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本朝就非常稀有的郎窯綠釉瓷器特徵

對清朝官窯督辦的瓷器大家肯定不陌生,其中著名瓷器就是單色釉的郎窯紅,其實比郎窯紅更珍貴的瓷器是郎窯綠,因為郎窯綠燒製成功幾率很低,傳世的郎窯綠瓷器很少,所以知道郎窯綠釉色的很少。

清代康熙年間,朝廷派督陶官郎廷極去景德鎮督窯,由於郎廷極本人盡心盡力,才發明了這樣的紅釉和綠釉。郎窯是以督陶官的姓氏作為窯口名稱的。他名下所燒的瓷器,都以他的姓氏作為窯口的開篇,叫郎窯,瓷器燒造的好壞跟他有直接關係,如果給皇帝的貢瓷有問題直接找督陶官問責,一切損失由他承擔,所以郎窯綠瓷器工藝和用料都是當時最講究的。

清朝本朝就非常稀有的郎窯綠釉瓷器特徵

郎窯綠杯子

郎廷極創燒最成功的不是郎窯紅,而是郎窯綠,脫口垂足郎不流是對郎窯最好的評價,郎窯綠釉是以含有氧化銅的石灰釉為著色劑,在氧化的氛圍裡呈現綠色,通過掛釉後經1300℃以上的高溫燒製而成。著玻璃質感的綠釉是極為敏感的氧化銅釉在高溫下還原成的色澤,帶有極度的偶然性,要燒出翠綠色釉面瓷器成功率很低,所以綠釉瓷器比紅釉更難得。

郎窯綠釉瓷顯著特徵

任何瓷器品種都有自己的特徵,郎窯綠釉也不例外,這些特徵為我們收藏瓷器提供了依據,為鑑別提供了幫助。

郎窯綠釉燈草口

器內施青白釉,裡面有密密麻麻的氣泡開裂,郎窯釉瓷器口沿處有一圈明顯粉白釉俗稱“燈草口”。

郎窯綠釉“蒼蠅翅”

在釉下緊貼胎體處佈滿細紋片,俗稱“蒼蠅翅”。用10倍放大鏡細看,在釉面上可見密集細小的小點點,我想這也許是在高溫燒製過程中,由釉內小氣泡所形成。

“郎不流”

在郎窯綠釉瓷器近底足處有一圈不過足垂釉,俗稱“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齊,厚釉處釉色加深,呈現深綠色。

郎窯綠釉瓷器圈足

郎窯綠釉瓷器的圈足呈泥鰍背,內牆為內弓,底足內施白中閃青釉。

清朝本朝就非常稀有的郎窯綠釉瓷器特徵

郎窯綠款收藏於美國博物館

郎窯綠釉瓷的釉層均勻較薄,釉色穩定,呈翠綠色,鮮明豔麗,釉面上有較強玻璃般光澤,似有一種翡翠玉般的感覺。這就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魅力所在,這種美超過了時代,一直影響著今天的我們,吸引著我們。

清朝本朝就非常稀有的郎窯綠釉瓷器特徵

郎窯綠梅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