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六传六习”树新风

——百所新时代文明传习所打造洋县新风尚

陕西洋县:“六传六习”树新风

10月26日,洋县谢村镇智果村新时代文明传习所文化传习员李建忠正在给爱好悬台社火的村民传授悬台社火技艺。记者 李羽佳摄

“我妈抚养我长大不容易,现在她老了,我就应当照顾她,这样做也是为我的孩子树立榜样。”10月25日,在洋县马畅镇留村的新时代文明传习所里,村里“孝老敬亲模范”高菊芳的分享赢得了在场群众的热烈掌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人成才的设计师。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树立好榜样,身体力行地做给孩子看。”10月26日,在洋县黄家营镇周家沟村的新时代文明传习所里,退休教师何元培正在和村民交流。何元培退休后一直想发挥余热,村上成立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后,他主动当上文化传习员。

“传理论,习行动;传政策,习发展;传道德,习礼仪;传文化,习新风;传法治,习行为;传知识,习技能。”这“六传六习”是洋县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了推进传习活动顺利开展,该县计划建成传习所285所,现已统一建立了110所,并通过开展讲、评、演、帮等传习活动,把“六传六习”内容送到群众身边。

洋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路建侠表示:“我们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旨在培育讲法治、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五讲’新农民,打造理想追求美、书香文化美、社会风尚美、言行举止美、城乡环境美、富裕生活美的‘六美’新乡村。”

传习队员做引领

7月19日,洋县谢村镇智果村村主任张峰清听说县上要在各村成立新时代文明传习所,他第一个就去报了名。他说:“智果村的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可以利用传习所这个平台,在农闲时节了解家乡的优秀文化,进一步净化村里的风气。”

在智果村的第一次传习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果悬台社火项目传承人李建忠为群众讲述了智果悬台社火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并现场用模型为群众展示化妆、穿衣以及架杆安装等技巧。

李建忠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智果村的乡贤。洋县文明办主任刘震对记者说:“全县3100多名乡贤和240余名先进典型被就近分到各个传习所,他们将为群众宣讲政策、道德、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贡献突出的乡贤和事迹典型的道德模范等还被纳入新时代文明传习县级人才库,目前该人才库中已有185名群众。”

“六传六习”贴民情

庙垭村是洋县南部山区的贫困村,也是魔芋的适生区。但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田间管理不善等原因,近年来,庙垭村村民种植魔芋的收益并不高。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村里向洋县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申请派魔芋种植方面的专家到村里实地指导村民发展魔芋产业。随后,吴成敏被派到庙垭村进行科技传习指导。

吴成敏是洋县槐树关镇阳河村人,近年来,他潜心摸索种植魔芋的方法,积极钻研魔芋地套种毛苕、魔芋地套种板栗增收的新方法。“我种魔芋不除草,在魔芋地套种毛苕,毛苕伏在地上,既能捂死一般杂草,腐烂后又可当魔芋肥料。”吴成敏和村民分享他的种植秘诀。

庙垭村群众张新成开心地说:“这样的传习活动真好。专家既了解咱这儿的实际情况,又能针对我们的具体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目前,洋县有以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为主的政策传习员队伍、以乡贤和道德模范为主的道德传习员队伍、以退休干部和文艺骨干为主的文化传习员队伍、以民警和包村律师为主的法治传习员队伍、以农技专家和致富带头人为主的科技传习员队伍。

“这5支传习员队伍与新时代文明传习县级人才库成员资源共享,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新民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刘震说。

“点单”服务暖人心

黄金梨产业是洋县洋州镇草坝村的支柱产业,黄金梨是相当一部分村民致富的“金蛋蛋”。随着黄金梨的走俏,村民对梨树愈加爱护。当发现挂果后的梨树枝条变形严重时,村民想到邀请梨果专家在农闲时指导村民给梨树“整形”。

“摘完梨子后及时给梨树‘整形’,是在帮助梨树加快‘产后恢复’,为来年结出好果子做准备,这技术实用,咱用得上。”参加传习活动的草坝村群众刘小刚和乡邻们讨论着。

洋县推行“派单+点单”传习服务,每个传习所设定一名负责组织联络、开展传习活动的管理员。传习所管理员广泛征求并汇总群众意见,向洋县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报备传习需求,由县里及时协调派出传习人员。刘震说:“群众‘点单’,县上‘派单’,很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洋县创新探索多种传习形式,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让传习活动既源于群众,又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服务,真正把传习所打造成“人人都爱来、没事就想来、来了不想走”的群众学堂。一批群众自编自演的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以及“传统经典亲子诵”“邻里纠纷大家评”“家风故事我来讲”等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好评。(记者 李羽佳 见习记者 张校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