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祕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咖啡,現代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許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就是從一杯琥珀色的咖啡開始,當沁人心脾的香氣飄入鼻中,或綿柔或甘醇的液體滑過喉頭,頓時讓人覺得神清氣爽,心情愉悅。筆者也是咖啡的忠實擁躉,最喜歡在工作間隙衝上一杯濃郁的咖啡,在香氣縈繞中慢慢品嚐。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品一杯咖啡開始一天的學習與工作。

殊不知,咖啡既是世界各國人民尋常飲料,也是諸多國家軍隊單兵口糧的標配之一,正是因為軍隊口糧採用咖啡,極大的促進了咖啡的普及。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一名美軍士兵正在衝調咖啡

咖啡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咖啡的起源眾說紛紜,流傳較廣的一個版本是埃塞俄比亞的一位名叫卡爾迪(Kaldi)牧羊人發現了咖啡樹。一天他和平常一樣去牧羊,意外的發現平日安靜的山羊們興奮的活蹦亂跳,他好奇的查探了一番,原來山羊們吃了一棵樹上的果實,這就是咖啡樹。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發現咖啡的山羊和牧羊人。

可以確定的是,埃塞俄比亞人自古就有食用在高原地帶野生的咖啡樹果實種子的習慣,當地人將採摘下來的果實種子煮熟後食用。後來,咖啡傳到阿拉伯半島,一位伊斯蘭教的鍊金術師、化學家、醫生Rhazes在其著書中,記錄了他將咖啡豆曬乾後搗碎用熱水沖泡得出一種具有顯著提神效果的飲料,稱為“Bunchum”,它被視為咖啡的原型。之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咖啡是阿拉伯半島地區伊斯蘭教教徒之間流行的“秘藥”,教徒們常常在祈禱和修行感到睏倦時喝上一杯“秘藥”,以趕走倦意,提高專注力。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咖啡樹結的果實,果實裡的種子即是咖啡豆。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最早記錄飲料咖啡的Rhazes醫生。

到了16世紀,咖啡已從也門傳播到波斯、土耳其等地,1554年,歐洲第一家咖啡店出現在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的舊稱),從此,咖啡文化開始向歐洲曼延。荷蘭人敏銳的嗅到了巨大的商機,開始在其當時的殖民地錫蘭(斯里蘭卡)和瓜哇(印度尼西亞)種植咖啡,並經阿姆斯特丹,將咖啡豆運往歐洲。1652年,倫敦第一家咖啡店開業。起初,倫敦市民並不接受咖啡這種新式飲料,甚至咖啡店附近的居民還控訴從店裡溢出的味道是“惡魔的味道”。有意思的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倫敦的咖啡店從幾百家發展到3000家,越來越多的男人們喜歡長時間泡在咖啡店裡,這引起了家裡妻子的不滿,1674年,倫敦的家庭主婦聯合發表聲明,指責丈夫們流連於咖啡店,甚至主張咖啡是引起男人們性能力下降的原因。不過,18世紀中葉之後,咖啡店數量減少,茶館和俱樂部成為新的社交場所,紅茶成了英國家庭的日常飲料。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描繪17世紀英國咖啡店的一副畫作。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荷蘭獨佔咖啡市場持續一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列強也不甘落後,紛紛在各自的殖民地種植咖啡。17世紀中後期,咖啡傳到了美國。此前,美國民眾也以紅茶為日常飲料,咖啡傳來時尚屬奢侈品。1683年左右,紐約成了咖啡豆國際交易市場,隨後,咖啡店在紐約、波士頓兩地陸續開業。經過波士頓傾茶事件、1812年英美戰爭之後,美國人對紅茶的興趣減少,轉向了咖啡。美國獨立後,海地、巴西、馬提尼克島的大量咖啡流入,1832年美國政府甚至還取消了咖啡的關稅,使得咖啡的價格不斷下降,促進了咖啡在美國的普及。雖說如此,在19世紀30年代當時,咖啡的價格還是比較昂貴,還沒能成為美國一般民眾的日常飲品。

酒精的替代品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1775年11月,第二界大陸會議擬定了一份口糧標準:規定每人每天供應1磅牛肉或3/4磅豬肉(或1磅鹹魚)、1磅麵包(或麵粉)、豆類蔬菜和飲料,飲料先是1品脫牛奶,後改為1夸特蘋果酒(當地人喜愛的土釀烈酒)或雲杉啤酒。美國建國後,每天的供應的酒類改為威士忌。俗話說酒能壯膽,美軍給士兵配發酒類飲料是為了討好士兵,讓他們在戰場上更勇敢的衝鋒陷陣,相反的,酒也有反作用,士兵、軍官酗酒鬧事不斷,喝酒誤事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士兵酒精中毒身亡。對此,美軍也實施過相應的對策,但收效甚微。於是,1832年,安德魯·傑克遜總統決定做一些革命性的改變,將口糧中的酒類飲料換成咖啡。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北軍配給士兵的口糧中包括了取代酒類飲料的咖啡,但並非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速溶咖啡,而是生咖啡豆,每100人每週配給6磅(1磅=453克)(有些地方配給烘焙或烘焙並磨好的咖啡)。在運輸途中生咖啡豆不容易受潮和發黴,但是士兵們得自己去烘焙、研磨和烹煮咖啡,雖說配有砂糖,但那味道真心不怎麼樣。在遇到不具備烘焙條件的情況下,士兵們只能生嚼咖啡豆,嘎嘣脆!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生咖啡豆。據說味道如嚼大麥。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烘焙過的熟豆。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的1864年開始出售這種已烘焙過的咖啡豆。視情況,有些士兵分到熟豆,有些還是隻能拿到生豆。

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在此南北戰爭期間,著名的夏普斯卡賓槍中,有極少部分槍支的槍托還具有研磨功能,為手動操作,據說這是專門為研磨咖啡豆所設計。不過,有人以現存的槍支進行試驗,證實並不適合研磨咖啡豆,而是為了研磨玉米和小麥所設計。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生產的夏普斯卡賓槍,少量槍支的槍托具有手動研磨功能,後經證實並不用於咖啡的研磨。


速溶咖啡登場

速溶咖啡並非美國人的專利。1890年,一個名叫戴維·斯特朗(David Strang)的新西蘭人發明了速溶咖啡並登記了專利,1901年,一個在芝加哥工作的日本科學家佐藤悟(音譯)對此進行了改良。後來,一個與美國國父同名的美國人發明了大規模生產速溶咖啡的技術,1910年時將速溶咖啡推上了市場。一戰爆發後,美軍順理成章的將喬治·華盛頓生產的速溶咖啡作為口糧的飲料提供給士兵。當時生產量有限,所以速溶咖啡的消費量也少。直至二戰,速溶咖啡作為口糧標配之一正式提供給士兵。二戰之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將速溶咖啡作為口糧標配之一提供給士兵。起初提供的速溶咖啡為粉末狀,現在佔主流的速溶咖啡為顆粒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國將奶粉與咖啡一起搭配供應。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喬治·華盛頓公司的速溶咖啡的宣傳廣告。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美軍提供的咖啡伴侶——奶粉。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澳大利亞為部隊提供的管裝濃縮煉乳,可搭配咖啡飲料,也可單獨兌水飲用。

其實,製作速溶咖啡的原料主要採用咖啡因含量更高、抗蟲性強、產量大進而價值也更低的羅布斯塔豆,從此看來,美軍提供的咖啡並不屬於高品質的咖啡,普通的美國人喝咖啡都講求不能太貴的,軍隊自然也要控制支出。現在美國的咖啡消費量有減少的傾向,這與二戰後年青人比起咖啡更喜歡碳酸飲料有關,這個變化對美軍口糧中的飲料也產生了極大了影響,現在口糧中捆綁的飲料中,除了咖啡以外還有其他數種飲料。不過,無論如何,咖啡現在仍然是口糧中最具代表性的飲料,是諸國士兵口糧中的標準搭配之一。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1944年6月,獲得英國市民咖啡服務的美國大兵。在二戰時,美國對咖啡實行配給制,國民因咖啡豆不足只能飲用味道很淡的咖啡。

以下為幾個國家軍隊為士兵提供的咖啡。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美軍。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法軍。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俄軍。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 瑞士。(熟悉的牌子)

PS:正如文中所說,速溶咖啡採用的為剩餘的或質差、病變等被淘汰的咖啡豆,在製作過程中,咖啡豆烘焙程度不夠,香味無法發揮出來,在後期製作過程中,商家會加入香精以彌補失去的香氣。除了人工添加劑以外,還有一些對人體不利的物質,如反式脂肪酸,這是誘發心血管疾病和增加肥胖風險的因素,誕生於美國的速溶咖啡並不受美國人待見,從中可見一斑。所以筆者建議各位讀者儘量少喝或不喝速溶咖啡,可以改喝同樣便利的掛耳咖啡,至少那是不加任何添加劑的真正的咖啡。

曾經風靡伊斯蘭教的“秘藥”竟成了美軍等諸國軍隊口糧標配之一!


掛耳咖啡(Drip Coff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