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01

晚上一回到家,听到金庸老先生走了这个消息,感到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看着金庸先生的著作长大的,除了书籍还有电视剧,著作里面的江湖义气,儿女情仇,让我有了太多的对江湖的遐想。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02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金庸原名原名,被誉为""之一。

而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可以说金庸的家族里面有着优秀的基因吧,不得不说,家族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心理学上说,找人结合要往上面查三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岂止是三代啊!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稳的童年时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没有在战乱的颠簸流离中颓丧。

15岁的时候,金庸和两位同学一起合作,编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根据招考的题目,做些模范答案给学生看,大概相当于今天《五年模拟三年高考》这类的参考书。这个书做得很成功,让他们赚了很多的钱。

求学期间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个外交官。但因历史原因,他还是跟外交官的梦想擦肩而过。后来,金庸在另一所学校念起了国际法,而这段法学知识背景以及他后来的经历与声望,为他谋得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47年的时候,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从三千名报考者脱颖而出。第二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岁。

香港那个时候并不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我想这也可能是他后来那么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有些人注定这辈子就不会平凡。

李敖曾在节目中批评金庸武侠小说"那写得什么玩意",他说侠义部分金庸自己没一样做得到,"不讲真话、不做真事"。现在他和李敖都去了同一个世界,一切都归于平静,再也没有那些批评!

说不定他们还能在相遇,当谈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应该也能像江湖豪侠一样,相逢一笑泯恩仇吧!

03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老先生创作的小说影响了几代人。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马云自幼是中国武术、古典文化的爱好者,崇尚武侠,也是金庸老先生的粉丝。马云在阿里巴巴的花名是"风清扬",就是来源于《笑傲江湖》这部小说。

金庸小说的武侠精神,对阿里巴巴以及马云本人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传输到了整个公司的文化发展过程当中。

阿里处处是金庸武侠的元素,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价值体系先后被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

金庸曾经送给马云,一幅字,上面写:"善用人才为领袖之要旨,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

金庸比马云大几十岁,但是称马云为兄弟。足以见得金庸先生的平易近人,在武侠世界里面,不论年龄,只论情怀。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以兄弟相称也是不奇怪的。正好他们两个人,都有这种江湖侠义之情。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04

在金庸的所有作品当中,我最喜欢《笑傲江湖》,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爱情故事让我着迷。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虽然令狐冲和小师妹岳灵珊青梅竹马,但是最终还是和魔教的"妖女",任盈盈走在了一起。

他的这种敢爱敢恨和世俗相左的爱情故事,让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能骨子里,我也是一个想和世俗抗争的人吧。

他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

爱情这个话题永远也讲不完,说不完。当一两百年之后,肯定还有不少人会缅怀书里面的故事吧。

金庸一生经历极其丰富,获颁荣衔甚多,1995年,担任委员,见证了香港的回归。2010年,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上世纪中国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他都经历了。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间再没大侠

有网友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大侠驾鹤西游日,武侠时代终结时。"很好的诠释了他一生的写作成就。缅怀我们的大侠,真正的金盆洗手了!

老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