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理財
我認為這樣的定義理財太過粗暴,這顯然與理財真正的意思相差甚遠。
在理財界,有本書叫《小狗錢錢》,他的作者是“歐洲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他還有一本書——《財務自由之路》,更是理財入門的必讀經典。書中介紹的理財方法可以作為對本問題進行一個解答。我總結一下,共分四個步驟。
一、理清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我們目前的收入情況,大概包括工資收入、兼職收入、利息收入等;其次,明確我們的支出情況,包括貸款支出(房貸、車貸)、生活支出(水電費及衣食住行等),但不包括債務支出。
特別提示:如果每月的收支情況相對穩定,就選取最近一個月的情況,進行記錄;如果每月波動比較大,就記錄一個平均值。只有摸清楚自己的情況,我們才能有針對地制定出合適自己的理財方案。
二、分析並確定收入、支出的結構
通過第一個步驟,摸清自己的財務狀況後,對收入、支出情況進行分析:①收入是否還可以提高?提高收入有哪些手段?我的收入能提高多少?通過分析後,設置每月收入的最低值。②我的支出哪些是必須支出?哪些支出是可以減少的?哪些支出又是偶發事項?設置每月支出的最高值。
特別提示:收入的最低值必須高於支出的最高值,保證每月有餘錢。如果每月收支相抵,甚至為負數,理財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留有可支配現金
每月收入-支出的剩餘錢數,就是我們需要理的財。先將餘錢的50%存儲起來,是作為自己的安全保障,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千萬不要動這一筆錢。剩餘的50%,作為可支配資金,用於支付自己的夢想、突發事件和債務等。
特別提示:如果有債務,每月還款金額不應高於剩餘可支配金額的50%。富人都是首先支付自己的。自己手上有一定資金後,才有更多的籌碼。
四、將額外增加的收入的50%用於儲蓄
如果我們有額外的收入來源時,比如獎金、意外收入等,我們要將這部分的收入的50%用於儲蓄,積累自己的財富。
特別提示:我們如果能夠踐行以上三步驟,這個步驟執行起來應該不困難。
通過理清財務情況、分析收支結構、留有可支配的現金、將額外收入存儲起來四個步驟,就可以邁出我們普通人理財的第一步了,理財入門,先從邁小步開始吧!
媛來讀書
理財不等於省錢,理財也不等於投資,實際上理財包含這兩者。
理財的本質,是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合理的分配,從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的一種方式。
省錢只是理財的第一步,你應該對自己收支有所規劃,如果你每次工資到手就是“月光族”,那你也無財可理。
而投資,則是對手中財富進行增值的一種方式,任何投資行為,你都應該明白是伴隨著風險的,所以一味的把財富都用來投資,顯然也不是合適的理財方式。
至於如何才能合理理財,分配自己的財富呢
可以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這是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當然不完全適用於所有人,僅供參考。
對於普通人來說,保障要比投資更重要。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一定要在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前提下,進行投資理財。更不要投資風險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項目,那樣的理財並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如果你對於理財是0基礎,現在又想要接觸理財,這裡推薦你基本理財的入門書籍,可以助你更好的學會理財。
1. 《窮爸爸,富爸爸》,此書可以作為大多數人的理財起點,特別的分析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即:窮人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2. 《小狗錢錢》,書裡通過小女孩撿到一位理財高手的狗狗這樣一段童話故事,將許多理財觀念通俗易懂的講了出來,孩子都能看懂!大人也能受用!
3.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講到投資理財,就不得不說巴菲特了。這本書收錄了巴菲特從1979年至2000給股東們的信。如果你能讀懂這本書,那你肯定跨越了理財入門的門檻。
以上,希望對於理財懵懂的你有所幫助。
度小滿金融
一味的省錢或者投資就是理財,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
其實理財的範圍很廣,大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賺錢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以人賺錢,一類是以錢賺錢。因此,我們所說的理財收入,主要是指以錢賺錢了,主要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股息收入、資本利得等等。
而我們人的一生需要各種各樣的支出,也就需要不停的花錢。我們通過合理的應對家庭開銷,就能夠有更多的錢用於投資賺錢。
實際上在賺錢和花錢之外,還有借錢。當我們的資產和現金收入不能滿足我們投資和支出時,就需要借錢,但是借錢需要支付利息的。
理財借錢的前提是我們有利差收入,比如從朋友手中按照5%的利息借入,投資可以獲得7%到8%的利息,這種方式也可以。另外就是我們借錢去創業了。
因此,借錢理財的兩大條件是一方面我們能借到錢,另一方面我們能有更好的賺錢方式。
除了以上幾點外,我們還需要保護信用,信用越好,能夠借錢的可能性就越高。無論在什麼時代,信用好始終代表著更多的發財機會。
很多行業都是逐漸隨著社會進步而淘汰的,也有更多的新興行業,我們只要一旦抓住機會,說不定就能構建財務自由了。
財務自由的標準,實際上就是我們不依靠工作獲取的收入,就能夠滿足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在選擇投資產品的時候,以能夠帶給我們穩定現金流的模式去選擇是最好的。
有時候確實很多人不明白。去押寶某一隻股票是否去上漲,這種叫做賭博。去購買一隻股票,等待它分紅盈利,這才叫投資。
有時候做法一樣,目的不一樣,很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不一樣。因為,我們如果老是等待股票上漲,一旦下跌之後,很有可能虧本賣出。
所以,省錢和投資很重要,但是並不是我們理財的全部。 另外,我們還要有敏銳的眼光和聰明的頭腦。
暖心人社
理財的目的,是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一味的省錢或投資反而是背道而馳,詳情如下:
投資需要專業的知識,可以說的上是一種苦力活。市場上理財產品種類繁多,風險特徵也各不相同,投資者在理財過程中必須找到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合適的理財產品。假如盲目投資,甚至投資一些從未接觸、不曾瞭解過的理財產品,很有可能出現虧損本金的風險。
假如投資者沒有積累可觀的投資本金:投資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就比較少(然而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在收益率和安全性方面沒有很大的差異,那麼在挑選這類理財產品上耗費太多的時間精力是一個低性價比的投資行為);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投資者需要深思熟慮並且仔細甄別。
假如投資者積累了夠分量的本金:這個時候投資理財則需穩健為主,做好資產配置。
廣義角度來說,省錢也算是理財的一種方式。在沒有足夠本金的前提下,通過參與一些優惠活動節省的開支,可能就是所有資金的理財收益。
比方一個剛剛踏入社會有1萬元存款的投資人,理財一年的投資收益一般也不到500元。通過一些信用卡優惠活動吃飯、觀影,一年節省的開支也超過500元。但是過猶不及,如果花費太多的時間找尋“薅羊毛”活動,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過度消費,甚至是一些沒有必要的消費。(擁有一定資產的投資人,可能就不屑於這些小小優惠活動了)
對於這部分人群,投資自己、努力工作可能是最好的理財方式。我是行簡,向私人銀行家邁進的小學徒,分享閱讀筆記和理財知識!
私行小學徒
省錢並達不到投資理財的目的,比如我們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輩,真的是非常省錢了
,但是並沒有幾個懂得理財的,錢都直接放在銀行活期賬戶,甚至是藏在枕頭底下、床墊底下。所以,省錢當然不是理財。
但是省錢是理財的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如果你不會省錢,開支巨大,月光族,哪來的錢理財?
我周圍有很多90後的女同事,消費觀念非常可怕,年紀輕輕就開始用奢侈化妝品,買LV的包,追星,工作幾年了一點錢都沒攢下來,還要伸手跟父母借錢。這種消費習慣我是非常反對的。
習慣理財的人我們會發現一個共性,就是消費觀念普遍都比較好。比如你理財的年化收益率是5%-6%,當你用花唄分期還款就會發現,分期費率高達12%以上,就覺得很吃虧。
我們不贊同超前消費,也不贊成過度節約,你要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買這件商品到底值不值得?如果你在猶豫這件東西要不要買,那麼選擇“不要”
,除非過了一段時間,你覺得自己仍然非常想要,再去買。此外,理財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達到“財富積累”的效果,也就是“儲蓄”。
我發現很多年輕人不懂得儲蓄的重要性,那是因為他們有父母可以依靠,但是父母不能靠一輩子,如果哪天意外來臨,比如重大疾病,你會發現儲蓄真的非常重要。
再比如,你有了心儀的對象希望結婚買房,你會發現工作那麼多年根本沒攢下多少錢,對方棄你而去,你會覺得對方拜金還是自己無能?
這個世界沒有不喜歡錢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消費和存錢習慣,學會投資理財,讓我們的財富穩步增值。
佳南財社
準確的來說省錢與投資可以稱之為理財,但一昧的省錢與投資並不能達到理財的最佳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化。那省下的錢進行投資,應該可以說是理財了吧?是的,但同樣也需要方法才是合理的理財,如果方法錯誤,只能是失敗的理財。
一、一昧的省錢,還需要將省下來的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才能夠獲得受益。
市場中不乏一昧省錢的人,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不對,因為人在世間消費應該擺在第一位,而不是省錢。只能說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各持看法。對此表示,日常生活中沒有必要的消費,可以進行節省,然後將節省下來的資金進行理財投資,要不然也就沒有達到節省資金最大化效益。當然,作為普通投資者、理財者而言,很多的投資是沒必要去觸碰的,特別是自己不熟悉的投資、理財。為什麼?因為連自己都不懂,多半風險性也會偏大一些,好不容易節省下來的資金再去冒險,十分不划算。
二、一昧的投資不叫理財,合理的投資才叫理財。
很多的投資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至少從風險係數的角度看,能夠規避很多的“爆雷”與虧損。所以在不顧及風險以及沒有結合自身條件的背景下,一昧的投資不叫理財。很多投資者認為股市很能盈利,但是不注重股市的風險以及自身的條件、背景,單純看到了高利潤,而風險卻被利潤所矇蔽,最後絕大多數也是虧損而歸。一昧的投資,不叫理財。
合理的投資才叫理財。怎樣才叫合理呢?“風險適度、適合自己”。此話怎麼解釋?也就是說,不能是超過自己所能夠承擔的風險範圍,相對風險的範圍區間內進行投資,甚至說搭配降低風險係數以及提高年化收益率。那適合自己呢?如果自己對於股市完全不瞭解,投資股市幹什麼?碰運氣嗎?所以,是不合適的。在不合適的背景下,虧損的概率也就會大大提高。投資,還需要適合自己的條件、背景、環境。
厚金說
這樣的說法明顯是錯誤的。理財,顧名思義實際上是對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
所以一味的省錢肯定是錯誤的,因為你省下來的錢光去做銀行定期存款,那麼最終下來還跑不過通貨膨脹率,要知道現在銀行定期理財也就才4個點左右,活期理財更是隻有3個點左右,而現在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到達5個點的水準。因此省下錢來去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不同收益率與風險不同的資產類投資,最終得到一個綜合的投資收益率才可以說是正規理財的一部分。
當然,一味的投資也是錯誤的行為。理財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了對我們將來的生活有一個保障,因此如果把自己的閒餘資金全部去理財,哪怕平均風險,那麼依然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因此還要拿出部分資金做好自己的風險管理,例如一些人身保險或者財產保險。
只有這兩者都做到,一方面使得自己的財產不斷增值,另一方面又為自己享用這部分財產做好保障,兩者合起來才能叫做真正的理財!
遊戲REN生
理財是一種良性循環。
理財可以讓自己的財富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樂,越來越自信。理財涉及到很多方面,總結起來也就是兩方面。
節流+開源
節流很重要,節流是理財的根本。
不要胡亂浪費,不要買一些用不著的物品
不要胡亂投資,更不能照成虧損
全家人都要買全保險,不要因病返貧
開源。開源讓理財更長遠。
增加自己的工作收入,再增加10%問題不大
找到第二第三第四收入渠道
找到適合自己的增值方法,收益要超經濟增速
一味存錢或者一味投資不是理財。大家都知道人要理財,財才理人。選擇了一款理財方式,投入資金進去,就什麼都不管了。認為這就是理財了,那就錯了。
定期檢修自己的理財產品,根據情況做些調整。掌握最基本的理財技巧,才是理財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有任何理財相關的疑問,可留言。
感謝點贊關注一下,方便以後多多交流。
穩穩讀財
個人觀點
省錢我感覺肯定算不上理財,理財的概念是在保證原有的生活品質下,用可利用的錢來生錢,當今社會,錢難掙,屎難吃,一味地節流,省錢的速度並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所以找一個合理靠譜的理財項目就十分的重要,在金融圈裡的數據是每年錢幣貶值大約在百分之七左右,所以我們的理財利息最少要達到六到七左右才能保證你的錢沒有少,超出的部分才能算是你額外得到的。
現在銀行常規理財也只有4-6左右,但是比較安全,而公司項目大約在12-18左右,但是有風險,而超過24的大家基本不用考慮了,高收益後面一定是更高的風險,現在社會掙錢不易,大家一定要找到一個自己能接受的理財,祝大家資金穩定增長。
嘚吧嘚倍棒
首先一味的省錢,肯定不能算為理財。所謂理財,就是打理自己的財務,使其得到合理的規劃和應用。在家庭的日常開銷中,我們主張開源節流,但就現在的社會發展來看,所謂的節流也不是一味的省錢,而是在保障原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杜絕一些盲目且不理性的支出項目,做到資金的合理規劃,就近些年看,一味的儲蓄性資產,基本是很難跑贏通貨膨脹率的,所以個人認為省錢絕非理財。那至於投資,當然是屬於開源的一個手段,日常的工薪階層,除去工作收入外的營利性收支都屬於投資的範疇,只是投資的品類不同罷了,說到投資,還是要先了解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風險的可控性。很多人在機會面前往往會忽略風險,所以投資我的觀點還是要選擇自己熟悉或瞭解的品類去進行投資,當然很多人認為投資的風險很大,其實也不盡然,判斷對了大方向,跟隨著大趨勢,投資的收益一定是最高的。
最後我想說,所謂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最重要不是財,而是一種對投資這件事情本身的理解,以及投資眼光和經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