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双11”,高校何妨“网开一面”

“双11”要零点抢购,却苦了一到24时就熄灯断网的大学生们。最近,这所高校的大学生就向校领导跪求“双11”不断网,结果学校回应了……今年“双11”的规则据说很“简单”,你付了多少定金了?零点秒杀就要开始,可急坏了寝室断网的大学生们,近日,湘潭大学宣传栏上的一封请求信就火了!(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转眼“双11”来临,“剁手族”早在摩拳擦掌,可不少高校通常执行24时熄灯断网的作息制度,校方能否“网开一面”破例给大家提供方便,自然为不少大学生所共同关切,“不要断网”的呐喊倒也未尝不代表了比较广泛的“校园民意”,校方会不会“高抬贵手”,大家无疑也多急切地“拭目以待”。

针对校园网上贴出“请求信”,校方老师给出的回应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目前所有的收入都是父母提供的,“双11”加入“剁手”狂欢,放纵自己的消费,不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能影响学生们正常的作息规律,“原则上是不会放开的。”学子“剁手”心切,学校用心良苦,这真是令人纠结的取舍难题。

不过,“双11”究竟可不可以搞一次“特殊化”,似乎也并非是一道无解的选择题。正如报道指出,早在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就曾有过学生向校方“网络喊话”不断电的先例,校方做出的“民调”显示支持率达到90%,明确表态学校和学生应该相互信任,学生发起的合理活动,校方是可以给予支持的,同时提醒学生考虑实际,不能过度消费,随波逐流;2016年某高校也曾呼应学生诉求,做出了“双11”不断电决定,并提醒学生合理安排,不要影响他人休息,等等。

众所周知,“双11”是互联网蓬勃发展催生的特殊“购物节”,至今已经走过整整10周年,参与人数、网购规模也不断扩大,影响力更从中国走向世界。“剁手族”之所以“成名”,也是因为最初存在非理性“血拼”而致。而今,网购日趋理性,法规不断完善,“剁手族”也越来越精明,大学生网购更早已成为常态,甚而成为网购族里的生力军,高校或应该对学生们的消费成熟度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偏见。

进而言之,在网购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今天,高校不妨不用学生“跪求”,主动开放“双11”扫货通道,借机给学生上一堂“双11课”,对大家进行一次消费理性、智慧和节俭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从观念、技巧等层面做正向引导,既教会学生在必要性消费中精明“淘宝”、节约支出,又提示大家规避可能存在的陷阱、风险;既体现了大学的开放、包容,又使学子融入社会得到历练,岂不更好?(范子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