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5個教育心得可有效地為您解憂

有一位父親向我求助,說他因孩子上網很苦惱,他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

像這樣迷茫的父母我碰到很多,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陪孩子健康長大?

我不僅是一位平凡的心理學工作者,我更是一位母親,我把這5個教育心得分享出來,希望給更多的人以幫助。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家庭教育觀

第一個教育心得:找回泯滅的童心

有個叫海的男孩,媽媽是醫生,爸爸是老師,有著幸福的家庭,父母都很愛他。海在爸爸的學校讀書,今年12歲,讀初中了。可是因為爸爸是學校的老師,海處處都不自由,因為爸爸告訴他,不要給他丟臉,不要給他惹禍,對他要求很高。海一天也不快樂,很多老師也都很關心他,因為他是老師的孩子。海就很壓抑的上學,他無法和爸爸媽媽談心,因為回家就是老一套,爸爸就只說他所在的班級某某多優秀,好像永遠都看不起海,所以他很苦惱,也很自卑。他越來越內向,不再和別的同學交流,很自卑。

有一天他再也呆不下去了,他選擇了逃學。這下可惹惱了爸爸,簡直就是發瘋了,海知道他爸爸會狠狠的打罵他,所以他躲在網吧裡,過了一天就又一天。他不敢回家。可在家生氣的爸爸從此認為兒子一錢不值,一無是處了。海在網吧呆到第二天,因為餓和精神透支昏倒在網吧。網吧老闆送到醫院,並通過警察部門才找到了海的父母。

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們是否認為海是個壞孩子呢?我想如果把這個故事搬到熒屏上,看到這個故事的人,都會感覺海是多麼可憐,海是多麼委屈,海是個好孩子。而這位爸爸就是因為太理性,多是從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看待孩子,所以導致孩子有很大壓力,導致孩子自卑,導致孩子逃學。

如果我們作為父母,能夠想想孩子逃學的原因,能夠和孩子靜下心來溝通一下,我們是否可以更多的瞭解一下孩子的內心呢?瞭解了,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幫助孩子。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只會罵孩子,只會打擊和批評,這樣不但無法讓孩子獲得進步,反而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想想我們小時候,我們受到父母批評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吧,或者我們在單位,受到領導批評時候的感受。沒有任何人願意聽批評自己的話,都希望多些鼓勵,多些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動力,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前進的希望。

找回泯滅的童心,從孩子的視覺去看待孩子的言行舉止,才能理解孩子。無論孩子發生了什麼,你只有懷著童心去看待,你才能明白孩子的苦衷,理解了,你才能用你的大手牽好孩子的小手,才能協助他解決他的困難,超越他的弱點和侷限。理解孩子比打罵所能起到的教育效果還要好。時代不同了,不是打罵能夠教育好孩子的時代了。

很多孩子討厭父母拿家長的權威來教育他們,甚至不講道理的要求他們絕對服從父母。比如很多父母經常說這句話“你是我生出來的,你必須聽我的。” 你越強調權威,孩子就越有牴觸情緒,在之後的歲月裡,孩子離父母的心就會越來越遠。

我正是懂了孩子的這個心理特點,我有了孩子以後,我和孩子之間一直努力地保持著平等關係,我從不用媽媽這樣的權威來讓孩子絕對服從我,我如果錯了,就給孩子道歉,絕對尊重孩子,媽媽或者爸爸絕沒有理由不講道理。

雖然是中年人了,但是您可以回憶下小時候多想想小時候如果受了委屈也不敢和父母說的時候,多想想孩子時代的單純和幼稚,那麼你就會發自內心地理解你的孩子,然後才能學會和他們做朋友。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第二個教育心得:給孩子自由

洋洋10歲,讀小學四年紀了。媽媽每天接送洋洋上學和放學,晚上吃完飯,洋洋就要寫作業,然後都是媽媽陪著寫作業。媽媽偶爾不在家,洋洋就不想寫作業了。媽媽很煩惱,一離開孩子就不寫作業,這可怎麼辦呢?

媽媽在苦惱的時候曾經求助於我,並帶來孩子和我交流。洋洋對我說他媽媽管的太多,總是要求他這個,要求他那個。

他還對我說:“阿姨,你真好,我從來沒有見過和你一樣懂小孩的阿姨。”

孩子喜歡動畫片,我都知道,還看過,洋洋很驚訝,和我談的很投機。無論是談學習,還是談他喜歡的玩具,還是他的好朋友,洋洋都願意告訴我他的心事,並且還願意和我做好朋友。

他的媽媽很吃驚,她從來沒有聽到過孩子的心裡話,原來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無窮,原來他們的小腦袋裡什麼都懂,真的不能小看了他們。

洋洋告訴我,就是因為媽媽總陪著他寫作業,他就感覺作業好像給媽媽寫的,給老師寫的,他就一點也不喜歡寫作業了。反正是給媽媽寫的,她不在,自然就不用給她寫了,連她都跑出去了,我還寫什麼呀。

聽了洋洋的話,這位媽媽真的明白了,她替孩子承擔的太多了,她總是擔心孩子寫不完作業,她把孩子的責任都承擔了,孩子就不用做什麼了,反正有媽媽為我想著呢。

這樣教育孩子,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性呢?我們要學會放手孩子,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去走路。就好像一個人趕著一群鴨子走路,我們發現哪個鴨子走偏路了,我們就趕一下,平時只需要讓他們自己順其自然的走就可以了。如果你時刻都注意孩子,盯著他,限制他自由走路,就會導致他永遠找不到屬於他自己的路。因為他自己不會走,只有趕才會走的話,他就永遠無法獨立。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第三個教育心得: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往往很多家長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自然重要,但是關心學習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大林是一名初二的學生,他很喜歡打球,有一天他在操場打球,因為太投入沒有聽到上課的鈴聲,結果上課遲到了。

他本來是個很好的學生,老師因為他的遲到,把他的座位從前排調到了後排,並批評了他。但他感覺自己不是故意的,所以很傷心。他回家後告訴了媽媽這件事,媽媽不但沒有幫助他排解心情,合理的認識問題,反而對他又是一頓打罵,說他太貪玩了。

他在老師和家長的批評下,越來越感覺學習沒意思,既然大家說我貪玩,那我就好好玩吧。從此他就天天找時間逃課,繼續去打球。

直到他媽媽帶著他來找我,我聽了孩子的委屈,通過和他溝通,幫助他排解了心理的委屈,他才不再鬧情緒,重新找回自信,重新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去。

所以從這個例子看,我們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有了自尊才能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才不會逃學逃課。如果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他就沒有了進步的激情,也就不願意向上而是向下了。

孩子是多麼渴望家長的一句鼓勵啊,哪怕一句,他都會上百倍的努力學習。每個人都是這樣啊,誰不想多聽一些好聽的話,尤其在犯錯誤的時候,誰都喜歡得到理解,得到原諒,得到鼓勵。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那就是賞識性教育。多去關注孩子的優點,你關注優點多,孩子的優點就會保留,就會繼續創造更多的優點。如果你關注的多是缺點,你越生氣,越罵,孩子越不爭氣。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第四個教育心得:孩子上網的問題

很多家長對孩子上網的問題都很苦惱,就孩子上網問題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呢?

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學校也都開展了電腦課,不讓孩子接觸電腦,讓孩子是個電腦盲,這個不現實,也不實際。同時對於孩子來說,長大了都要用電腦工作,什麼單位都是電腦了,孩子一點不懂,對孩子來說也影響他們的發展。

我想到大禹治水,堵截的方式只能讓洪水更猛烈,只有採用疏導的方式,才能細水長流地解決問題。

我之前認識一個孩子,他們學校的一款學習英語軟件因為病毒無法正常運行了,當老師在課堂上無能為力時,他跑到講臺上三下五除二就幫助老師解決了難題。全班同學都稱他是“電腦之王”。因為這個他特別自信,在老師同學的佩服眼光中他的學習也越發優異。

後來聽這個孩子的爸爸介紹,這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瘋玩電腦,他爸爸沒覺得這是缺點,而是想到他兒子或許有電腦方面的才能。

於是他帶著孩子去了一趟北京中關村,讓孩子見識了IT業的一些發展和前景。又帶著他去了一趟國內頂端的某科技公司,在那所大樓裡,孩子發現玩遊戲實在是太小兒科了,別人發明的遊戲,他去玩,別人在掙錢,他卻浪費了時間和青春。這個想法從此改變了他。

於是他回家後開始自學微軟方面的科技知識,並發現電腦知識無窮無盡,他開始入迷地研究起互聯網,他的目標變化了,不僅是玩,還確定了未來的夢想。

通過這個孩子我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自願墮落的,家長如果一味打罵,反而更會導致他去迷戀網絡。如果我們能理解孩子,引導他利用好計算機,看看他到底喜歡什麼,幫助他建立夢想,也幫助他打開世界電腦的科學大門,多慢慢引導孩子,或許他的貪玩也能創造出芬芳的前程。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Cute three years boy with laptop isolated on white

第五個教育心得:認識孩子的逆反期

在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2~5歲和12~18歲分別有兩次特殊的發育時期,表現為愛發脾氣,急躁,不聽話,不願讓父母干涉他們的事。以這種逆反為特點的表現,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抗期,也叫逆反期。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孩子逆反期的心理特點吧。

⑴第一反抗期:2~5歲

這時期孩子主要表現出什麼事都要自己做,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讓他做,就會哭鬧,急躁、不聽話、打滾,反抗。儘管這種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現的程度不同,但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面對孩子的反抗,家長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地採取粗暴態度,常導致孩子更會強烈的反抗,如果父母不懂兒童的心理發展知識,認為必須把孩子的“不聽話”硬性糾正過來,結果會壓抑孩子性格的健康發育和發展,比如孩子出現退縮、孤僻,膽小,怕事,敏感,多疑等等心理特點。

科學的方法是,家長採取迂迴戰術,在孩子“不聽話”時,保持冷靜,讓他反抗,順著他,然後等他冷靜下來,再通過說服、引導使其順利渡過反抗期,這樣才是科學的方法。

⑵第二反抗期,又稱為危險期:12~18歲

此期孩子已進入青春發育期,生理不斷髮育,心理卻跟不上生理的發展,成為半個小大人。而且他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常常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很成熟了,是大人了,一方面自我意識突飛猛進,一方面又無法做到真正的斷奶,因此他們常常為此焦慮,情緒不穩定,內心衝突大,而出現逆反心理。

據統計,此期若不能順利渡過,常導致各種心理障礙。面對青春期的叛逆,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原則和第一逆反期是一致的,要採用迂迴戰術,而不是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這種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心理表現,性格越明顯,越有稜角的孩子其實更聰明,更優秀,如果父母學習與他們的溝通方式,對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將會打下最豐厚的精神基礎。他的一生都將感謝青春,因為逆反,所以自信,因為逆反才敢獨立,因為青春才敢闖蕩世界,未來在他們心裡才是光明的。

由此可見,父母要正確地對待孩子的青春期,積極引導和幫助孩子順利渡過,為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年人的焦慮,排名最前的是“教育孩子”,這5個教育法真解憂

通過整理家庭教育的資料,我自己也深深感觸教育孩子是門非常大的藝術。每家的孩子,情況不同,我這裡希望讀我文章的朋友能夠給您一些參考和幫助。

教育孩子就像我們種植小樹苗一樣,那不是一天的功夫,而是在長期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家長也要成長自己,並採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不斷探索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不管是哪種教育方式,我自己都下決心一直要做孩子一生的朋友,也許我給不了孩子多少物質財富,但是我爭取給孩子巨大的精神財富,這是我作為母親最大的心願。

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如我一樣愛孩子,但是如果愛的方式不對卻會導致對孩子的傷害,所以我們要愛得正確,愛得科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陪伴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做好父母不容易,與其焦慮,不如一起學習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