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1)老子說他的話非常易知易行,是私慾阻隔使天下人對他的話不知更不行。有私的人聽不懂聽不進也不願聽無私的人說話,認為無私的人是“傻子”,所以老子說大智若愚。人們懷念毛澤東時代,大概是因為那是個為人不為己走紅的“傻子”輩出時代。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2)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亦惟人自去。人面貌有美醜,性格有剛柔,體質有強弱,壽命有長短,地位有高低,財富有多寡,反應有快慢,能力有大小,這些都是由因果之別衍生出來的報應之別,它幾乎獨於社會制度之外,幾乎和社會政治無關,決定這些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3)老子認為規律和真理沒有新舊古今,它永遠恆定不變。正確認識、準確把握、靈活運用歷史規律,從歷史規律中汲取經驗教訓,是趨利避害、趨福避禍、趨成避敗、趨興避衰的綱紀。運用歷史的規律,解決今天的問題,一定能成功。他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往今來,正確認識規律並遵循、運用規律的,都是勝利者。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4)當供人借用和欣賞的內容越來越少的時候,就著力培養一系列特殊的自信:我有能力約束自己少說話、少管事;我有本事培養出自賞孤獨的淨心;我有辦法調適好心態與身體;我有毅力不斷提高知者不言的內斂與光而不耀的修養;我能踐行釋迦牟尼佛的淨念相繼、老子的塞兌閉門、孔子的戒之在得;我能做積善之人;我能留餘慶於後。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5)沒有私心私慾就沒有私仇私怨、沒有私恩私情、沒有煩惱和惆悵。老子說心要“無狹其所居”。心不適宜居於狹窄之所,心居於寬敞明亮的環境,就能心如止水,情無波瀾,光明磊落,坦蕩清醇,輕鬆自然。人就活得輕鬆,活得自在,活得坦然,活出品位和滋味。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6)老子高看兩種人:“自知不自見”的人和“自愛不自貴”的人。能客觀看待和準確總結自己的長短得失,不炫耀自高,不孤芳自賞,不自顯其長的人;能自珍自重,自愛心身,自淨其意,涵養道德,又不自以為貴;心無高低貴賤,人能和光同塵,這樣的人連老子都表示尊重。

太學說道(十一)無私 禍福 執古 自信 煩惱 自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