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程式設計師節」觀察:數位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題記:程序員在路上

10月23日,霜降,北京開始寒風拂面。一些在業內摸爬滾打數年的程序員前一天晚上並沒有加班,因為要趕早上到西安最快的一班高鐵。

跨越近1100公里的距離,他們不為旅行,也不是為了西安高於北京10℃的宜人氣溫,而是要去參加一個屬於程序員的節日,為期三天。“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在當天晚上有一個入城儀式,他們要留出一些時間精心打扮一番。“要盛裝出席啊”,程序員K先生對恰好在同一趟列車上的釘科技小灰說,這就是村上春樹所說的“儀式感”。

“全球程序員節”觀察:數字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圖:10月23日晚的入城儀式

入城儀式的時候,站在釘科技小灰旁邊的程序員O先生顯得頗為激動。給自己起了“不醉”這個花名的他,因為連續的幾個項目已經許久不曾飲酒,而在來之前,他說他“豪飲”了三瓶西安產的青島。看著周圍那些他見過或者沒見過,叫得出或者叫不出名字的同行,本就是西安人卻在北京漂泊多年的他,想大聲唱鄭鈞那首《長安,長安》,卻最終沒有開口。

“任何一個不相關的動作都有可能破壞現在美好的氣氛”,他說,“就像任何一個小小的錯誤都會摧毀一段代碼”。這個時候的O先生像個詩人,帶些李白的灑脫與隨意,還有些杜甫的剋制和憂鬱,他可能寫不出那種能登上“大唐排行榜”的詩,但意蘊到了。

這就是釘科技小灰知道的程序員,並不是傳聞中那種高度眼鏡、格子襯衫和不諳世事。能把他們湊到一起的這場活動應該也很有趣吧,釘科技小灰當時想。如果現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答案當然是:沒錯。

[ 釘科技綜述 ] 傳統與現代交織,歷史的厚重在科技的加持下變得飄逸靈動,這就是西安,一座致力於成為“數字絲綢之路”新起點的城市。全球程序員節又一次在此收官,這已經是第二屆,無論從規模、內容還是一些具體而微的細節,這場程序員的年度盛事都在變得更加成熟。因為這份儀式感,西安也許會成為程序員心中的“聖地”,就像鹿野苑、耶路撒冷或者麥加。

“數字世界 碼動未來”,這是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的主題。通過幾天的見聞,在釘科技看來,未來,程序員將不僅僅是一個職位名稱,而是一種被共有的身份,因為,一個“數字世界”正在被更充分地塑造,人人都要有“碼動未來”的能力。

“全球程序員節”觀察:數字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圖:第二屆全球程序員大會現場

全球盛會:數字化的生活,代碼是世界通用語

如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所描述過的那樣,生活的數字化加速在全球展開,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正在經歷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變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生態圈的形成,重塑商業格局,也重塑商業思維。在這個重塑的過程中,程序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國的程序員並不排斥做“幕後英雄”,但他們也需要他們生活的儀式感,需要這份儀式感帶來的滿足感,至少是一份“小確幸”。村上春樹在《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中創造了一個叫做“小確幸”的詞彙,指“微小但確切的幸福”,“沒有小確幸的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

給程序員儀式感,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更好地去認識這個群體的價值,在釘科技看來,這是全球程序員節的重要意義之一。全球程序員節的實際行動是超預期的,因為它的範圍是“全球”,它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全球程序員節”觀察:數字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圖:10月24日晚的全球程序員節嘉年華

除西安之外,在中國的北京和南京,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在美國的硅谷……都有著全球程序員節的分會場:西安、北京、南京,那些年輕的程序員們按照“1024程序員日”的傳統身著白衣,“王碼五筆”的發明人王永民等“傳奇程序員”則陪伴著他們;班加羅爾分會場則有著寶萊塢般的氛圍,程序員們載歌載舞,儼然是一場歡聚Party;硅谷分會場中的各位則正裝出席,有些誤入時尚發佈會的既視感……主論壇之外,10月24日晚的“全球程序員節嘉年華”讓更多來到西安的程序員有了更深入的參與感。

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寫道,因為代碼的出現,“一種前所未見的共同語誕生了,人們因此跨越國界,互相瞭解。今天在學校裡上學的孩子,都有機會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這些孩子很快就領會到,瞭解一個程序,意味著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了解,而不是僅僅從一個角度出發。”

代碼是世界通用語,也只有全球程序員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實現弘揚數字工匠精神,推動軟件產業發展的願景,讓人類在數字世界中享受美好生活。程序員有國籍,但代碼無國界,作為一場全球盛會,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充分展現了它的國際視野,就像西安這座城市開放她的包容胸懷。

斜槓人生:數字世界需要程序,也要場景落地

代碼、程序、軟件的確在塑造數字世界,同時重塑現實世界,使其數字化,幾乎所有人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不過,任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都不能僅依靠代碼、程序、軟件來完成,任何人都不僅僅存在於數字世界之中,數字世界仍是現實世界的“倒影”,只不過呈現方式有所不同。

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除了提供感性關懷,帶給程序員儀式感、釋放自身的強烈情感(比如群體認同感)之外,更多的是提供理性探討的場所,這種探討,不僅是關於信息技術,關於代碼、程序、軟件,也關於實體經濟、關於場景、關於非數字世界的生存狀態。

釘科技認為,給程序員儀式感,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更好地去認識這個群體的價值之外,讓程序員更好地瞭解自身、瞭解周邊的世界,是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全球程序員節”觀察:數字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圖:“數字世界 碼動未來”

數位演講嘉賓都談到,程序員應當有更廣泛的關注領域、跨界的思維,最好是在服務的領域成為專業人士。釘科技就此想到了“斜槓青年”一詞。“斜槓青年”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核心是跨界的思維和能力。

當今的程序員,其實有著成為“斜槓青年”的天然需求,因為幾乎所有的軟件與應用都需要與真實的場景相結合,僅有編程的能力,很有可能會脫離用戶的真實需要。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不僅有關於軟件產業、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分享,也有對創新、經濟、教育、設計思維、物理、哲學等話題的探討。十年程序員老兵M先生告訴釘科技,參加了兩屆全球程序員節,每次都在知識方面有新的收穫。

數字世界需要程序的力量,但程序並不萬能。正如中軟國際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宇紅所說,軟件業在未來的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走向C端和B端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落地真實場景,如何解決世界問題。這樣來看,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帶給程序員群體更多跨界思維,也是當前推進軟件產業發展的關鍵。

全民行動:8歲到80歲,人人都可以是程序員

“數字世界 碼動未來”,如果代碼是世界通用語,與每個人的未來息息相關,它就有必要被更多的人掌握;如果程序員本身需要跨界,更深入地瞭解其它行業的知識,其它行業的從業者也可以用信息技術來“武裝”自身,因為這種互通有無,最終可以讓用戶的體驗值“最大化”。

雖然在具體能力和最終的操作結果上可能有差別,但編程可以也應該是一種通識教育,在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的大部分主論壇上,都有演講嘉賓在表述這種觀點,畢竟,在數字世界,程序將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釘科技認為,普及編程知識,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掌握編程能力的意義,致力於至少讓基礎的編程能力被更多的人掌握,這是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的又一個重要意義。

“全球程序員節”觀察:數字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圖: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年長程序員”若宮正子

不妨看一下第二屆全球程序員節參與者的年齡跨度:最小的5歲,能夠比較清晰地談編程思路的男孩8歲……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年長程序員”若宮正子83歲。從5歲到83歲之間,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大量”的程序員群體存在,之所以加上引號,是因為這個數量相較於全球的人口,依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身著以Excel繪圖為搭配花紋的漢式短上衣的若宮老人在臺上講述了她與計算機編程的緣分,她的故事雖然簡單,卻有感人的力量。她60歲學習使用電腦,82歲開發出自己的第一款移動端遊戲,參加WWDC,被蘋果CEO庫克點贊,還跟他探討了一些關於老年人智能手機應用缺少的問題。

她在用她的故事說明,編程並不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情,而在日本,編程正在成為一項通識教育,惠及更多青少年。同樣在此次的全球程序員節倡導青少年編程教育的還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全民計算機教育”運動領導人丹·葛西亞以及美國Yoli公司創始人郎龍傑等。

其實不僅是作為未來希望的青少年,每個人都可以是程序員,或許也只有這樣,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生活才會實現。而從普及編程知識的角度來看,如果全球程序員節可以堅持下去,當全民編程實現,其也可以是一場全民盛會。

給程序員儀式感和表達自我的舞臺,讓其他人更好地瞭解這個群體;為程序員打開跨界思路,關注周邊世界,瞭解用戶的真實需求,並用更多層次的知識體系完善能力;令更多的人瞭解到編程能力的意義和樂趣,推進編程從專有技能向通識教育延伸……以上三點,都在體現全球程序員節更好推進軟件業發展,讓更多人享受數字經濟時代紅利的初衷。第二屆的全球程序員節已然收官,但後續的精彩還將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