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辦公桌上生前服用的18種藥,戰友們淚如雨下……

揚子晚報網10月30日訊(通訊員 陳希 戚滌塵 記者 施廣權)2018年10月25日清晨,阜寧縣殯儀館院內,哀樂低迴,哭聲連片,200多名阜寧縣公安局的民輔警和數百名群眾自發前來,為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病故的民警張鑫送行。

帶病堅守,他始終忘不了工作

當張鑫突然病故的噩耗傳到阜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時,幾乎所有的民輔警都在瞬間怔住了,戰友們忍不住相擁而泣。

“他從1987年10月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一直奮戰在公安工作一線,吃了一輩子苦,一直帶病堅持工作。”張鑫生前的同事流著淚說。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加上沒時間治療,張鑫於2005年患上高血壓,2008年又患上糖尿病,領導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想把他調整到稍微清閒一點的崗位工作,但他卻主動要求到最偏遠、也是鹽城市唯一的一個駐村交警中隊——阜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洋橋口中隊工作。

2012年9月25日18時16分,張鑫在出警途中因車輛爆胎失控,撞上路中隔離欄杆受傷,左側第6、7、8、9計4根肋骨骨折,被民政部門評為十級傷殘。但在病房養傷的他,怎麼也坐不住。“早一天歸隊,多查糾一個違法,就能排除一個交通安全隱患。”傷情稍有好轉,他就立刻回單位開始工作。

舊疾未除,又添新患。連續的奮戰、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摧殘著張鑫本就虛弱的身體。2015年4月,他在巡邏時感到病情加重,不得已才到縣人民醫院治療。經醫院診斷為冠心病,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治療。但他卻說:“現在中隊只有3名民警,班上沒有人,我想服藥治療。”由於他的堅持,醫生只好開了些藥。就這樣,張鑫每天帶著各種藥丸堅持參加工作。

看到他办公桌上生前服用的18种药,战友们泪如雨下……

身邊的同事都清楚張鑫身體不好,也知道他每天上班時都帶著個藥盒子,但沒人知道里面究竟裝了什麼藥。在整理張鑫的遺物時,同事們望著排在桌上的18種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的藥,淚水再次噴湧而出……

“沒辦法,我們根本勸不住!”張鑫的弟弟這麼評價他這個“倔強”的哥哥。今年初,由於冠心病病情加重,張鑫才被迫於2月21日(農曆正月初六)在縣人民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但沒滿兩個月,他就不顧領導和親人的勸阻,毅然回到了工作崗位。

9月23日,阜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抽調基層警力到縣城參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張鑫同志主動請纓參戰。10月19日17時許,在路口執勤的張鑫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輔警韓正太看出了他身體不適的表情,讓他提前回家休息,張鑫卻說:“我就這個樣,吃點藥過一會就好了,一會下班再去休息!”後來實在無法堅持才回家,兒媳勸他到縣醫院去治療,他說:“這個時候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攻堅階段,單位人手不夠,老婆和孩子又都在外打工,我不能住院。這兩天我先調休一下,歇一歇我還要參加創文執勤呢。”堅持,還是堅持……可是無情的病魔已悄然的向他襲來,10月21日下午,坐在凳子上休息的他突然昏倒了。兒媳和鄰居立即將他送往醫院,雖經極力搶救,張鑫還是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崗位。他走了!生命的年輪,僅僅轉了53圈。

清白一生,他無愧頭頂警徽

瞭解張鑫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而對他的親友來說,他們常常用“不近人情”、“刻薄”等詞語來形容他。

看到他办公桌上生前服用的18种药,战友们泪如雨下……

張鑫從警的第一站在阜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三灶中隊,因為之前他在三灶鎮政府工作過,因而找他說情的人確實不少。但這些人沒有一次行得通的,時間長了,也就沒人找他了。後來有人找他的親人試圖“曲線救國”,但他仍然不為所動,堅持依法依規辦事。

2012年,張鑫的二弟張駿有位朋友在溝墩中隊轄區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因擔心對方找人說情對自己不公,於是就請張駿出馬,找辦理此案的張鑫。張駿知道大哥的脾氣,不肯前去說情,但是朋友死活不信,認為親兄弟至少會給點面子。被朋友逼的沒辦法,張駿只好帶著朋友來到溝墩,果然被嚴辭拒絕。但事後這位朋友說:“這社會好多人變得世故圓滑了,就是不幫忙,也會說幾句客套話,像張大哥這樣不幫忙也不說人情話的真的不多,張大哥不僅有原則,人也很實誠,我打心眼裡佩服,相信他會公正處理的。”

2016年6月,張鑫的侄子因涉嫌刑事犯罪被羈押在阜寧看守所。弟弟找到他,雖沒敢明說,但意思就是想請他出面打打招呼。張鑫對弟弟說:“平時不教育孩子,現在找我說這些有什麼用?”弟弟又央求道:“孩子沒吃過苦,進了看守所肯定吃不消,你在那有幾個共過事的同事,你打個招呼,讓人傢伙食上照顧點。”脾氣一直很好的張鑫一聽就來火了:“這孩子就是你們慣壞的,我不僅不打招呼,而且這件事上不許你們與人家提起我。”弟弟氣得拂袖而去。遇事從不參與的母親魏益花突然發話了:“張鑫,侄兒如親兒,他雖不是你所生,但他是我孫子,你是我兒子,這事不問,你還問什麼事?你不問我就不讓你上班。”他對母親說:“面子這東西,我也只有一個,如果我放棄底線找別人打招呼,那麼我就成了不要臉的人了。”見母親較起真,張鑫家屬徐學飛幫忙勸起母親:“媽,你兒子的為人你不知道的,他是個把面子看得比命還重要的人。”

清清白白,坦蕩一生。一次次拒絕,摒棄的是醜陋和汙穢,守住的是正氣和純粹。他,無愧過去,光照將來。

心繫群眾,他卻有愧於家庭

英雄逝去,陰陽兩隔。張鑫的病故,最傷心的還是他的妻子。

看到他办公桌上生前服用的18种药,战友们泪如雨下……

接到丈夫病倒的噩耗時,張鑫的妻子徐學飛正在蘇州給人做保姆。“要是我與兒子有一個人在家,或許就不會這樣了。兒子多次叫他找領導想到交警大隊當輔警,雖然工資低,但也好在家照顧他爸爸,但張鑫堅決不同意。”年逾5旬的徐學飛淚如雨下。她的丈夫,就這麼“拋”下了她,“拋”下了整個家庭。

張鑫全家這些年一直居住20多年前建的一座民房裡,妻子徐學飛沒有工作,兒子張揚沒有一技之長,也只能打打短工,兒媳張利帶著7歲的孫子和3歲的孫女,加上年近8旬的老母,張鑫微薄的工資很難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但是張鑫一直瞞著領導和同事,從不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

因為家庭困難,不久前一家人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家屬徐學飛跟親戚去蘇州做保姆,兒子張揚隨四叔去南京打些短工。9月5日,徐學飛於帶著萬分的不捨,離開多病的丈夫踏上辛酸的南下打工之路,萬萬沒想到這一走竟成了夫妻的永別。

家庭困難,卻從不給組織添麻煩,但為了人民群眾,他會竭盡全力伸出援助之手。

說起張鑫,輔警韓正太未語先淚。他曝出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因為韓正太工資不高,家屬要照顧3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只能在家種幾畝農田增加一些微薄收入。張鑫調至洋橋口中隊工作不久就瞭解了韓正太的家庭情況,從那時起,每到開學,張鑫總是接濟韓正太孩子的學費。有時休息日,喜歡宅在家裡的張鑫還會破例逛逛書城,為韓正太的孩子買些書籍和學習資料。他病故後,韓正太才得知張鑫的家庭並不寬裕。

吳灘街道仁範村一組戴元松是張鑫多年的幫扶對象,聽說張鑫病故後,連聲說:“好人啊!大好人啊!太可惜了!”。

看到他办公桌上生前服用的18种药,战友们泪如雨下……

今年50歲的劉訓燦是張鑫的鄰居,談起張鑫時他說:“想起張鑫我心裡難受啊!我熟悉的警察也不少,他是最讓我服氣的人。”

洋橋村村主任季高峰說,張鑫同志工作勤懇、為人正派、群眾口碑很好。中隊周邊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喜歡找他談談,幫助拿個主意。

心繫百姓自芬芳。為民路上,張鑫用一顆真心換來了群眾心中永存的不朽豐碑。

張鑫曾對妻子說:“不是我不關心家人,而是還有好多的人比你們更需要我去關心。”家人們理解張鑫,也一直默默支持著他。

“這些年來,他沒有陪我買過一件衣服,沒有陪家人上過一次公園。我們全家人只照過一張合影,那還是兒子新婚之日拍的。他想在退休後坐一次還沒坐過的飛機,去一趟北京瞻仰毛主席遺容,唉,這個心願沒法實現了……”徐學飛幾度哽咽。

流星隕落,閃耀蒼穹。生命也許短暫,但是可以不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