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在皇權至上的古代,能夠當上皇帝幾乎成了很多人畢生的追求,許多人為了這個名號而爭得頭破血流,甚至不少人都為此身死族滅。這件事情在三國亂世更是尤為明顯,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割據一方的諸侯都產生了各自的野心,最明顯的就是袁術,他是在這亂世之中第一個起來稱帝的,但是很快就兵敗被殺。有了袁術這個例子之後,其他諸侯都不敢率先稱帝,即使是後來大權獨攬的曹操和司馬懿也是一樣。曹操和司馬懿二人都很有野心,然而他們雖然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其實原因不難理解。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大漢王朝歷經四百年的統治,在百姓心目中的影響力自然是非常深遠,尤其是漢朝歷來以孝道治理天下,忠義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所以即便是到了東漢末年,漢室衰頹仍然有很多人忠於朝廷,先後有董卓亂政,李傕郭汜二人為禍長安,都受到了天下各路諸侯的討伐。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雖然天下的諸侯都想要在亂世之中圖謀大業,但是他們始終都沒有觸碰到最終的底線。這個時候袁術則顯得不識時務了,就在其他人忙著搶佔地盤壯大實力的時候,袁術卻在拿到傳國玉璽之後率先起來稱帝。袁術的這一舉動果然受到了各路諸侯的抵制,被天下人圍攻,事實證明他這個行為無疑是非常愚蠢的。自從看到袁術兵敗被殺的下場後,其他諸侯即便是有野心想要稱帝也會權衡利弊,最終都沒敢再觸碰這一底線。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曹操是一個胸懷天下而且很有才能的人,他一心想要拯救漢室並以此建立功勳,卻因為出身問題一直受到別人的輕視。曹操的祖父是曹騰,雖然在朝堂上身居高位但是卻是一個宦官,其他士族子弟一直都對曹操看不上眼。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依舊沒有放棄,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先後被舉薦為孝廉並且入朝為官,不僅積極參與剿滅黃巾軍的鬥爭而且還想要刺殺董卓為國除害。曹操憑著自己的本事終於發展起來了自己的勢力,並且在之後通過多年的奮鬥站在了權力的巔峰。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是三國時期最大的勢力集團,雖然最終沒有能夠統一天下,但是也平定了北方,收服了周邊各地,曹操無疑是最大的功臣。這個時候的曹操就不再像之前那樣忠於漢室了,他也慢慢產生了野心,於是變得專權獨斷,甚至不把漢獻帝看在眼裡。曹操打天下的過程中手下籠絡了很多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這些人紛紛站出來勸他稱帝,就連割據一方的孫權勢力也上表稱臣,並且說曹操如果代漢自立當是天命所歸,曹操卻拒絕了這個建議。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曹操這個時候大權獨攬,並且已經穩固住了當時的局勢,即便是建國稱帝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他最終還是抵禦住了誘惑,原因並不難理解。曹操雖然出身寒門並且受到貴族勢力的輕視,但是他受到的仍然是儒家正統的教育,所謂的忠君思想已經深入到他的內心深處,所以他一開始就想著作為一個匡扶漢室的治世能臣。即使是他有了權力和野心,這種思想也不能夠完全轉變,在他看來能夠權傾朝野已經是自己所能邁出的最後一步了,所以並不想著去稱帝自立。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還有後來的司馬懿同樣如此,他很早的時候就投靠了曹操,但是由於被視作狼顧之相一直得到重用,好不容易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才有了轉機。司馬懿韜光養晦隱忍了數十年,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時機發動了政變,從而掌握了曹魏集團最高政權,由於身體原因司馬懿不能正常上朝,所以魏帝曹芳竟親自上門請教,足可見他的權勢煊赫。司馬懿此時的權勢和當年的曹操極其類似,然而他同樣選擇拒絕稱帝,甚至連相國等封賞都不接受,其實這並不是在演戲給別人看,而是司馬懿真的不想這麼去做。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司馬懿出身於名門望族,從小接受的就是正統教育,他的父親管教也是非常嚴厲,所以司馬懿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遠比曹操更為深遠。他本身得到權力的方式就不正當,能夠穩住局面實屬不易,而且又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因此司馬懿雖然手握重權但是仍然沒有稱帝。

曹操和司馬懿都很有野心,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稱帝,原因不難理解

綜上所述曹操和司馬懿雖然很有野心,也有稱帝自立的能力,但是由於受到正統思想的影響始終都未能夠邁出最後一步。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