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投資106億元愛康光伏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

今年以來,湖州市圍繞“穩增長”目標,通過戰略引領謀項目、聚焦產業盯項目、領導帶頭抓項目、搭建平臺聚項目、創新載體推項目、深化改革促項目等6項舉措,有力推進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成效顯著。

一、主要成效

(一)大項目多。今年1-9月,該市新引進了總投資326億元的吉利新能源整車和自動變速器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的中車新能源商用車項目、總投資117億元的安吉海遊天地項目、總投資115億元的遊俠汽車項目、總投資106億元的愛康光伏電池項目等一批項目,新簽約百億元以上項目8個、50-100億元項目8個,完成公司註冊12個,已開工4個。

(二)省重點重大項目多。截至9月底,該市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省重大產業項目、省重大工業項目和省“4+1”重大項目分別有100個、23個、71個和39個,項目數分別位列全省第2、第1、第1和第4。

(三)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開工多。今年1-9月,該市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03個,同比增加65個、增長47.1%;工業大好高項目累計新開工項目123個,同比增加70個、增長132%。

二、主要做法

(一)戰略引領謀項目。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上海同城化都市圈、G60科創走廊、寧杭生態經濟帶等區域戰略以及全省“四大”建設的歷史機遇,圍繞“中國製造2025”試點、國家綠色金融改革試點等一系列國家級試點任務,深入實施“六重”工作,科學謀劃南太湖新區、滬湖綠色智造廊道建設,深入謀劃推進滬蘇湖鐵路、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湖州科技城等一批符合國家戰略導向、體現湖州資源稟賦的重大項目,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重大項目、落實到高質量趕超發展。1-9月,該市省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68.6億元和680.0億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77.5%和80.2%;30個省市縣長項目落地率達到50%,成為全省第一個省市縣長項目落地率達到50%的地市。

(二)聚焦產業盯項目。突出省八大萬億、市“4+3+N”(加快發展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健康產業和休閒旅遊四大重點主導產業,改造提升金屬新材、綠色家居和現代紡織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培育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車、特色金融等若干新興增長點)等主導產業,“按圖索驥”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先後引進太湖龍之夢、遊俠汽車超級工廠、天士力大健康、中國上市公司博覽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同時,依託龍頭骨幹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如湖州開發區以微宏鋰電池技術和產品為主導,通過集聚電機、電控、電池材料及充電設備等上下游配套產業,培育引進了微宏三期、恩馳汽車、遨優動力系統、眾幫新能源科技等一批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項目。

(三)領導帶頭抓項目。實行主要領導“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不聽彙報,直奔現場”倒逼工作法,每季度察看新開工工業項目,累計現場察看項目23次共214個重點工業項目,解決重大問題80餘個。市四套班子領導親自督查聯繫項目,每季度開展聯繫項目航拍,製成手冊,掛圖作戰,推動項目加速推進。各縣區及市級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牽頭建立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協調機制,強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落實倒逼激勵措施,推動各園區平臺“70%的人員、70%的精力”用於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各鄉鎮、街道、園區主要負責人以“見工地、見設備、見產品”為核心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狠抓重大項目攻堅,全市上下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聯動抓項目的工作格局。

(四)搭建平臺聚項目。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科學劃定南太湖新區區域範圍,加快編制總體方案和空間規劃,深入研究實體化運作機制,積極爭創國家級新區。堅持“大平臺講分量、小平臺講門檻”,把畝均投資400 萬元、畝均產值500 萬元、畝均稅收30 萬元作為重大平臺項目准入的剛性要求,嚴格執行小微企業園建設“十條意見”( 科學規劃佈局、強化設計控制、優化土地供應、簡化項目審批、加快建設推進、規範入駐和流轉、完善配套管理、加強服務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合力協作推進),上半年11 個萬畝千億大平臺拓展提升面積1.01 萬畝,建成小微企業園15個,新增標準廠房153.38 萬平方米。同時,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有效結合,建立市政府產業基金,配合各縣區產業基金,通過投貸聯動等方式,重點投向信息經濟、高端裝備等主導產業,爭取到多個項目簽約落戶。如該市產投基金投資了中國銀聯和壹點資訊項目,長興縣利用政府產業基金推動了吉利汽車、愛康光伏電池項目簽約落戶。

(五)創新載體推項目。每季度開展“互學互比互看”活動,實地考察項目,晾曬項目進度,比拼項目建設,現場考評打分;每個月召開項目招商例會,累計已召開14次;每半月研究重大項目工作,聚焦問題、分析原因、攻堅突破。同時,建立縣區政府投資項目聯審機制,成立市級“3+X”(發展改革、財政、審計以及行業主管部門)聯審小組,落實“三個不得立項”要求,對縣區當年度需立項的總投資500萬元以上政府投資項目開展聯審,累計聯審253個項目,核減28個項目,涉及投資105.6億元。同時,建立擴大有效投資通報機制,按月通報各縣區工業、交通等“6個12%”結構性指標、省市縣長項目落地率、市縣(區)長項目完成率、“最多100天”實現率、“標準地”出讓佔比等情況,不定期督查投資進度偏慢的縣區、部門和項目;建立部門投資統計會商機制,每月比對項目,定期進行會商,抓好項目入庫。

(六)深化改革促項目。全面實施“標準地+承諾制+一窗代辦”改革,不斷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紮實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1-9月,該市“標準地”出讓宗數佔比95.4%、面積佔比97.5%,均居全省第1位;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100天”實現率38.46%。同時,率先在全域開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的“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今年1-9月,累計排摸各類“五未”土地97042畝、消化處置61851畝,保障了吉利新能源汽車等785個優質項目及時落地。

浙江發改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