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有力量

好習慣,有力量

習慣是指人們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種不易改變的思維傾向、行為模式和社會習俗。習慣影響著人的思想與行為。表現在人身上,往往是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北宋名臣范仲淹小時家境貧寒,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他十幾歲時隻身來到應天府書院讀書,由於生活艱苦,每天晚上用糙米煮一盆稀飯,待翌日早晨凝固成塊狀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此為“劃粥”。沒有菜,他就切些醃茶下飯,此為“割齏”。生活雖苦,但范仲淹毫無怨言,專心於讀書。范仲淹的同窗好友看他如此清苦,就從家裡帶來魚肉等飯菜請他吃。范仲淹感謝之餘,收下了飯菜。可幾天後,好友看到那些飯菜原封未動,便大惑不解地問:“這些飯菜你為什麼不吃?”范仲淹解釋說:“你贈送我好飯菜,我很感激,但我平時吃慣了粥,如果我現在貪食這些魚肉,習慣了吃好的東西,將來怎麼辦呢?”好友聽罷不禁肅然起敬。

  良好習慣的力量猶如“滴水穿石”“鐵杵磨針”,經過日復一日的砥礪和磨鍊,能夠使人抵達成功的彼岸,攀上事業的高峰。

范仲淹後來官至參知政事,仍能堅守廉素,與他當初“吃慣了粥”或曰“苦慣了”不無關係。倘他浸染浮躁之氣,面對微利之誘而心動,還能保持奮鬥的心志嗎?

與“劃粥割齏”相通,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創時期,面對敵軍圍剿和經濟封鎖, 紅軍雖然缺衣少糧、環境惡劣,但他們始終志存高遠、毫不退縮,以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迎接挑戰。正如毛澤東所說:“現在全軍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伕,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正是紅軍將士“好在苦慣了”,才使“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使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良好的習慣或作風的養成,對於事業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反,一個人如果染上不良習慣而不加以克服,久而久之,就會走上邪路。與“好在苦慣了”相反,有的人忘卻甚至丟掉了艱苦奮鬥的作風,習慣於貪圖享受、養尊處優,沾染上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走上貪腐之路,教訓尤為深刻。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都享受著它的利息。”英國也有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人生如同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在這場“拉鋸戰”中,人應該支配習慣,不能讓習慣支配人。而作為黨員幹部,更應當對良好習慣堅持不懈,對不良習慣防微杜漸。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