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俠的泰斗,也是一生傳奇的情癡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本文綜合自:有書、國學共讀等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這個10月,註定是個悲傷的深秋。

昨日下午5點港媒消息得到佐證:中國武俠之魂金庸先生逝世。

享年94歲。

這次不再是謠言。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一個時代結束了。

再見,金大俠。

01

瞭解金庸的人很多

瞭解查良鏞的人卻不多

人們熟知他肝膽柔情的江湖筆

卻鮮識他為國為民的家國情

查良鏞走在1950年的時光裡

那時他還不是金庸

外交官

這個年少時的夢想光芒萬丈

照亮他的26歲意氣風發

他從香港出發

腳踏山河

腳踏1937年的家仇國恨

想象自己將在外交舞臺上揮斥方遒

走向新中國的首都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

“我們家本是相當富裕的

但住宅、園子都被日軍燒燬

母親與弟弟都在戰爭中死亡”

那年他14歲

立志“要在維護國家尊嚴上發揮作用”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1981年鄧小平接見金庸

富家少爺查良鏞

不知自己在14歲那年會有外交官的夢想

就像1950年

放棄外交官的夢想重返香港時

不知自己日後會成為武俠泰斗金庸一樣

大概離京踏出第一步時

他肯定也想過

此生與少年時“為國為民”的大俠夢再也無緣

但命運之繩草灰蛇線綿延千里

1981年,鄧小平接見了他

1982年,撒切爾夫人首次訪華前

專程繞道香港與他單獨會晤

希望在香港問題上他能站在英國一方

但他大手一揮

拒絕了撒切爾夫人的無理要求

1984年,胡耀邦接見了他

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

他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

兼經濟體制起草組成員

1988年,他又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

為香港的順利迴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有人說

幸虧他沒有把外交官的夢想堅持到底

否則刀光劍影的江湖裡

沒有了華山論劍、沒有了降龍十八掌

沒有了郭靖黃蓉令狐沖……

那江湖該多沒意思啊

說這句話的人

一定不瞭解他

不知道在他的筆下

國才是一群江湖兒女的至高情懷

為國為民的途徑有很多種

他只是選擇了鮮為人知的一條而已

02

大家都熟知金庸

卻不知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

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

03

一讀金庸深似海

從此江湖是夢鄉

高曉松說:

“如果沒有金庸,

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會是多麼倉皇!”

如果說

古龍的江湖是快意情仇的決絕

那麼

金庸的江湖除了兒女之情

還有正義和家國的情懷

1954年

屬於武俠的時代乘著風呼嘯而來

一場武林門派間的爭鬥

使查良鏞就職的《新晚報》主編羅孚意識到

也許武俠連載

可以吸引更多讀者訂閱報紙

梁羽生連寫三部武俠後

暫時沒了新的想法

主編羅孚只好來問另一個武俠迷查良鏞

查良鏞說可以試試

把名中最後一字一分為二做筆名:金庸

這一試

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武俠時代

這一試

就讓幾輩人有了共同的記憶

從動筆到封筆

17年間寫就的14部武俠部部經典名震江湖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魯豫說

金庸年紀很輕的時候有兩個傳奇

一個是

15歲就賺到一筆足以支撐他讀完大學的錢

另一個是

中學、大學期間被學校開除兩次

這兩個傳奇

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金庸一生的性格特點

善於經商、俠義精神

1957年

中國正處於大躍進時期

一向敢說真話的大公報

也緊跟浮誇風做虛假報道

一輩子堅持說真話的金庸主動離開了大公報

加入了香港長城電影公司

在那裡

開始了他一生的柔情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大公報館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金庸書法

“西施怎樣美麗,

誰也沒見過,

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才子遇到佳人

金庸徹底被“長城三公主”中的“大公主”

秀外慧中的夏夢迷住了

他回應說

“當年唐伯虎愛上豪門丫鬟秋香

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

與他相比我還差的遠呢!”

夏夢戲稱他為“姚家阿姨”

他就取了鮮為人知的筆名“姚嘉衣”

莫笑斯人痴

痴心幾人知?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金庸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夏夢

不管旁人如何譏諷不解

金庸只是痴心不改

為夏夢量身定製了許多劇本

夏夢息影出國後

金庸又在自己主辦的《明報》上

大篇幅報道她的遊記

1979年

夏夢投拍第一部電影諮詢片名

金庸建議她取《投奔怒海》

果然大獲成功

雖恨不相逢未嫁時

明知這份感情不會有結果

但在金庸的作品中

無論是《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

還是《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

抑或《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

一顰一笑都有夏夢的身影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金庸與夏夢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神鵰俠侶》影視劇形象

孔慶東曾盛讚說

“金庸的小說,

既是一流的武俠小說,

又是一流的愛情小說”

大概因為他既有俠義的精神

又有可望卻不可及的愛情吧

他是一代武俠的泰斗

也是一生傳奇的情痴

04

這麼多年來

金庸的武俠故事

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李開復就曾在自傳中

寫到他對於金庸的喜愛

他在美國上學期間

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說

把每一本金庸小說都讀了整整五遍

2000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託朋友代自己在香港約見自己的偶像金庸

他說當時自己激動了幾天

買了他的書

興沖沖地期待著與金庸見面和簽字

後來兩人相談3小時後成為忘年交

金庸還送給馬雲別號“馬天行”

意指天馬行雲,但從不踏空。

馬雲有一次到金庸澳大利亞的家裡做客

看到他家中滿滿一間的書

問:“這些書你全都看完了嗎?”

金庸笑道自己從不看書

但是在閒聊時金庸

卻能對各種歷史話題完完整整娓娓道來

讓聽者目瞪口呆

馬雲問了金庸的太太后才知道

原來金庸所說的“從來不看書”

是因為他早已把這一屋子的書都看完了。

這麼多年來

金庸的武俠故事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他筆下書寫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

也不僅僅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

而更多的是一種俠骨柔腸的情懷

一種對於快意恩仇的嚮往。

05

他的一生

就像是一部武俠小說

前半生縱情恣肆、灑脫妄為

後半生心懷敬畏、不斷向學

他用出世的心

做著入世的事

金庸寫了這麼多武俠人物

本人最像哪一個?

有人這樣問過金庸的好友倪匡先生

倪匡說:像段譽

“段譽有絕頂武功,

朱蛤神功好像沒怎麼用過;

六脈神劍要緊時用不出,

斗酒時卻大派用場;

凌波微步要用來逃命……”

金庸自己也曾坦言

“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

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

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

總給人留有餘地。”

其實

現實中的金庸

又何嘗不是小說中的段譽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金庸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79版段譽

金庸出生的浙江海寧查家

康熙曾題詞

唐宋以來望族,江南有數人家

在家風的薰陶下

他自幼喜讀書,被稱為“書痴”

猶段譽被爹孃取乳名“痴兒”

段譽痴情王語嫣而無果

他痴情於夏夢而無果

段譽遠離榮華到處遊逛習得一身絕頂武藝

他自幼離家以一己之力取得諸多成就

1959年創辦《明報》

左手寫社評,右手寫武俠

排版工人總是等在桌前催促

苦心經營三十餘年

終於把《明報》辦成了香港最大的報紙之一

卻於1993年主動辭去董事局主席一職

他對一切都若即若離

像段譽一樣可不可能都是無所謂

凡做的一切

問心無愧就好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金庸與太太林樂怡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金庸在劍橋大學

很早之前有人問金庸

人生應如何度過?

他回答:“人生,就該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他寫武俠

開啟了一個新的武俠時代

被譽為一代宗師

功成名就後,金盆洗手

他辦報紙

《明報》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登峰造極後,掛冠而去

他做學問

全院七個系,他能教六個系

一覺自己學問不夠

81歲高齡又赴英國學習

他建書社

書舍建成後,退隱江湖

把雲松書舍捐出以回報社會

李白有兩句寫俠客的詩

說的應該就是金庸吧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

94岁金庸先生逝世: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05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俠小說

另外還有一部《越女劍》

常被人用一句話概括: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謝謝您,金先生

留那麼多成人童話在我們身邊

此生就此別過

江湖路遠,您慢慢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