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最近,一篇酱油产品报告在食品安全及母婴圈火了起来,10月1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央视财经频道在《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中报导了相关信息。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报告显示,120款样品酱油中,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不合格产品中包括海天、李锦记、老才臣等大牌,其中4款连衡量酱油品质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都远不达标,都不该被叫做“酱油”。

不过,最让人痛心疾首的,小编觉得还是“儿童酱油”。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根据百度百科上儿童酱油的定义:儿童酱油是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

撇开开胃作用不说,儿童酱油主打的是“补充营养”和“低盐淡口”,由于孩子在较小时要控制盐的摄入(1岁以下不要加盐、包括酱油等),低盐的儿童酱油看起来就更加安全,更加符合儿童能够使用。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实测结果,样品中的5款儿童酱油产品在检测营养元素后发现,5个样品的营养元素差异较大,其中3款添加了增鲜剂,而且儿童酱油和普通酱油差不多!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由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妈爱宝宝酿造酱油,除了强化铁营养外,其他指标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

由恩光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酱油(B.B.牌),指标总体与普通酱油也没有太大差异;

而由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加加”牌儿童酱油,比普通酱油钠含量还要高!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酱油只是一种调味品,对我们来说,每天的食用量有限,因而它在我们的饮食中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即使部分儿童酱油中添加了一些营养元素,营养价值也并不高。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

不过,仅仅把“儿童酱油”当作营销噱头,与普通酱油并没有区别,不仅没有“低盐”,甚至比普通酱油钠含量还要高,就有些不能忍了!这难道不是在恶意欺骗消费者吗?!

这是百度百科对于儿童酱油价值的描述,其中说到:低盐也许是儿童酱油真正有价值的亮点。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针对“儿童酱油”,发布报告的江苏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国没有“儿童酱油”的相关产品标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所谓“儿童酱油”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

事实上,我国除了奶粉等少数食品制定了婴幼儿标准外,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都还没有专门的标准,商家所谓“儿童专用”大多是忽悠消费者,往往只是对成人用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改造,甚至只是改了包装而已。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而商家做这一切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更高的利润。一瓶普通的花露水,就拿我们的“SixGod”来说,12元左右,而“儿童花露水”价格普遍在20-40元以上,价格差了数倍!其他的“儿童产品”,不少也是如此。

比普通酱油贵了不少却名不副实的“儿童酱油”,经历了这次的事件,不知道对市场行为会不会产生一些规范,但消费者们可以借此审视自己的购买习惯,尽量避免成为商家利用重视孩子健康的心理,为“儿童专用产品”牟利的“羊群”。

名不副实?“儿童酱油”难道竟是商业忽悠?

这些问题其实已经由来已久,小编还是很希望政府监管部门能够解决的。如果可以制定标准,并监督相关企业按照标准执行,也能够让广大消费者放心一些;如果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又凭什么能打出这样的旗号?是不是应该加以监管?某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其实不也是助长这些商品的原因之一吗?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被安全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