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什么是格局?

格局在文学作品里是如何呈现的?它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境界对读者的影响及意义何在?

本文旨在通过对骈文《陋室铭》相声《八扇屏》的粗浅分析与对比,浅析两种体裁完全不同的作品,在格局体现这方面的优劣及对读者与听众所产生的现实影响。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刘禹锡塑像


格局是经常听到和用到的一个词,那什么是格局呢?

宋•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对格局的解释是:

格是指一个人对认知范围内事物的理解程度,局是指他对认知范围事物内所做的事情以及表现出来的结果,二者合称为:格局。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理解程度是有差距的,因此不同的人,格局也不一样。

通俗来讲,格局就是世界观的另一种表述。

《陋室铭》是刘禹锡【唐】创作的一篇以物言情的骈文,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清·谢有煇在《古文赏音》里有云: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曾点评刘禹锡,言称:从《陋室铭》中,以及他的其他作品里,可以看到一个文人的骨气。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陋室铭》里所体现出来的格局真的是“具有虎跳龙腾之致”吗?

其实并非如此,《陋室铭》全篇81个字,更多抒发的是一个落魄文人的自我清高、用文字肯定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以抵消其在现实社会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与无奈,作者对自我品德学识的肯定与赞赏,其实是为了获取心里安慰,在整篇作品里,可以嗅到“精神胜利法”的意味。

想要更好的理解读懂《陋室铭》,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离开它的创作背景难以实现这样的目的。

读者要知道,刘禹锡并非只是一介文人,他还是供职于朝廷的一个官员。

刘禹锡其实是很想在仕途上建功立业的,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还参加了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的是,运动以失败告终,他因此被贬至和州县当了一名基层通判。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通判是要有三主三厢的房子做为住所的,当时的朝廷有这样的规定,但当地知县因刘禹锡是被贬官职的人,就故意使坏,把他的住房面积一减再减,最后,只给了他一个方寸斗室,刘禹锡心有愤恨,才写下了传世名篇《陋室铭》。

其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山不在高矮,有了仙人就会名扬天下;水不在深浅,有了神龙在水就有了灵气。

我居住的虽然是间简陋的屋子,但我有着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操守。

台阶上长满翠绿的苔痕,满屋子的草色葱青。来这里和我交流畅谈的都是学富五车的有学之士,没有一个是浅薄无识的人。

可以弹青素雅致的琴,可以读寓意深奥的佛学经典。没有杂乱的音乐打扰清净,没有日夜批阅案卷的心累劳苦。

在南阳有诸葛亮的草棚子,在西蜀有扬雄的小云亭,我们的居所,正如孔子说的那样:“有什么简陋和抱怨的呢?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多数人评价《陋室铭》时,都认为这是一篇以物言情的千古好文,表达出作者超凡脱俗、不与世俗为伍、淡泊名利的做人态度。抒发了作者超然物外、冰清玉洁、以苦为乐的美好情操,同时,又不失哲理和情趣。

细细品味解读,会发现,《陋室铭》远非如此美好,这篇81字的骈文,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推敲的地方。

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里,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仙人和龙,文人自古多情怀,爱想象,这样的比喻虽有自诩不凡的意思在里面,但也还说的过去。

问题在下面的这句里就已经开始出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自封自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有些不妥。

一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不应该是自己给自己加封华丽的荣誉,他人的认同与肯定才是唯一标准。一个真正有德行有操守的人,谦虚还来不及,更不会自我标榜,正人君子当以谦恭为美德才是。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问题越发严重。朋友都是有学问的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才与炫富一样,一个有涵养的人不会做出如此有失大雅的行为。把没有学问的人排斥在外就更不应该,没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人就浅薄就低人一等吗?用嘲讽他人的“无知”来凸现自己的有学问,不是一个“鸿儒”该有的操守。

心怀天下芸芸众生,才是一个有格局的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胸怀。

“南阳诸葛路,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这一句里,刘禹锡把自己放在了和诸葛亮、杨雄(字子云)、孔子同等的位置上,也不适合,也有借他人之名抬高自己身份的嫌疑。

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心怀天下苍生、爱民如子、德才兼备的智者贤人,《出师表》里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喷薄而出的忧国忧民之心、为国为民而忘我的大爱大义,博得世人钦佩,万民感动,刘禹锡在理想抱负,悲怜众生上,差了诸葛亮很多。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扬雄(字子云)(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蜀郡成都人。

汉成帝时出任黄门侍郎,扬雄用心笃诚,博学多知,精通训诂,喜好辞赋,曾有《反离骚》、《蜀都赋》等著作。

他对探讨宇宙和人生真谛的哲学也有研究,贡献极为突出,对《易经》《论语》等也有自己的见解和诠释。

两厢对比,刘禹锡也不具备和杨雄相提并论的个人成就。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孔子不需多做介绍,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中国“圣人”,整个历史上能与孔子比肩的人物也没有几个,孔子对于刘禹锡,是他的先辈老师,难以望其项背。

综上所述,《陋室铭》更趋向是一篇仕途不得志、命运多舛的落魄文人,在被贬失意后,表达个人情绪、自我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的唐朝版“心灵鸡汤”。

当然,并不是否定《陋室铭》的文学价值,其篇幅短小,却布局合理,想象丰富,多种艺术手法并用,抒情,描写,议论兼顾,四字句、五字句,对偶,排比,安排精巧,且用字精简概括,语调悠扬,是难得好文。

好文是好文,但在理想色彩、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宣扬美德、催人奋进方面,非但不足,还有瑕疵,甚至于对后世读者,还有负面诱导之嫌。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相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大家喜闻乐见,经典曲目数不胜数,《八扇屏》就是其中之一。

《八扇屏》里贯口(贯口是一种相声常用的表演技法)的运用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

这段贯口的意思说的是:天空从来不自己说自己有多么的辽阔高远,但人们都看得见天空的无边无际。

大地从来不自己说自己多么厚重富饶,但人们一样知道大地养育着世间万物。

一个有德行的人,不用四处夸耀自己的高尚与能力,别人是会看到他的行为并做出公正的评判。

流水从不叫嚣,但它自己知道要流向哪里。

其寓意就是指做人要谦虚低调,真正的有素养有学问的人,是不会四处张扬自己的,这样的人才不会被人讨厌,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与喜欢。

唐代“心灵鸡汤”《陋室铭》,不如相声《八扇屏》,格局是硬伤


相声虽然是起源于社会底层,是一种扎根大众的曲艺形式,比起唐诗宋词的阳春白雪,显得质朴与通俗,但单就《陋室铭》与《八扇屏》里的这段贯口而言,无论从内涵还是表现出来的格局来看,《陋室铭》是完败的。

做人做事,确实要以《八扇屏》里的这段贯口为标杆,不浮躁,不骄傲,不自吹自擂,不自妄自大,谦虚谨慎才是中国文人奉行的为人处事准则。

恰如诸葛亮所言: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这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该有的教养与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