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刘瞻(?~874),字几之,唐代两朝宰相。刘瞻祖先原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徙居桂阳(今广东连州市)。在连州燕喜园内建有刘公祠,亦称刘几之堂,载记了唐代贤相刘瞻正直清廉的故事及传奇的一生。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一门三进士”成佳话

刘瞻的祖父刘升为连州一商人,时年间,唐代“诗豪”刘禹锡被贬连州任刺史,兴文重教。刘升慕其盛名,送儿子刘景拜其为师,刘景聪颖好学,深得刘禹锡喜爱,唐元和戊戌年(公元818年),刘景进士及第,为连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刘禹锡大喜,特为此赋诗一首,诗曰“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青光。”此后,连州文风大振,人才辈出。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刘瞻父亲刘景师从唐代“诗豪“刘禹锡,为连州第一个进士

刘景中进士后在汉南郑司徒府任职“掌牍案”,在刘瞻年少时便去世了,并未为留下丰厚家产,但其好学的秉性却影响着后辈。唐懿宗大中年间(约公元850——853)登进士第,大中四年(850),又中博学弘词,踏上仕途。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深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大中十二年(858),刘瞻被刘瑑荐翰林院任职。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刘禹锡塑像

咸通元年(861),被盐铁转运使徐商辟为参军,次年,迁太常博士。咸通六年(865)十月,充翰林学士,转水部员外郎,翌年三月,授太原(今属山西)少尹。咸通八年(867)十一月,受唐懿宗接连召见,不久,擢京兆尹,就任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咸通九年(868年)五月,迁中书舍人,兼翰林学士,九月,进户部侍郎、知制诰,兼翰林承旨学士(翰林院院长)。咸通十年(869)六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拜丞相。刘瞻之子刘赞于唐天佑乙丑(公元905年)亦中进士,官拜后梁崇政殿学士。

刘家一门二学士、三进士,堪称岭南旷古奇迹,成为佳话,为后世传所美谈。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冒死直谏救无辜

刘瞻在宰相任上,勤政爱民,政绩显著,然而不足三月,却因一事被罢了相位,并被流放到了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据五代《中朝故事》记载,咸通十一年(870),唐懿宗爱女同昌公主因病医治无效而死,唐懿宗迁怒于医官,将翰林医官韩宗邵等二十几个御医全部斩首后,又欲将医官们的亲族共300多人打入死牢。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唐懿宗的这一暴行,引起了朝廷内外的纷纷议论。刘瞻认为懿宗这种错误的行为,有失于民心,便召来朝中众谏官,联名上奏,解救无辜。众谏官摄于唐懿宗之残暴,不敢和应,刘瞻只好亲拟奏疏, 曰:“修短之期,人之定分……纵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今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唐懿宗看后,大为不悦,不予理会。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见唐懿宗无动于衷,刘瞻又联合了京兆尹温璋再次直谏,唐懿宗大怒,贬刘瞻为荆南节度使,贬温璋为崖州司马,责令二人三日内离京赴任。此时,一直妒忌刘瞻才干和威望的奸臣韦保衡、路岩落井下石,无中生有地向唐懿宗谏刘瞻的诸多不是,使刘瞻又贬康州刺史,再贬驩州(今属越南)司户。韦、路仍不罢休,怂唐懿宗杀害刘瞻。朝中张允伸等贤臣敬重刘瞻清廉正直,联名上书论理,刘瞻才免于死罪。

300多无辜被救,刘瞻却在偏远荒芜之地度过近四年。但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行为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光照后人。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清正廉洁留芳名

刘瞻为官勤政节俭、清正廉洁,为世人所景仰。据《资治通鉴》记载,刘瞻正是因为“素有清名”才入阁为相的。唐《北梦琐言》记载,刘瞻初入官场,性耿直,耻敛财,三餐不饱, 却常以俸薪接济贫困亲友,任大理评事时,清廉至“饘粥不给”,只好常到安国寺的和尚朋友处蹭饭吃。做了宰相后,住的房子都是租用的。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唐《剧谈录》载:“(刘瞻) 拜相后,家无留储,无弟舍,高师通义坊有旧宅数间,仍系以十千稳焉,四方献馈一无所受,清风俭德,朝野称颂……”其清廉可见一斑。故其罢相出镇荆南时,“朝野无不惋惜,都城士庶,以少及长,闻之俱为涕泣;其居兴化萧相登庸,举为自代表云:‘正人吞声而扼腕,百姓掩泪于道途’”。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同昌公主事件中,翰林学士郑畋承旨草拟罢刘瞻相制云:“安数亩之居,仍非已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一个居百官之首的宰相,虽数亩之居,却不是自己的私房,且拒绝四方只贿赂,实为清廉之官。

咸通十四年(公元874年)七月,懿宗死,其子李儇即位,迫于朝廷内外的压力,罢免韦保衡和路岩两个奸臣,重新起用刘瞻为宰相,刘瞻再度入朝。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再度入朝为相

这个消息传开后,朝野内外一片欢呼。据《资治通鉴》载: “……瞻之贬也,人无贤愚,莫不痛惜。及其还也,长安两市人率钱雇百戏迎之。瞻闻之,改期,由他道而入”。说是长安城的老百姓得知刘瞻再度入朝为相的消息,纷纷自动凑足钱,雇请戏班和民间杂耍,载歌载舞地迎接刘瞻回来,这是何等的一份荣耀!刘瞻知此事后,却主动避开这份荣耀,更改了回朝的日期,且由另一条道路悄然进入京城长安。这样的迎接场面,实属罕见,可见刘瞻深得民心,威望之高,是一位贤相。刘瞻回京再任丞相后,一些趋炎附势者为讨好他,向他进贡豪宅华府,刘瞻全都推辞,还是租住原来旧屋。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刘瞻再任丞相不足三月,赴当时另一宰相刘邺之家宴后抱病,不久便逝去,当时人们认为是刘邺害死了他,是否属实,有待考证。史料有这样的记载:“瞻归而遇疾,辛未死,时人皆以为邺鸩之也”。朝野百姓对刘瞻的死扼腕痛息,后人对他予以极高的评价。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称刘瞻“为人廉约,所得俸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无第舍,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已终始完洁”。明代岭南学者黄佐赞“平章纶省,献纳司台,一介不取,九死不移。安居则非已有,却贿则畏人知,刘湟川之相僖也。”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千百年来,刘瞻勤政为民、廉洁清正的故事为后人传颂,成为从政者的千秋楷模,而其“却四方之赂”的壮举,宛若一面明镜,昭示后世,催人奋进!

「清远人物」唐代贤相刘瞻

重建的刘公祠位于燕喜园(连州中学)内,免费开放

来源 | 文化连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