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開啓新金融共享時代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開啟新金融共享時代


圖為:吳文雄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發表主題演講

2018年10月19日,91金融聯合創始人、九一資本合夥人吳文雄受邀參加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China International Big Data Summit簡稱:CBDS),並在數享家峰會暨數字孿生髮展論壇中發表主題演講《大數據開啟新金融共享時代》。

自2014年起,CBDS已成功舉辦四屆,參與企業超過4000+,累計出席嘉賓8000多位,為大數據產業呈現了500多場演講發言,得到產業界和媒體的高度廣泛關注,為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成為行業內覆蓋全產業鏈,集聚眾智的品牌產業交流合作平臺。

本屆會中,吳文雄就科技創新對金融業的影響及金融大數據的相關政策與發展趨勢進行解讀,並對91金融的大數據應用與實踐進行分享。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們今天講的是我們如何通過數據的理解把對於金融的連接,賦能給中小微企業,真正實現共享的金融服務。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開啟新金融共享時代


圖為:大會現場

我分兩個板塊講一下。一個是我們整個行業,當然我們所在的行業是個金融領域,那麼當然今年可能因為P2P行業的問題,影響我們對於互聯網金融的認知。一個是把過去我們金融業務所做的一些附加產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改造,這種改造是有侷限性和階段性的。

2011年我們叫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這樣一個元年,2018年到現在,這幾年其實在做一個傳統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互聯網化。這個還是比較粗放,其實對數據的應用不夠明顯。

比如說很多的普通用戶在過去對金融接觸是很少的,他們接觸的範圍更多的是在銀行、ATM機,這個是IT化的。IT化的數據其實應該把大型金融機構的數據作為管理,對於不同企業,或者是相應的金融產品的一個分析,這是後端的。

數據化和網絡化發展真正幫助金融機構獲得用戶提高服務便利性

後端的應用並沒有從互聯網方面決策到前端,真正幫助金融機構獲得用戶,這個過程我們叫數據化和網絡化,真正運用是在2015年出現,我們整個傳統金融機構所研發和開發出來的金融產品,一些理財產品,一些債券類產品,用戶的需求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對用戶細分的需要進行金融產品結構化的設計。

當然這個來源於我們互聯網對於不同用戶的覆蓋。不論是基金的用戶,還是保險的產品用戶,包含我們現在無處不在的這所謂線上支付的用戶,還有一些PC端的網上銀行用戶,這用戶在不同場景下大量的支付,大量的交易,還有金融需求,借貸需求,投資需求,對於基金股票的投資需求。

過去在不同的金融機構的後端是被存儲,但是它的數據背後其實沒有場景,那麼現在我們很多數據是有場景化的,我們針對場景化的金融數據已經開始基於互聯網這麼多豐富的應用面開始向網絡往數據端去遷移,這是PC時代向互聯網的遷移。

但是這個不夠,這個還是我們把過去金融的便利性、產品多樣性這個能力提升。很顯然,我們在金融時代,我們看到我們用戶每個個體或者企業他能夠享受到金融產品,或者金融服務便利性是不夠的。今天互聯網化可以把數據作為一個前端來充分的獲客,充分分析用戶,對用戶進行甄別,對資產進行結構化的處理。那麼通過非常副的互聯網的場景,來進行銷售產生連接。

這種連接提高了便利性,但是對於風險度的識別,對於用戶真正的適配不夠。因為數據的真正運用並沒有到智慧化的層次。比如數據就是孤島,金融數據就是沒有打通的,不打通是因為有技術門檻,還有成本的影響。自然而然帶來便捷性提升了,但是風險會提高。

所以我們看到過去小白客戶,大量的借款主體是沒有任何所謂的資質,就進入到金融市場,所以大量暴雷的平臺,小企業也沒有真正從這個體系裡面獲得多少的東西。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開啟新金融共享時代


圖為:大會現場

互聯網解決的我們所謂的便利性和數據底層的問題,下一個產品應用場景一定是基於真正的數據和終端的結合,基於線上數據的這些預算能力,能夠把金融的需求,金融用戶的數據進行智慧化,真正為我們所謂的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新興的金融科技類的公司賦能,這是未來影響行業格局的一個方向。

所以我們在過去幾年,PC時代的計算機化向互聯網化,以及進一步向智慧化的延展,這裡面可能會產生大量新興的公司,如果把傳統的四大行和傳統的銀行機構視為PC時代非常具有壟斷地位,佔領掙錢的這個巨頭,在互聯網時代,會產生大量的獨角獸。

而往下走的話,如果基於數字化的服務為不同層次的、不同場景下的用戶,中小企業也好,大型機構也好,以及每個個體消費者提供這種個性化服務、IT的服務、安全的服務,這樣的一些企業可能會出現一些所謂的獨角獸,這是時代的變化,金融的特點也會發生變化。

很難用一個詞彙去涵蓋金融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我們看到有些也始終是沒有變化的,而金融這個行業的變化是特別劇烈,而且每次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也非常深遠。

普惠金融最後真正要能做的還是做數據平臺

當然,基於這種所謂金融大數據,在從國家政策風口上不斷出臺各種各樣相應的政策,當然這個互聯網+在大數據層面對金融的一些指導路徑,國務院和金融這一塊,對於中小企業融資,現在是面臨巨大的壓力,傳統金融機構在去槓桿的壓力下,如何真正實現普惠?

這個本來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傳統商業銀行機構的天生使命就是掙錢,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擔負著國家所謂的稅收層面的要求,也保障國有資本不流失。所以強調傳統金融機構去做普惠是不現實的,不切實際,而普惠金融最後真正要能做的還是依靠一些傳統的金融手段、金融技術和新興的金融體系來去結合數據,來打數據平臺。傳統金融機構是沒有這樣一個能力,或者衝動。

再一個,在行為準則上,其實傳統的監管層,我們把監管視為很傳統的一個體系,對於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深入,也有相應的一些無論數據的共享。最近因為P2P暴雷,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如果沒有暴雷,沒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國家不可能把這個數據開放給民間金融機構。

像小貸公司機構是在過去沒有機會進入到央行的徵信系統,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今天陸陸續續已經開始了這樣一個行為,這個數據共享會應用到很多層面上,未來金融的信用品牌的建立依靠一個一個大事件,這種信用體系會逐步的建立起來。有了數據的底層,這種應用的價值會越來越大。

信用體系的建立,有賴於數據的發展

包括我們方方面面的行業,因為企業,大部分企業分佈在不同的領域裡面,無論傳統的電信領域、能源領域、金融領域大量的數據還是個人的數據,我們的消費數據、出行數據等等,這些的數據整合和共享最終能夠反哺金融大數據的發展。

建立起對於企業徵信,個人追責,風險防範機制,後續約束機制的建立,這種信用體系的建立,有賴於數據的發展。而信用體系建立之後呢,其實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傳統金融機構,以及介入到金融服務體系裡面的泛金融機構它對於流動性的成本。

過去銀行為了放一筆貸款,比較用高額的利息來覆蓋成本。而數據的引入和應用其實可以加快速度,加快流動性的速度,比如放款更快。因為前期數據的使用,使得預期,或者資產的質量會變得更優質,而優質的話,能夠降低它的風險成本,這是對於流動性,過去流動性成本那麼高,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機會,沒有可能從傳統體系裡面去或資金的原因。

這個在美國可能因為它已經是一個信用體系社會了,每個人的行為、消費都是被記錄的,他不太可能在前期篩選的過程中,就已經篩選出非常好的客戶了。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開啟新金融共享時代


圖為:吳文雄

在後端一個客戶他的違約成本非常高,但是中國不會,像欠錢不還的企業或者個人還是可以享受優質生活,但是你像一些企業的大數據後臺裡面,如果一個企業有不良行為,可能在評選政府補貼,或者優質獎項的時候是被剔除了,這樣降低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這是從整個國家層面上已經開始認知大數據、大數據在金融端的一個作用,間接其實也能夠幫助普惠金融機構更好的服務好那麼多中小企業。

金融應用是最好的場景

金融其實是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應用之一了,因為從互聯網這個行業來看的話,核心是數據,因為從金融這個層面來講的話,我們看到的無論是流動性交易,它產生的並不是貨物,貨本身是數字化的一個符號。

金融交易的背後的是數據和貨幣體系的交換,在整個科技金融發展領域裡面,從單一的數據發展非常豐富的數據,一個個人的行為,電商、社交、交易的行為都可以實現覆蓋。未來個人的信用就是金錢,我們說誠信是金,在所謂以金融,以數據為支撐的金融體系裡面,每個人的信用就是一個在金融環節裡面可以去支付的一個手段。這也是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信用體系裡面,數據奠定的根本標準。

當然這不僅僅來源於所謂的IT技術,IT技術輔助大數據幫助社會建立誠信體系。一定在大數據應用裡面,我們剛才講了很多應用場景裡面,金融場景的應用是最好的場景,最豐富的場景。

我們做了一些產品,這裡就不說了。我們理解對一個金融機構,我們剛剛講金融是大數據最好的應用場景,在整個金融機構這個體系裡面怎麼做這個數據的應用?

像剛剛講的數據採集也好,整合也好,共享也好,IT技術層面的應用也好,對於金融機構來講的話,大數據全面的應用從前中後臺整體的效果,前端對用戶的營銷推廣,對金融資產所謂風險的評估、防範,還有成本的核算,包括我們對於中臺運營的提升,我們快捷的去了解客戶的需求,找到更優質的資金,甚至資金對應相應的資產做匹配。

同時風控上,快速建立模型,借款個體、主體進行甄別。以及研發定製化的需要,包括不同的產品背後底層資產的穿透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它的流動性如何?它的還款來源怎麼樣?不同週期下這種實際控制人他的經營能力的判斷,都會通過這個方向來提升我們對前端金融、風控和運營提升。

數據雲及基於新的IT管理系統能更好地實現整個金融系統安全性,抓取用戶數據,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務

在整個的服務體驗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模型,金融數據雲,因為個人企業的金融需求是非常不同的,企業的需求主要還是作為融資,融資有股權融資、債權融資、抵押物的融資,這樣不同的融資需求對應到個體的投資需求,起來能夠實現幾千種金融產品的出現。

比如我們去專業的金融公司裡面,比如財富管理公司,它給你提供各種不同的財富管理工具,幫你去理財。後端這些資金怎麼去應用?後端大量這樣所謂用戶的畫像,資產的畫像,基於雲端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撮合。

這樣一個數據云,能夠很好的幫助你,匹配你在平臺上有更多的客戶,銀行他怎麼去匹配它豐富的客戶?怎麼服務好這些遍佈在不同的網點,不同取得的中小企業實現資金的配置。銀行由於信用比較高,所以它在這樣一種業務過程中,它其實花費的成本最低,因為它有極強國家背書的功能。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開啟新金融共享時代


圖為:大會現場

我覺得在這個應用上,除了剛才講的數據雲以外,一些新的基於新的IT管理系統,去年現金貸是一個風控,但是今年全都倒了。通過IT技術來實現所謂整個的金融系統安全性,以及在服務體系上我們怎麼去抓取用戶的這些數據,行為數據,通過更多第三方的數據來源去來去評測,提供所謂千人千面的服務。

營銷上呢,這是我們最傳統的對用戶畫像的理解和偏好,以及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分時的一些需求,數據的需求。

我們剛剛講所謂數據雲,包含我們對金融的營銷、風控等能力。對數據的應用我們可以輸出給第三方作為開放平臺,對接給第三方機構,這是一個公益的層面上,幫助社會去實現更低成本的資源利用。比如我們服務政府、機構,幫助他們更好給中小企業或者行業客戶群體來提供無論是金融還是指導也好,或者一些產品。

剛才說大數據,咱們這個主題是大數據,我個人會認為說,數據和AI這樣一個時代已經來臨了,使得我們這個國家有機會能夠彎道超車,現在有那麼好的經濟基礎,這是一次系統的革命,對於中國人來講,對於華人群體來講這是一次系統的。反而對於小語種體系來講的話,反倒是一次,我覺得會錯失這次機會。

我們這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來自於我們對IT時代智能化越來越深應用層面的提升。這種技術的應用無論我們叫數據的應用、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物理應用,最後這會影響到我們生活,我個人認為這個時代已經來臨了。我們在所有產業、企業,這是我們最能感受到的,其他領域也一樣。

這個智能化的時代和信息化的時代對比,就是信息的價值沒有被充分的挖掘,而在智能化裡面,信息成為底層將會充分改造很多的領域,改造我們一些規則和判斷方式。

對於金融來講的話,也會在這個大的變局裡面迎接新的未來吧,包括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好的金融服務,如果在餘額寶出現之前,我們可能還是很震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些產品?

但是相信未來在金融領域裡面,我們將會遇到更多更豐富的,因為流動性效率加快之後,對於我們個人在財富管理,對於中小企業融資層面上,對於這個社會監管機構管理者金融秩序上,高效率、低成本,反而反過來讓金融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讓整個經濟變得更加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