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推動東北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在新的歷史階段必須以改革開放的新舉措促進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為此,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就改革開放40年來東北發展轉型升級等熱點問題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原司長周建平。

40年,東北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與農業基地,為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

近兩年,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批覆了《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這些高級別、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振興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彰顯了東北振興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以來,東北經濟出現企穩向好的趨勢,東北發展湧現出了新的發展動能。

“通過加強對外合作,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東北的發展潛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周建平表示,裝備製造業是東北地區的一張“王牌”。東北的軌道交通車輛、核電裝備以及造船等產業實力雄厚。隨著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高鐵、核電以及其他高端裝備將成為熱銷產品。東北地區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成為我國參與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的“新支點”。他舉例,瀋陽鼓風機廠,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與國外大型知名企業相抗衡的掌握石化裝備核心技術的企業。資料顯示,瀋陽鼓風機廠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支柱型、戰略型領軍企業,擔負著為大型乙烯、大型煉油、大型煤化工、大型電力、大型冶金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提供國產核心裝備的任務,在我國參與石化、核電等裝備製造業的國際競爭中,沈鼓被看作是一張王牌,不斷打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贏得了“國家砝碼”的美譽。“還有哈電集團生產的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和單機70萬千瓦水輪機組,應該說,除了西門子、通用、阿爾斯通等外,就只有東北這些大型國企具備這一核心競爭力。東北的哈電集團也完全掌握並具有這類裝備的設計和製造能力。”周建平說。

從發展大局看,東北有短板,但發展空間廣闊。今年以來,東北地區經濟指標呈現企穩向好態勢。而且,作為我國的重要工業和農業基地,東北地區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在資源、產業、科教、人才、技術設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將來,經過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東北地區有可能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周建平說。

40年,東北營商環境有了較大提高

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遇到較大下行壓力,一些長期影響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東北地區民營經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周建平提出,營商環境建設和民營經濟是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支撐和重要突破口,東北地區要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民營經濟發展新路徑。“在看到這些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東北地區當前面臨問題的內涵,和十多年前啟動東北振興戰略時已有很大不同,解決問題的難度也發生了變化。”

從改革大局看,東北有難點,但也有新的亮點。一個時期以來,東北地區的改革遇到諸多難點,尤其是市場化程度不高,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較多,有些方面的改革尚未破題。周建平說,推進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建設和民營經濟發展,關鍵是堅持中央關於東北振興的“四個著力”,破除不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觀念等問題。例如,在淨化政治生態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於2016年12月經省人大審議通過,這是第一部規範營商環境的省級地方法規。又如,在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哈電集團等正在開展混改試點。再如,在建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方面,黑龍江進行了新的實踐探索,在把“綠資源”變成“綠資產”上取得了明顯成效。東北地區應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對外開放與區內發展“內外貫通”,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尤其要統籌考慮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建設、蒙古國提出的“發展之路”“草原之路”等的銜接。還應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促進區域發展,在區域發展中抓重點經濟帶、抓經濟帶上的關鍵節點城市建設。

對於“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周建平回應說,這個情況並不準確,東北營商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希望大家實地到東北地區看一看感受一下。事實上,遼寧自貿區截止到去年7月份,新註冊的企業達到了8812家,新註冊資金是1200多億元。今年上半年,遼寧自貿區新增註冊企業6548家,註冊資本959億元。如果就整個東北地區來說,新登記的企業數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長較大。東北三省現在非常注重營商環境的改善,典型例子就是遼寧在全國第一個通過地方性法規來支持營商環境改善。

下一步,推動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建設,需要建立政府、企業家和廣大群眾的“金三角”支撐結構。政府宜“服”不宜“主”。要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做到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重點解決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等問題,尤其應強化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

40年,東北新舊動能轉換取得了顯著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思想和戰略。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釋放了一個信號,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我國絕不能再靠犧牲環境的代價來發展經濟。

所以在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一定要立足於自己的比較優勢,立足於自己的稟賦優勢。“東部一些發達地區,基本上都有8~10個產業,都發展得比較好。東北地區過去可能在傳統制造業、原材料加工、能源經濟上佔比比較大,再加上農業,基本上這四大產業佔了60%~70%以上。要利用新技術改造提升這四大產業,提高它們的競爭力,同時還要發展一些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製造、海工裝備、新材料、航空、生物醫藥等,也包括髮展海洋經濟,發展康養業、冰雪經濟、旅遊,等等。”周建平說。

產業轉型需要統籌謀劃,不僅僅是經濟的轉型,同時也涉及到產業轉型、生態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以及機制轉型。“要研究市場,產業選擇上要統籌考慮。”周建平提出一個“二十字方針”來推動轉型,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轉”,打造優勢產能參與市場競爭,更加註重新動能培育。“不能靠天吃飯,而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適合本地發展的新動能,以工匠精神打造明星精品產品。”

從開放大局看,東北正在成為新的開放前沿。我國地域廣闊,開放前沿不應只有一個。如果說南部以珠三角為開放前沿、東部以長三角和環渤海南片為開放前沿,那麼,北部則可以東北為開放前沿。從東北亞大範圍看,東北地區位於東北亞的核心地帶,臨俄羅斯、朝鮮、蒙古國、日本、韓國,加上隔洋相望的美國,在地理區位上與6個國家關聯。這就需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積極探索如何實現裝備製造業和服務業走出去。

培育新的發展動力方面,周建平分析:“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來說,我們專門設立了支持東北振興新動能專項資金,專門組織實施了培育東北地區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新興產業,包括機器人、新材料、新醫藥產業方面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支持東北地區重大項目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