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年薪招不到人才?重建設輕維護,如何吸引科研人員

“雖說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總向錢看,但給予科研人員一個體面的生活,一份足以體現其價值的薪資待遇,恐怕也是像FAST這樣的單位,今後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否則,人才難招的“尷尬”,一定會繼續出現。”

10萬年薪招不到人才?重建設輕維護,如何吸引科研人員

號稱“天眼”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近日遭遇到了尷尬。10月2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其工程副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張蜀新表示,在FAST此前進行的一輪人才招聘中,原定招聘的24人,目前只招到半數,與預期想去甚遠,效果並不太理想。

據瞭解,FAST正式投用後,將啟動24小時觀測,科研人員需三班倒輪流值班,而現有的駐地人員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見肘”。為此,FAST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此次的人才招聘。

從招聘信息來看,此次招聘的崗位所涉及的專業都屬熱門專業,如數據處理、數據中心運營和通信維護等。這些領域的人才也都是許多民企,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高薪招攬的對象。此外,在崗位要求中,對英文水平和長期駐地都有要求。顯然,這樣的條件並不算低。

但相對於崗位的高要求,FAST此次開出的待遇,卻讓人覺得有些“小氣”,以致招來眾人的許多非議。從新聞可得知,此次FAST招聘的人員全部採用聘用制,一年的薪資大約在10萬元左右,其中還包括駐地補貼。無論是用工方式,還是薪資待遇,都不足以吸引專業對口的人才一頭扎進“深山”之中。

所謂“聘用制”,說白了就是合同工,雖說近些年強調同工同酬,但與有正式編制的員工相比,依然是次等身份,在某些福利待遇上,還是會存在較大的區別和差距。雖說,表現優異者可入編,但這畢竟只是“空頭支票”,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兌現。

而具體到工資,一年10萬元,坦白講,並不算高。如果除去必須扣除的社保,到手的恐怕也所剩無幾。而據統計,2017年,FAST所在地貴州,其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71795元,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平均工資則高達79826元。由此看出,即便是放在當地來說,也不具備多大的優勢,就更不要說經濟發達的地區了。更何況,科研人員還得面臨駐地偏僻、條件艱苦,半個月後才能回趟家,和家人長期分居兩地等諸多現實困難。兩相比較,這樣的薪資待遇,招不到人是意料之中的事。

當然,如果有人將“不重視人才”的板子全打在FAST身上,在我看來,也有失公允。給不了“高工資”,恐怕並非它小氣,而受條件所限的無奈之舉。這也是當下人才市場化背景下,許多體制內單位普遍都會遇到的問題。其背後的原因,還是由於僵化的用人機制所造成的。這類單位招人,受限頗多,在編制滿額的情況下,如果還要招人,那麼其擴充人員的薪資就需要單位自行解決。在不創收的情況下,許多單位便只能從有限的經費中省出這筆錢。不出意外的話,此次FAST解決這24名編外人員的薪資,大概也是走的這種路徑。如此,“低待遇”自然便成了一種常態。

此外,在一些項目管理上,目前還存在著重建設而輕維護的現象。這些項目往往前期投入巨大,而後期的維護資金則“捉襟見肘”。這種“虎頭蛇尾”的做法,顯然導致了運維的艱難,而運維人員的低待遇,恐怕與此也不無關係。FAST會不會也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還有待觀察和證實,但相比一個據說前期投入達數十億的項目,其運營維護的科研人員只能拿10萬元的年薪,卻實實在在會“寒了”不少人才的心。

雖說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總向錢看,但給予科研人員一個體面的生活,一份足以體現其價值的薪資待遇,恐怕也是像FAST這樣的單位,今後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否則,人才難招的“尷尬”,一定會繼續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