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家長就要去教育局找領導,要求學校換老師,這些家長是怎麼想的?

瞎操心我


這個首先教育的責任意識。

在這些家長看來,孩子送到了學校,教育責任就是學校、老師單方面的事了,孩子如果出現成績不好的情況就一定是老師的問題。這一點和專家們對教育的解讀有很大的關係,上世紀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經在他主辦的幼師學校鼓勵他的學生要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時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代教育專家完全拋開陳老先生說這句話是的語境和目的,斷章取義,當做衡量老師的標準,被很多教育領導奉為經典,也被很多家長所津津樂道,於是乎,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想當然的就成了老師一人的“罪過”。

其次是教育的追責意識。

既然孩子成績不好老師要負全責,那就必須要追究老師的失職責任,就必須要更換老師,錯誤的理念導致無理的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還有就是“老師是軟柿子”的潛意識。

這是社會大環境問題,不知從何時起,教育成了服務行業,老師成了販賣知識的“小攤販”,學生、家長成了“顧客”,顧客是上帝的道理人人盡知,於是“上帝們”指手畫腳,頤指氣使,“小販們”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已經是現代教育的常態,“軟柿子”能捏誰不捏?

你對城管不滿意,怎麼不敢去城管部門要求更換管理人員?你對部門經理不滿意,怎麼不敢要求更換經理?說白了就是欺負人唄!

公正地說:出現孩子成績不好的現象,原因很多,可能是老師的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也可能是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差,也可能是家庭教育缺失等等,如果說整個班級孩子的成績都不好,可能老師要承擔主要責任,如果只有個別學生成績不好,就應該另當別論了。別一棍子就把老師打死,一份職業,謀生而已。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我怎麼覺得現在難做的是家長不是老師呢?孩子在學校被老師非法體罰打罵不能維權,孩子學習不好不能提意見,孩子在學校受到事故傷害不能索賠,這些事只要家長做了就要捱罵,就是學鬧,還什麼把你家孩子領回家自己教育去,好霸道啊。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家長群拍拍馬屁,把批改作業的任務擔起來了吧


牆外行人617



看到這個題目,不由得想起以前的一件事情。那年我生孩子請了產假,學校安排一個退休老師代課,班上的孩子很多都轉到另一個班。當時的我特別不能理解,為此還找過校長理論。

後來慢慢的想通了。孩子的父母這樣做,也是可以理解的。那麼題目中的家長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1、關心孩子學業。

現在的家長大多是80後,90後家長,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那麼相應的就會對老師的要求更高。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家長就會擔心孩子會不會一直成績差下去,所以家長會想著要換老師。

2、將所有的教育責任推到老師身上。

很多人有一種想法就是把孩子送到了學校,那麼學校就應該理所當然地為孩子服務,老師也以理所當然地負責教育、管理孩子的任務。

現在老師的教育任務完成不好,就好比在比在比賽場上,隊員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就準備隨時被換下去。

這種幾家長沒有完全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

4、家長的急切、求勝心理作祟。

現在的年輕家長因為工作節奏太快,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也就更高,希望孩子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成為優秀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實現。如果急切、求勝,來不及等孩子和老師調整各自的狀態,那麼老師是很難讓家長滿意的。


面對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1、瞭解所有孩子的學習狀況。

孩子考試不好,家長應該先去了解其他孩子學習情況,看看孩子們的平均分、有勝率和及格率分別是多少。如果孩子全班成績都不理想,那麼就的確需要考慮孩子換老師的。

2、分析孩子考試不好的原因。

孩子成績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要考慮是孩子上課沒認真聽課,還是考試題目較難,或者是孩子沒有認真複習,還或者是孩子年齡小,學習不自覺,家長的教育和陪伴沒跟上。

3、和老師溝通、交流。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看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4、根據原因調整家庭教育的步伐。

作為小學生,孩子成績起伏大,是十分正常的,家長在找到原因後,就需要對症下藥了。

但是不管什麼原因,家長都有必要和孩子溝通,多陪伴孩子,甚至自己做出很好的表率,和孩子一起學習。

家長朋友如果真的對老師不滿,可以和老師溝通,雙方共同努力,實在不行,可以找學校領導,實在沒必要去找教育局。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家長同志,請你千萬記住:不要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老師放棄了,你的孩子的人生很可能是悲劇!

我是多年班主任,我沒有讓家長投訴過,可我親眼看到:到校長那裡,到教委去告狀的家長,他的孩子很可能就是老師放棄的對象!我建議你有什麼事情,有什麼意見親自很班主任溝通更好,去告狀是老師之大忌!你想,不管是教委還是校長,不能因為你反應的問題而換了班主任,除了老師真的犯了大錯,除了你是大官,在一般情況下,縣官不如現管,老師是做具體工作的,假若換不了老師,你想對你的孩子好嗎?我覺得你跟老師溝通比你去教委反應好,你看是不是這個理?


沐清風明月


看看到底是誰的過,如果換了老師或者換了學校還不行,那是不是應該考慮換爸爸媽媽了?


健行4


看了很多都是說家長不對的。我想提點不同意見。各位,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找老師管用嗎?現在很多老師素質一般,你找他他報復孩子怎麼辦?誰能給我打包票說這個老師不會惡意針對孩子?


001冠軍


一個常態:任何人在遭遇失敗或者挫折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責怪自己,而是責怪別人。

兩種情況:學生在校成績不好,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小學成績好,初中突然不行。或者初中成績好,高中突然不行。或者上個學期成績好,這個學期突然不行。或者某一科成績一直好,突然就不行。

在這裡邊。處於小升初,初升高的。家長不清楚,不瞭解這些階段裡面學的就是不同的東西。

臂如我所教的學科,初中《道德與法治》,也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初中學的是怎麼交朋友、怎麼搞好師生的關係、怎麼來對待學習這些。而高中的《思想政治》呢?就是經濟常識、政治常識、文化常識、哲學。這兩個階段的內容完全就是兩個東西。就像是軟糖和梨。孩子能嚼得動軟糖,就一定能啃梨嗎?其他科,也如是。初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和高中的相比起來,差距不是一般地大。初中語文,也許讀上幾本帶拼音的插話書,孩子就能考得很好,如果高中他不讀多一些,深一些的書,肯定語文就不行。

家長不知道,不瞭解,不明白這些。自以為小學好的,初中就好,初中好的,高中就好,高中好的,大學就好。按著這種邏輯推算的話,小學第一天,孩子表現如何,到了他大學畢業那一天,也應該是那種狀態嗎?很明顯,這種邏輯是荒謬的,是靜態的。

家長不接受,不認可,不喜歡變化。認為好的就應該好,還要更好。不明白學習階段的跨度,會導致一些孩子不適應。我們也可以見到,有些孩子小學好,初中不行,高中又好起來的。也見到,從小學好,到高中,大學沒人管教,自己又變得惡劣的。比比如是。

總而言之,學習是一個不斷迎艱克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長征,扛不住的,就會掉隊。家長卻將之認為是淡季出門旅遊,順風順水,理所當然。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與教師的教學有關。

不過,若孩子在的是一個較好的學校,自然師資水平較好。即便有渾水摸魚的,讓人不適,若家長平日就很關心自己孩子,及時處理,轉班或者其他,又怎會受得其害呢?一般而言,越往下,才會遭遇類似的情況。

若家長平時不瞭解,不關心的,自然以為和自己毫無干係(因為他什麼都沒有做),等到了問題呈現了,就覺得是老師的鍋,繼而大膽一些的,就會要求學校更換老師。

這邊是第一種要求替換老師的心理。

②學生平時就很惡劣(此處僅指表現出來的行為),送到學校裡來,一段時間,仍沒有改觀的

這種情況,在當今的教育條件下,教師對惡劣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口頭說教,試問有多少學生能聽進去呢?處於叛逆期的他們,又已經實施了那樣的行為,嚐到了“甜頭”,感覺味爽,十分舒服。怎會聽老師的話,吃老師給的“藥”?

倘若口頭說教能解決一切,那我們的一切罪犯就應該馬上釋放,且世界從根本開始就不會有戰爭。

若老師管了,還可能落下一身的麻煩。家長找學校,學校找老師。家長以為老師不作為,又哪會給了作為的戒尺呢?反而讓教師這也不許,那也不許。

“把我的孩子從惡魔轉成天使,不要碰他一根汗毛!否則我們走著瞧!”

不過我預想了一種情況,應該能打動哪些惡劣的學生:他在街上被人追著砍,老師大發神威將他救了。或者是火車傾覆,九死一生,將他拽了出來。然後他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云云。但這些,又何嘗不是隻有《夏洛特煩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呢?

感覺到冷的老師,都在寒風中,裹緊了自己的風衣。

敞開環保給與溫暖這件事情,還是讓太陽去做吧!


奧格瑞瑪的小熊貓


如果一個班3/2的同學成績好不怪老師,如果全班只有3/1的成績好老師是有責任的,不可能智商低還能考得起高中


蘋果園51280136


我敢說最後受害的肯定是老師,但最後的最後受害的肯定是這個孩子。


DmMM215842947


家長有權對學校、對教育表達自身意見的權利,但家長以什麼途徑,通過什麼方式,達到什麼訴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教育投入在家庭投入所佔比重很大,現在的父母,尤其是80後一代獨生子女時代,使教育面臨三獨時代,即老師是獨生子女,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也是獨生子女,給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家校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才在全社會倡導家校共育的理念。

有一所學校高中物理教師,由於口音的問題,有學生反映聽不懂。於是,有位家長聯合了該班的部分家長,一起找學校,要求換老師,他們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受影響,這位老師負主要責任。但這個班裡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老師的口音不影響自己的學習。學校為了息事寧人,結果換了物理老師,滿足了家長的訴求。

家校共育,學校打開校門,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提出有關的建議和訴求,但不是說任意干涉學校的管理。這是兩個邏輯,學校在尊重家長的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學校的。例如這種要求換老師的做法過於極端,一個老師是否適合教學,是否能被學生接受,學校是需要綜合考察的,家長這種方式是欠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