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行業改革刻不容緩,這些內容與我們「息息相關」

鋼材行業改革刻不容緩,這些內容與我們“息息相關”

《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在近日提出,規劃到2020年,將我國原材料產品質量全面提高

實現供給結構優化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並明確了鋼鐵行業的發展目標

生產當中,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製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重工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重工業在質量基礎設施、關鍵工藝技術、產品實物質量、有效供給能力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難以滿足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進一步提升重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支撐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制定本行動方案。

鋼材行業改革刻不容緩,這些內容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文件主體強調,改革路程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重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堅持企業主體、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產用融合,提高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穩定性、一致性水平,增加高性能、功能化、差別化產品的有效供給,帶動重工業質量品牌整體提升,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計劃到2020年,將我國重工業產品質量進行全面的提高,部分中高端產品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更加契合國家化市場的大趨勢,使供給結構得到優化,重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針對鋼鐵行業,要對全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明顯提升,高性能鋼鐵材料的批次穩定性和一致性穩步提高,鋼材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比例超過50%。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用高端鋼材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積極進展,每年突破3—4個關鍵鋼材品種。

鋼材行業改革刻不容緩,這些內容與我們“息息相關”

在眾多措施下標準的供給體系成為首要完善的內容,文件中指出本次改革將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完善質量分析,加強與國家化的對比研究。加強產品的質量監管,加大投入,使科技化成果更加顯著。

同時開展質量分級評價,其中包括建立質量分級體系、構建科學評價方法、加強評價結果應用,科學的統籌兼顧可以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培育“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

鋼材行業改革刻不容緩,這些內容與我們“息息相關”

同時指出,本次方案會輔以完善的保障措施,實現工作的全面推進。

一、建立協同工作機制

加強部門協同,建立健全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所、檢測機構和產業聯盟、技術聯盟、智庫等的協同推進機制。依託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加強戰略、技術、標準、市場等溝通協作,形成上下游協同發展的局面。

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充分利用雙邊、多邊國際合作機制,抓“一帶一路”建設契機,鼓勵國內外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拓寬交流渠道,在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質量治理等領域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提升原材料產品質量水平,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充分發揮原材料各行業協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以及各行業質量檢測機構的作用,積極開展國際對標,瞄準行業發展前沿推動質量技術攻關,開展調查研究、行業統計、檢測認證、信息諮詢、教育培訓、標準化等方面工作,加強原材料工業質量標杆的經驗交流與推廣。

四、完善質量基礎設施

加強原材料領域具有產業特點的量值傳遞技術和關鍵領域關鍵參數的測量測試技術研究,積極培育和構建原材料領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強原材料領域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建立健全原材料檢測能力評價體系,建設實驗室與外場能力驗證服務平臺,原材料實物標準檢測評價體系。

五、加強質量人才培養

貫徹落實《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快培養引進一批高端、複合型質量工作人才。依託質量品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全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質量教育網絡。組織原材料企業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普及教育,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一線員工的質量管理意識和水平。

六、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質量發展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促進原材料質量攻關、質量創新、質量治理和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符合原材料工業特點的、以質量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增信融資體系,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品牌價值等納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探索建立工業採購品質量保險機制,加大產品質量保險推廣力度,支持企業運用保險手段促進產品質量提升和新產品推廣應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完全針對鋼材行業的結構優化,對未來持續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是鋼材行業適應現在社會的必要路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