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現實意義——四得

作者:銀代仁(著有《管理密碼:源起市場,贏在職場》)

有網友經常問我類似的問題,讀書的用處到底在哪裡?

感覺隔壁村的王小二,沒見人家讀幾本書,反而事業風生水起,於是就開始懷疑起自己的三觀來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說讀書的現實意義。

【1】

書在哪裡?我認為“書”至少存在以下三重境界:

第一層境界,在校園裡,在課堂上。

這個道理就不多講,我等70年代的人,很多都是通過“讀書”考上大學,從而改變了一下命運。

第二層境界,離開校園,在工作中。

這個就是隔壁王小二事業輝煌的原因。也是很多人在校園裡成績優秀,畢業後反而表現平平的原因。毫無疑問,在工作中需要的“讀書”和學習更多,更具有現實意義。所以說,走出校園之後的“社會大學”才是真正的大學,沒人給你一紙文憑,但社會將給你最真實的回饋。

第三層境界,除了工作,還有生活。

為什麼有的為人處世自然通達,為什麼有的人處處碰壁擱淺,為什麼有的人春風得意馬蹄疾,為什麼有的人忙忙碌碌亞歷山大.......這就是生活的“書”,第一層的“學習”、第二層的“工作”,只是我們第三層“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讀書的現實意義——四得

【2】

何謂“四得”?

認得真!

一曰,認得真切。因為有了讀書學習的知識積累,當機會來臨時,你才有正確的判斷——不會把假的看成真的,不會把虛的看成實的,不會把無的看成有的......二曰,自己可以真正的擔當。譬如有上級見你表現優秀有意提拔你,這是個好機會,但你知道自己真實水平,知道自己之前準備不充分,就不敢上去。即便硬著頭皮上,也是不能認真的。

看得清!

就是看的清楚明白,不至於模模糊糊,不至於模稜兩可,不至於稀裡糊塗。看得清,你就可以“穩-準-狠”的採取下一步行動!

跟得上!

我們多次說過:愛學習,年輕態。一個人真正的衰老,是從他不再熱愛學習那一天開始!不學習,你就跟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不讀書,你的知識就沒法更新迭代。看看身邊的大爺大媽們,不少人因為不願意學習,當其他人用著智能手機暢快交流的時候,他們還只能用著老人機。至於不少老人反對滴滴打車等新生事物的時候,背後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學習,因此沒有跟上。

抓得住!

機會,往往稍縱即逝,猶如奔馳的列車。天時、地利、人和,幾個變量同時疊加在一起,這遠比30年一遇的“三星一線”天象奇觀還要少見。

綜上,此四項功效,非機會不能彰顯,非寧靜不能致遠。老銀謂之讀書“四得”!

順便說一下,四川有句俗語——要得。什麼意思呢?就是對自己要有要求,才能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