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李詠去世:好好活著,其他都是小事


央視主持人李詠去世:好好活著,其他都是小事

文:七七

沒想到,一切來得這麼突然……

01

今天早上9點31分,央視主持人李詠妻子哈文發在微博上發佈訃告,稱李詠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後,於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離開了人間,享年50歲。

央視主持人李詠去世:好好活著,其他都是小事

消息一出,大家都倍感痛心,當年最愛看的《幸運52》、《非常6+1》、《超級演說家》……彷彿是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

那是一代人成長的記憶啊……

好好的人,突然說沒就沒了,真的讓人唏噓。

這些年來,沒能逃脫癌症魔掌的名人越來越多。

前不久,中國搖滾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去世,年僅54歲;同一天,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也因肝癌去世,享年66歲。

在這之前,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去世,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因胰腺癌辭世,央視主持人羅京因淋巴癌走了……

在疾病面前,我們都顯得太渺小了……

02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一提起癌症,大家都避之不及。我們害怕生病,尤其害怕得了癌症。

每每發生這樣的事情,在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引起了我們對癌症的高度重視,關於防癌險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

我們常說的癌症,其實指的是惡性腫瘤。在之前重疾險的介紹中,惡性腫瘤就是25種必保的常見疾病中的一種。由此可以看出,重疾險與防癌險存在著包含關係。

防癌險的保障範圍更窄更小,主要是專門針對腫瘤疾病來提供保障的保險產品。因為保障範圍有限,自然就存在費率相對便宜的優點。

我們知道,重疾險的健康告知比較嚴格,一些有心臟病、糖尿病、嚴重高血壓的患者可能就會被拒之門外。

相比之下,防癌險的健康告知更為寬鬆,一般無需體檢,有身體問題的提供相應的體檢報告和病歷即可。買不了重疾險的“三高”人群,到了防癌險這就都不是問題,換句話說,“三高”和你會不會得癌症沒有太大關係。

防癌險對承保年齡的限制也比較低,70週歲的老年人一樣可以投保。

另外,還可以提供原位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某些重疾險無法保障原位癌等不足。

03

防癌險可以代替重疾險嗎?

有人就說了,既然癌症屬於高發疾病,相對重疾險而言,保費又更便宜。那我們用防癌險來替代重疾險是不是更划算呢?

並不見得。雖然癌症是理賠的大頭,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也是高發,都應該引起重視。因此七七建議大家優先考慮重疾險,單從保障範圍來看,顯然重疾險的性價比更高。

如果投保年齡較大,超過50歲了,這時購買重疾險會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或者是

身體條件欠佳,不符合重疾險的投保條件,買不了重疾險,這種時候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份防癌險作為大病保障。

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想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可以在重疾險的基礎上搭配防癌險作為補充,增加在癌症這一塊的保額。

  • 總的來說,防癌險更適合以下幾類人群:

1、低收入群體、家庭預算不足的人群;

2、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3、買不了重疾險,但符合防癌險核保條件的人群;

4、家族成員中有癌症病史的人群;

5、經常接觸化工原材料等致癌物品的人群;

6、已買重疾險,希望提高癌症保障的人群。

現在市面上關於重疾保障的險種種類繁多,每款產品都有優劣好壞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購合適的產品。

04

雖說保險能在我們罹患疾病時充當有力的經濟支柱,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平時的預防。許多癌症往往是由慢性疾病一步步演化導致的,做好定期體檢,進行必要的癌症篩查才是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伴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人都承受著較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重症疾病低齡化和普遍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經常吸菸、酗酒、熬夜、飲食不規律……使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而這一切正是疾病誘導的危險因素。

所以防癌,預防才是上策。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習慣中重視起來,不要仗著年輕時身強體壯,任意透支健康。

在癌症面前,誰都不是幸運兒。

世事無常,願每一個人都平安健康。

願天堂沒有病痛,李詠老師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