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回眸」緊盯中心工作 轉變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

1943年1月7日至9日,任弼時在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作了《關於幾個問題的意見》的長篇講演。在談到“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時,他指出:任務改變了,工作的方法也要隨著任務的改變而改變。和平環境的建設工作和戰爭環境的戰爭動員工作性質不同,進行的方式也就不同。轉變領導方法,建立新的工作作風,就必須富於創造能力,發揚幹部和黨員大膽創造事業的精神。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任弼時認為,工作內容不同,就應該有不同的工作辦法,不能照老樣子辦事。當時,陝甘寧邊區處於由戰爭到和平的過渡階段,適合建設環境的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雖然在某些地方已經出現,但還沒有普遍建立。他指出,環境變化了,任務也變化了,而我們的許多幹部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它,還沒有抓緊當前的中心工作轉變領導作風,卻仍然繼續採用老一套的辦法,這就需要今後來一個大大的轉變。某些幹部在工作中感到苦悶的原因,就是老的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已經不適用於新環境,因此感到棘手,感到辦法少。

黨的領導工作方法是否正確,決定於它是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任弼時認為,善於按照當地群眾的需要和可能的條件出發,去獨立地創造事業,這種在黨的路線與政策之下獨立解決問題,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不同於鬧獨立性。不要因為反對鬧獨立性而走入另一偏向,妨礙各個部門、各個組織、各個同志在黨的路線與政策下,按照具體情況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我們所反對的獨立性,是指那些想法與黨分歧,又不執行黨的政策,不服從黨的組織、為所欲為的現象。而對於符合黨的政策的創造性,是要發揚的。能夠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兼顧群眾的習慣,大膽並細心地在生產事業中發揮大家的創造性,就可以逐漸培養出一種新的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

善於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方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能否選準方向、走對路子、取得實效,科學有效的領導方法、務實紮實的工作作風至關重要。當前,個別黨員幹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不會為、不善為,在工作中易迷茫、缺實招,主要原因是領導方式沒有及時轉變,思想上存定勢、有依賴,行動上跟不緊、有遲滯。這就要求徹底改變過去的老套路、舊習慣,擺脫思維定式束縛和路徑依賴慣性,善於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在吃透上級精神、弄清基層情況的基礎上,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實際的“結合”“轉化”文章,結合群眾需求制定實施針對性強、接地氣的親民政策和務實舉措,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方能實現新作為、展現新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