来是一个看不见硝烟、但又惊心动魄的战场。对宫廷斗争来说,某种程度还是个主战场。

从杨文干事件就可以看出,这方面李世民团队占有压倒性优势。

尔朱焕、桥公山是太子亲信,居然跳出来告发太子。这时候太子党就该意识到:团队的安保工作出了大问题。要赶紧成立反间谍部门,该整顿的整顿、该重新政审的重新政审。要害关键岗位,一律拿来过过筛子。不是有句话吗:‘保密工作,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国民党为什么打败仗?失掉民心是主因。但你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都成了地下党,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刚刚呈报蒋介石,这边底下部队还不知道呢,那边已经摆在了粟裕的指挥所,这仗还怎么打?

但是团队建设这事,并非一日之功。最狡猾最能算计的几个家伙,要么象杜淹那样被拉进李世民团队,要么象封德彝那样脚踩几只船。谍报工作,本身就属于放长线吊大鱼,太子党已经被秦王党远远拉在了身后,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其实这事也怨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李渊、李建成自己。李渊长时间内比较超脱,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对李世民各种小动作睁只眼闭只眼。李建成又偏老实,心机远远不如这个二弟。李元吉倒是滑头,但他智商不够,不说败事有余吧,起码成事不足。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得以在混水里大摸其鱼。明里,朝廷内外安插党羽;暗里,在李渊、李建成身边布下暗哨。

李世民究竟搞了多少内应?这个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搞清楚了。别说我们不知道,李世民自己恐怕都记不全。情报工作一个固有特色:小心不是多余的。单线接头是常用手段,掌握整个名单的,顶多也就一两个人。最大可能性,是他大舅子长孙无忌。

为什么这么说?李渊打压李世民,把他身边人一个个调走。到最后关头,‘

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别人都可以走,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无论如何不能离开。俄罗斯不是有个政治笑话吗?“叶利钦和苏联领导人有什么区别?”回答是:“没有区别。他们都沉湎于伏特加,最后关头就把权力交给克格勃。”长孙无忌后来排凌烟阁功臣第一,凭什么?一是代他妹妹长孙皇后领奖,第二因为他在夺位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这场战斗,最关键的战场正是在谍报战线。

挖墙角、尤其挖皇上的墙角,是项风险巨大的工作。这种活,一方面除极特殊情况,李世民是不能出面的。另一方面,没有重量级人物出面,人又是拉不动的——你这是在叫别人干掉脑袋的买卖。长孙无忌以李世民大舅哥的身份出马,既可获取对方信任,又减少了李世民的抛头露面。

现在也看不到长孙无忌那张名单了,估计不少人当了无名英雄。但其中的关键人物,接下来会陆续登场。

伟大的壮举需要精心的准备。光有这两手还不够,李世民还需要第三张牌。这一手牌,叫作‘黑材料’。

整人先整材料,自古如此。李世民要整点太子党的黑材料,也难、也不难。说不难,太子党一班人,和秦王党智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看杨文干的事就知道,小辫子一抓一大把。说难,李渊决心已下,这时候再跟他说太子的坏话,不太容易听得进去。没有一点猛料,根本说不动他。

私蓄武装的事说过、谋反这样的大罪也告过,还能爆出什么猛料呢?

人要动起歪脑筋,真是什么都想得出来。秦王党这帮人,还真想出一条猛料。这条猛料轻易不能使用,但只要一出口,李世民有把握一定能引起轩然大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