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相关伦理学问题及遵循原则的初探(上)

外科手术相关伦理学问题及遵循原则的初探(上)

文章来源:中华外科杂志,2018,56(10)

摘 要

现代外科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外科学近几十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损伤控制外科、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等理念与日俱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等已不再新鲜。外科手术越做越精细、技术越来越成熟,外科医师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医学各专科的共同语言,医学伦理学比以往更有必要被提及和强调,理解它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能使外科医师更好地找回外科手术的初心。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外科手术的共同原则,与成长中的青年外科同道共勉。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外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快速发展且日益细化的学科发展背景下,不同专业的外科手术之间是否还有共同的语言?忙碌的手术刀下,我们是否需要再次思考外科手术的"初心"?为了更好地把握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我们就这个似乎抽象而又富含哲理的医学伦理学问题进行相关细化并展开探讨。

一、学科细化是否还有共同语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医学一级学科有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临床医学作为其中分支最多的医学一级学科,它所涉及的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均是各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最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又分为14个三级学科,普通外科学作为其中之一,在许多大型综合医院又被细化为更多的亚专科。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普通外科已分出11个亚专科。

外科学学科细化是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是外科技术不断进步的有力佐证,也是疾病得到更专业化诊治的必要条件。然而学科细化也带来了一些显见的问题,二级学科之间、三级学科之间、更细化的亚专科之间,似乎彼此变得"陌生"了。以肝脏肿瘤患者为例,对于同一名患者,肿瘤内科医师、肝胆外科医师,甚至消化内科医师,有时会出现莫衷一是的治疗方案;再如盆腔或腹腔巨大肿瘤患者,病灶常累及多个器官,涉及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个外科学的三级学科合作诊治,甚至还需要妇产科医师参与诊治或手术,接诊医师更会陷入一筹莫展的局面;普通外科细化后的亚专业同样面临此类问题,肝胆、胃肠、胰腺、甲状腺、乳腺、周围血管等相关的普外科亚专业不一而足,往往是各做各的事,各有不同的手术。细化的学科纷繁复杂,外科手术之间是否还有共同的语言?有病变的器官之间是否还有关联?作为完整统一的机体是否还能统筹考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医学伦理学是共同的语言

约公元前400年,欧洲"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对知识传授者保持感恩之心;为所救治的患者谋利益,做自己会做的事;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违背道义乃至违法的事情;尊重个人隐私,严格保守秘密……这些行医准则,今天看来依然是值得我们时刻遵循的宝贵精神财富。

1948年,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蓝本,国际医师协会在日内瓦通过《世界医师宣言》,1年后将其确立为国际医务道德准则,此后又经过数次完善,最后修改的版本中我们仍然看到这样的语句:"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学实践","我会将患者的健康作为我首要关心的事",其中还重申了尊重前辈、善待同行、善待生命、守密等医学伦理学观念,强调了遵守人性、人道和反对基于各种理由的歧视等重要内容。

1990年,国家教委组织委托中国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沈阳药学院起草了《医学生誓言》,于1991年正式颁布并沿用至今。在此我们重温其中的三条主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使命,"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的道德准则,"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的职业精神。它是对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现代解读,也是对国际医务道德准则更精炼的概括,语言不同而意韵相通,它所蕴含的医学伦理学精神是时代更迭所抹不去的。

在外科手术不断专业化的今天,技术进步、手术器械设备更新、医患环境变迁,医学伦理学的诉求无论在外科医师本身,还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均显得更迫切和必要。正如国际权威的教科书《克氏外科学》中所指出的:"医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爆炸式更新,医疗保险体系和公共卫生管理模式的变革,医疗卫生的资本化动作,都带来新的医学伦理学问题。纵然外科是以手术为主的实践型学科,也同样面临此类问题"。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医学伦理学都是外科手术的共同语言,只有时刻把握这一共同语言,才能更好地体会外科手术的原则,做好每一台手术。

(未完待续【接上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