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敬老愛老|海滄青年祝所有老人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海沧青年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重陽節習俗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海沧青年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賞秋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在現代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重陽節外

農曆九月九日

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海沧青年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中國老年節

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實際上,1988年我國就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 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涵浸了我們五千年的悠悠歷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海沧青年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不知何時開始

我們越跑越快

父母卻已漸漸上了年紀

歲月的痕跡偷偷爬上了他們的臉龐

像歌裡唱的那樣:“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海沧青年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青們

這個重陽,請放下匆忙

好好陪一陪父母

即使身在城市

即使生活忙碌

也別忘記敬老、愛老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海沧青年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