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知音對知音,喜知音相逢

宮商角徵羽,一曲把琴弄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承載一方地域歷史的縮影

蘊蓄著最為人稱道的風景

非遺文化悄然展現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立秋。知秋。

玉林的黌門街75號,就這樣迎來了非遺四川竹琴傳承人---羅大春。已是花甲之年,羅大春依舊一身正氣,精神抖擻,滿面笑顏的為玉林老百姓帶來文人道情內的一份真諦。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分享前,他清了清嗓子

帶大家走進玉林另一片雅韻情地

四川竹琴,又稱“道情”。

“伴腔伴調,音韻鏗鏘清脆。”為勸善傳道的樂器,常有云遊道人,用“道情”的方式演唱戲善歌詞化緣。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9歲開始學藝,跟隨導師楊慶文學習數年,羅大春在思念恩師之餘,仍堅持傳承這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文化。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將竹琴、金錢板、快板、清音等曲藝表演技藝融會貫通,稔熟予心,並在演奏上有較深的藝術造詣。

“文人道情有韻有平仄,聽起來詞句更優美,就比念勸善經要好聽些。琴敲著很有節奏,經過宗教、文人唱了以後,多年傳下來,慢慢有了它的民間影響基礎,他們也就抱著竹琴來唱。” 羅大春如是說。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現場,大家靜靜聆聽

輕輕啖茶,徐徐點頭

感受到大家的熱情,羅大春連連笑。大手一揮,一段“文人道情”表演開始...“楓葉蘆花並客舟,煙波江山使人愁,勸君更進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頭啊……”只見羅大春斜抱竹琴,用指尖拍擊竹筒下端;另一手持兩塊竹製的筒板擊打,板的上端繫有小銅鈴,筒板相撞時鈴響板響,音韻鏗鏘清脆。

一曲落畢,玉林的“粉絲們”陶醉之情未出,連連鼓掌。

非遺,就這樣將其精深的內涵展現在大眾面前,融入玉林。

老百姓樂在其中,在傳承中獲得深深的探知與滿足。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我現在寄希望於下一代,希望竹琴能一直傳承下去……我的學生大部分是80後、90後。”羅大春覺得,這些年輕人能喜歡竹琴,說明這門古老曲藝還有生命力。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只要能一直摸著它,一直哼著它的旋律,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在談起竹琴時,他是那麼的自信,那麼的知足。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時光獵獵,眾多“老腔老調”的曲藝變得餘音漸稀,不過,在老一輩藝人的堅守下,這些古老的曲藝依舊芳華無限。

竹琴,鏗鏘悠揚,力量充沛

快板,身段得體,唱腔靈活

金錢板,節奏動感,悠然自如

......

曲藝豐富,表演自如。

羅大春既是敘述者,又是人物的扮演者。

敘述時跳出來,演人物跳進去。

從道教道情、文人道情、講到世俗道情……給觀眾擺了一場竹琴與竹琴藝人的生動龍門陣,併為聽眾現場演唱和播放了竹琴經典唱段。

這是非遺傳承人的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值得尊敬學習的精神。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頻繁來往於玉林,繪聲繪色的給玉林老百姓講述著歷史、傳承著文化。這是何種演變歷程?將非遺中的似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之狀以及百般媚相、萬種風情徑直驅入聽眾心底,就這樣向我們敞開他內心極為豐富、波瀾起伏的大千世界。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玉林

衣缽傳人外

曲藝話人生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玉林|茶香滿堂,何人在把琴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