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成爲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成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在1968年,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找到了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的測驗,並且煞有其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的名單交到了這個學校的校長和相關的老師手裡並且叮囑這些老師們,一定要對這些孩子們的名單保密。所以除了任課老師以外是沒有任何人知道的。為了避免這個實驗受到影響,這個消息真的被封鎖的死死地。而八個月以後,凡是上了這個名單的學生,也就是說被預測出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他們的成績竟然有了大的進步,甚至有的孩子的成績得到了飛躍,各個方面越來越優秀。然而最後這個謊言完全被揭開了,其實只不過是羅森塔爾隨機的把一些孩子的名單給羅列了出來放在了那名單上。

這是什麼?是什麼發生變化?這個最權威的謊言發揮了作用。你想一想這些孩子們為什麼取得了這麼大的進步?是什麼讓他們成長變得越來越優秀?誰變了?是老師變了,是老師看待他們的眼光變了,是老師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以未來最有前途的態度出現了。眼神、語氣、說話的內容,所以,一個老師對自己學生的認知是會影響學生對自己的認知,由此可以類推,爸爸媽媽對自己孩子的認知,是不是也可以影響孩子們對自己的認知?

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上說,認知改變,命運就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什麼對他們影響最大?

在這個實驗上實際上可以揭示出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我們的認知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決定了孩子對自己的認知。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處於不同階段的時候,他們就有不同認知的需求。如果過度於內向,這孩子過於深邃,那有可能不適應人群,不合群,遲早還是要經歷一些坎坷方可平衡。如果向外過度了,那麼就有可能過於浮躁、失去自我,也是在經歷一段坎坷之後方能寧靜。所以過度地向內和過度的向外產生的認知的偏差,都有可能出現孩子的偏差錯亂。

如何讓孩子成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那麼孩子是如何進行自我認知的呢?他們需要從外界攝取信息,從哪個維度?首先是眼睛,第二個就是他的手觸摸到,第三就是耳朵聽到的。那一次性說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哪一個維度對他的影響最大?實際上就是指這個意,這個“意”雖然來自於佛家,但它指的就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說父母通過與孩子在一起的相處,去除語言行為等等給其他層面的感受和接觸。其實父母怎麼想孩子的?父母是怎樣的一個想法?直接就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所以才會出現所謂的狼孩豹孩,這背後的邏輯就是孩子對自己的認知。那是狼孩的話,他的自我認知當中我就是這一匹狼,豹孩的話我就是這一隻豹子。如果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旁邊是豬圈,他也是跟豬在一起長大,那這孩子的認知毫無疑問你應該能推理得出來。

We are the same ,我們是同類。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斷的升騰自己的智慧和靈性,不斷的讓自己保持成長的狀態,這會給到孩子就是最好最好的禮物。所以這句話我要再重複一遍,那就是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深處的深處,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往往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聽到這你應該知道,真正要改變的是你的內心對孩子的認知,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多是類似的。有一句話叫做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實際上不是我成了你,是我成為了你賦予我的那種我對自己的認知。所以,面對這樣一個深層次的邏輯和真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可以獲得幸福並且安全地度過各個關鍵期和敏感期的這樣的一個生命呢?

所以我們要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永遠在我們內心的世界當中相信我們的孩子,給出欣賞和充滿希望的眼神。在我們的內心世界,一定要相信他是可以解決自己問題的。

第二,隨時發現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閃光點,並且馬上用語言表達出來,兒子我發現你能把倒下的凳子扶起來,你開始懂得照顧家務了,你開始懂得愛護傢俱了。哇哦,這就是發現,所以還要及時。在我們聖仁谷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徐丹老師,而且她是一名企業家,她將這種語言的方法取名為結晶法,就是語言結晶法。他把這種孩子的正確的行為總結為一句話並且表達給孩子,讓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認知。

練習三就是我們要常常與孩子完成一種鏈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鏈接?是大人與大人的鏈接,是人格與人格的鏈接,就是你可千萬不要把孩子當孩子,就是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他,而不是表象。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你就有這樣的思維,那我就要祝賀你了。這一點比前面幾點都要重要。

最後一項練習就是keep going你應該保持成長。你在孩子0到6歲要擁有一顆成長的心,你有多少成長的結果並不是關鍵。當孩子看到你具備一顆成長的心,孩子就會具備成長的行為,這對於他的習慣養成,他是眼睛看到了,就直接成為了他的東西。所以父母保持成長也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何讓孩子成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那麼最後我要提幾點注意:第一當你想把對孩子的認知表達給孩子的時候,不能著急,因為你一著急就失去了自然,失去了自然,孩子就感受不到真實,孩子感受不到真實觸碰真實,他所吸收的是極其有限的。

第二、你要持續,就是不能說我今天對你是這樣的,我聽了這堂語音課我就這樣,我明天就不是這樣了。而過了兩天,你犯下了一個錯誤惹了禍,我就改變了,不是的。不管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找到那件事情的意義和價值並且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態度。

第三、一定要無比的真實。保持質樸,這對於你平常與人溝通的方式來講,它本身也是一種訓練。所以教育是什麼?是真實觸碰真實,是一個靈魂觸碰另一個靈魂,對嗎?

那請允許我再次重複這樣一句話,希望爸爸媽媽們有所領會。那就是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深處的深處,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往往成為什麼樣的人?請允許我再加一句話,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深處的深處,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也往往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往往也影響了我們對孩子的認知。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縮小了的社會,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個環境,成長的搖籃。早期良好的心理發展將是一個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的基礎。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強大的自信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些優秀的心理品質更是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基礎,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保障;生命驚喜專注做家庭教育、專心做家庭教育、專業做家庭教育!只為讓天下家庭更幸福,讓天下孩子更卓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