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大家好,我是兒科醫生程國華,很開心加入到“醫知袋鼠”(i1zdaishu)的科普醫生團隊,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請關注醫知袋鼠向我諮詢。

提到營養不良,很多家長會習慣性地認為,那不就是孩子不長個、不長肉,又瘦又小嗎?但《2016年全球營養報告》顯示,胖人的營養不良問題,實際上比瘦人更嚴重

“Unbelievable!我的寶寶雖然比同齡的孩子胖,可寶寶胖不是代表著營養吸收好、身體壯嗎,怎麼可能是營養不良呢?”這樣的疑問很多擁有胖寶寶的家長都會有。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為什麼胖寶寶也會營養不良?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先來說說什麼是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指由於攝食不足、消耗過多或機體對食物吸收利用較差,以致不能維持正常代謝,從而出現體重不增或者減輕,生長髮育停滯,脂肪逐漸消失,肌肉萎縮,全身各系統功能紊亂的狀況。同時,抗感染能力也會相應減弱,因此常伴有一系列的併發症。

營養不良按性質可分為兩大類,即能量營養不良和蛋白質營養不良,前者以熱量缺乏為主要原因,而後者則以蛋白質缺少為主,兩者既不相同,又有交叉和一定相似之處,因為營養缺乏時往往總熱量和各種營養素都不能充分供給。

其實,寶寶肥胖≠營養過剩,而只能說是脂肪過多、“能量過剩”。肥胖的寶寶大多喜歡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比如油炸的食物、碳酸飲料等,而這些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較低。孩子的胃被高脂肪的食物佔據,也就沒有胃口去吃那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了,也就是說,原本的蛋白質獲取渠道被擠佔了,甚至被切斷了。因此,胖寶寶也存在營養不良的可能,是一種

蛋白質營養不良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開始擔心自家看上去很胖很壯實的寶寶,會不會是營養不良。那該如何評估孩子是不是屬於肥胖呢?

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肥胖指標是體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對照下表,看您的寶寶是否屬於肥胖: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對照上表,如果您的孩子屬於肥胖範疇,就有營養不良的可能,但不意味著胖寶寶一定是營養不良。

如何識別胖寶寶是不是營養不良呢?

孩子缺乏某種營養素時,會對應一些異常的表現,家長要注意觀察:

缺鐵:缺鐵的孩子往往臉色發黃,沒有光澤,有的嬰幼兒這方面可能表現不太明顯,但會頻繁的感冒、腹瀉,大一點的孩子表現為做作業時比較愛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味蕾,出現食慾不佳,偏食挑食的情況。

缺維生素:肥胖的孩子往往偏食、不愛吃青菜,導致維生素缺乏,而維生素缺乏又會使寶寶偏食的情況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維生素缺乏的孩子容易反覆感冒,或嘴裡老愛長口腔潰瘍,大便比較乾結,易便秘,皮膚比較粗糙,有的臉上會長白色斑塊。

缺鈣:缺鈣的孩子多有睡眠障礙的情況,比如:入睡困難、睡眠淺、睡眠時間短等。嬰幼兒時期缺鈣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佝僂病,出現骨骼的改變,如:方顱、雞胸、X型腿、O型腿等。

……

當然,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上表現,也不代表孩子就肯定存在缺鈣鐵鋅等問題。對照上圖的體質指數,如果您的寶寶屬於肥胖兒,建議您及早帶孩子去醫院,由醫生進行一系列專業的診斷檢查和營養評估,以免造成長期肥胖,影響生長髮育和身體健康。

寶寶肥胖有什麼危害?

1.很多寶寶肥胖是由於過度餵養所導致的,而過度餵養又容易導致寶寶腦疲勞。因為吃得越多,胃腸需要的血液也越多,相對腦供血量就會減少,從而影響大腦發育,甚至影響智力。

2.過度餵養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造成消化不良或積食的問題。

3. 胖寶寶因為偏食,各種營養素攝入不均衡,因此代謝功能也會受到相應影響。比如,維生素D、鈣、鐵、鋅、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缺乏,都會影響身體正常的代謝。

4.肥胖兒童大多伴有血壓、血脂異常,重度肥胖的兒童還有患糖尿病的危險。

5.大約1/3的兒童肥胖會延續到成年,尤其是1歲以內、5~6歲和青春期這個階段的肥胖更難以治癒,成為患高血壓、動脈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腎結石等病早發的高危人群。

如何避免寶寶肥胖?已經肥胖的寶寶該如何控制飲食呢?

雖然肥胖有高度的遺傳性,有家族發病傾向,雙親肥胖者,後代肥胖發生率高達70-80%。但如果能合理控制飲食,做到營養均衡,還是可以很有效的控制寶寶肥胖的!

0~6個月的寶寶:

儘量純母乳餵養,研究顯示母乳餵養的孩子比人工餵養的孩子發生肥胖的幾率要低。

當然,我們不否認母乳餵養也會喂出胖寶寶,因為如果哺乳期媽媽肥胖,且進食很多高脂食物,那麼乳汁中也會含有大量脂肪,這樣就容易導致寶寶肥胖。因此哺乳期的媽媽應該均衡飲食結構,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避免食用油脂豐富的食物,不僅對自身塑形有益,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大有裨益。

和母乳按需餵養的原則不同的是,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則需要控制總奶量及餵養頻率和速度。

那麼不同年齡的寶寶,該喂多少的奶粉呢?有一個大概的簡單計算方法:

一日奶量=128毫升×體重(千克)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是每隔三小時餵奶一次,隨著日齡的增加而增加奶量。以上計算方法只是一個大概的預估,具體還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觀察寶寶的食慾、體重的變化以及大便的性質,隨時進行調整。如果寶寶超重,則表示餵養過度,需要縮減奶量了。

很多家長對寶寶沒能母乳餵養心存愧疚,於是一心想讓孩子多喝點奶長得胖點,除了刻意增加餵養次數、餵養容量,更有甚者給寶寶使用超過實際月齡的大孔徑奶嘴或自行將奶嘴剪大,然而正是這些做法把寶寶一步步推向肥胖的深淵。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6~12個月的寶寶:

6個月左右要及時添加輔食,尤其是要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如含強化鐵的米粉,以防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

要合理安排奶量及輔食量,避免每天攝入的總能量超標。

不要給寶寶喝乳酸飲料和成品果汁。水果也最好不要打成果汁,長牙期的寶寶,可將水果切成片狀讓孩子咀嚼,既可充當磨牙棒,緩解長牙的不適,還能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輔食要儘量清淡,調料越少越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1歲以上的寶寶:

保證飲食的多樣化,注意葷素粗細搭配。多選擇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魚、豆製品等。

如果寶寶已經偏胖,就要控制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比如油炸食品、甜食等。多攝入體積大而熱能低、高纖維的蔬菜,如生菜、小白菜、南瓜、小油菜等,以增加飽腹感。水果也應儘量攝入含糖量低的,如橙子、柚子、草莓、木瓜等,葡萄、桂圓、柿餅等含糖量較高,肥胖的寶寶應儘量減少攝入。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肥胖兒童一日三餐的搭配原則:

早餐:可選擇熱量高的食物,如米麵等穀物;

午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等,但要注意烹飪方式,最好清蒸或水煮;

晚餐:吃粗細搭配的五穀食品和清淡的蔬菜,避免晚餐過飽。

注意:米麵等主食的含糖量較高,因此,肥胖孩子的主食要定量,如果吃完定量的主食還是感到餓,可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以增加飽腹感。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另外,除了飲食,體育鍛煉也是避免肥胖不可忽視的因素哦。肥胖的兒童更要加強體育鍛煉,來增加身體熱能的消耗,促使體重下降,千萬不要因為運動時氣短,動作笨拙而不願鍛鍊。

鍛鍊要循序漸進,活動量以運動後輕鬆愉快,不疲勞為原則。可根據兒童年齡和各自不同的身體條件,選擇既能促進能量消耗又應簡單易行、有趣、易於堅持的運動項目,如戶外遊戲、游泳、跑步、散步、做操等。

寶寶養得胖≠養得好!這些表現暗示沒吃對、營養不良!

作者程國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主治醫師,醫知袋鼠科普醫生成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三十餘年,擅長新生兒黃疸、哺乳困難、睡眠障礙等疾病的診治,尤其對新生兒護理餵養方面經驗豐富。

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了這些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i1zdaishu),點擊菜單“專家預約-專家線上諮詢”,向程國華醫生進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