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的《X夫人》(Madame X, 1884年)

在我們對各類秀場中,腥紅地毯上飄過的那些形形色色、赤膊上陣明星或模特們見慣不怪後,再次端詳這幅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X夫人》時,就會發現這位身著緞面黑裙、露出粉肩的高冷夫人,保守得有些可憐。

壹 1884年巴黎沙龍“醜聞”

畫中的模特——“X夫人”於1915年去世。第二年,大都會博物館就從畫作者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年) 手上買入了此畫。

將這件跟隨自己多年的作品出售給大都會博物館時,60歲的薩金特給博物館館長寫了封信,表達他對這件作品的喜愛:“這是我所完成的最好一件作品”。人們也常常引用薩金特這句話,來證明他33歲時在巴黎的那次衝動是一次正確的冒險,儘管這讓他付出了聲名狼藉的代價。

在1884年的巴黎,所有評論家和藝術家都將目光聚集在這位X夫人的右肩上。

現在我們看見的這根穩固的、珠光寶氣的金屬吊帶,是薩金特後來加上去的,並且將右邊遮掩胸部的黑裙也向上提了一點。據現收藏於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的一幅和原作同樣尺寸的習作,我們可以看出,薩金特本來就沒打算為這位夫人加上這條金屬帶子,但它是一個及其重要的物件——有了它,女主人的意識形態就在合理的道德規範內;若是沒有它,則會被當時的巴黎人看作淫娃蕩婦。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1884年的習作 收藏: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高特魯夫人原作照片(傳)資料來源 網絡

將此作賣給大都會博物館之前,畫作的名稱是《高特魯夫人》。高特魯夫人全名為:維吉尼·阿梅利·阿維尼奧·高特魯(Virginie Amélie Avegno Gautreau 1859-1915年),她出生於美國中南部、墨西哥灣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這個州的名字起源於17世紀的法王路易十四,到了1803年,拿破崙將整個路易斯安那的法屬領地以每英畝4美分的低價賣給了美國,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如今的路州依然深受法國文化的影響,部分地區仍通用法語。在19世紀中期,更是如此。

畫中這位女士的家族本來是移民美國的法國後裔,在8歲時她和孀居的母親移居巴黎,在那裡接受教育。日後,她嫁給了法國銀行家皮埃爾·高特魯(Pierre Gautreau)。因為她的美麗和高特魯先生的富有,她迅速成為巴黎社交圈內有名的美人。而她本人,似乎除了美麗之外也會用一些手腕提高自己社交能力,英國人對這樣的美人有一種說法:“professional beauty”。

對高特魯夫人仰慕的藝術家不在少數,人們都排著隊地想請她作模特。畢業於哈佛的美國印象派畫家,愛德華·愛默生·西蒙斯(Edward Emerson Simmons 1852——1931年)此時也正在巴黎學畫,就加入過對高特魯夫人仰慕者的行列,“無法停止對她的追蹤,就是追逐一頭鹿一樣,”他曾如此描述說。(西蒙斯是美國日後美國印象派十人幫的畫家之一,有關介紹可參閱本號文章《百年前的美國城市——柴爾德·哈薩姆之印象》)

已經在巴黎藝術圈小有名氣的薩金特,此時也向趕集一樣加入了這隻仰慕隊伍。薩金特託一位朋友給夫人代話,表示自己很想為她畫肖像,而自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他們之間合作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為高特魯夫人的美麗致敬。

薩金特那時已經有不斷的委託訂單,他之所以主動選擇高特魯夫人做模特,除了藝術上的考慮,更多是基於現實的功利,他刻意製作了尺寸足夠大的畫布(234.95 cm×109.86 cm),為得是確保這幅作品在擠滿各種作品的沙龍牆上,出盡足風頭,引來眾人的圍觀。薩金特希望藉此為自己肖像畫生意做一次品牌推廣,他可以提高自己今後委託訂單的佣金。

此時的美國人薩金特,在巴黎確實獲得了一些成就。他在由官方——學院——沙龍組成的這個舊體制中逐漸打開了局面。在19世紀80年代初,他的畫作已經常在沙龍展出,這些肖像大多是女性肖像,受到了正統學院派和僱主們的積極評價。這些作品包括1880年完成的愛德華·帕裡隆夫人(Madame Edouard Pailleron 1880年),以及1982年完成的愛德華·達利·博特的女兒(The 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等等。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愛德華·達利·博特的女兒 1882年

雖然高特魯夫人拒絕了很多畫家類似的要求,但是在1883年2月欣然接受了薩金特的邀請。她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對薩金特的名聲有所耳聞,更有可能是因為自己與薩金特同樣是美國僑民,他們之間的合作是成功可以為彼此在法國社會中獲得尊重。

薩金特與高特魯夫人的創作活動始於1883年的冬天,但這位夫人經常被各種社交活動分散精力,同時她也不願意坐在那裡讓畫家為她寫生,畫作沒有什麼進展。到了夏天,高特魯夫人建議薩金特去她位於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莊園為她創作,這年6月,薩金特前往布列塔尼莊園,為正式的創作繪製了一系列鉛筆、水彩和油畫的習作。這些習作和素材一共有30多幅。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為高特魯夫人所做的習作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為高特魯夫人所做的素描稿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為高特魯夫人所做的素描稿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為高特魯夫人做的素描稿

從以上保留的這幾幅習作中可以看出,薩金特和這位夫人一起,試圖擺出各類姿勢來突出她的美貌,但他們似乎都發現了一點,就是她的側面最具魅力。這幅幾近完成的《乾杯的高特魯夫人》(Madame Gautreau Drinking a Toast 1883),薩金特展示了更加寬大和隨意的筆觸,有些受印象派影響的痕跡,雖然描繪了她的另一個側面,但薩金特還是在努力展示她的頭部輪廓和裸露的手臂。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Madame Gautreau Drinking a Toast 1883年

這個漫長創作過程令雙方都有些不快,高特魯夫人在布列塔尼莊園也有不斷的社交活動,並且還要照顧她四歲大的女兒,薩金特無可奈何,夫人那“無法描述的美麗和無可救藥的懶惰”給他留下了印象深刻。而在高特魯夫人的回憶中,卻對薩金特讚譽有加,她認為薩金特正在創作的是一幅傑作。

在最終完成的這幅傑作中,高特魯夫人採用了側身的姿態,她的右手有些扭曲地按在桌子上,薩金特刻意讓他的模特採取這個有些彆扭大膽的姿勢,可能是為了突出她那挺拔高貴的鼻子和姣好的頭部輪廓,同時也讓她美麗的肩膀和脖子更充分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她頭頂著一顆小小的銀色月亮髮飾——這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標示,與她這種“貴族式的蒼白”皮膚相互呼應,據說這顆小月亮可能是來自高特魯夫人的授意。在整體昏暗的背景中,這位夫人白皙的皮膚散發出神奇的光芒。薩金特在對“貴族式的蒼白”皮膚的描繪上下足了功夫,為了達到他所想要的調子,他用了鉛白、玫瑰紅、硃紅和象牙黑來表現細膩而豐富的色調。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高特魯夫人 細部1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高特魯夫人 細部2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高特魯夫人 細部3

雖然這兩位美國人為創作完成這幅畫做了很多努力,但換回的反響卻讓他們始料不及。

這幅畫在提交1884年沙龍後,人們普遍對它感到震驚,評論家們從這幅畫中看到性暗示的意味。刊載在費加羅報上的一篇文章評論說,裹住這位女士身軀的長袍,右肩上的帶子掉了下來,這完全是色情的暗示。不過後來也有人指責這位撰文的人不太懂這件女士的裙子,當時這個款式的胸衣肩帶只是純粹裝飾性的,完全不會擔負起掩蓋女士胸部的職責。黑色群裡內襯的胸衣本是有金屬和鯨骨結構,是不可能掉下來。

高特魯夫人的母親看了這幅畫後也相當憤慨,她要求薩金特從展覽中撤回這幅畫,但被薩金特拒絕了。這些保守的評論不僅讓高特魯夫人成為笑柄,也讓她母親和高特魯先生受到羞辱,而薩金特則在巴黎待不下去了,他因此遷往倫敦暫居,兩年後開始在倫敦定居。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1885年 薩金特在巴黎的工作室

這張肖像被薩金特擺放在巴黎的畫室最顯眼的位置,從這幅1885年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已經看出,這幅畫面在參展後不久,夫人的吊帶就已經被改過了。因為此事,高特魯夫人也暫離了一段巴黎的社交圈。但後來,但後來她仍持續讓其他畫家為她作畫。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法國畫家Étienne Courtois1891年為高特魯夫人繪製的肖像

二,遊離於大西洋兩岸的薩金特

約翰·辛格·薩金特是出生於意大利弗洛倫薩的美國籍畫家,在他20歲的時才加入美國國籍。

薩金特的父母並非意大利籍,而是正宗的美國費城人。他父親是美國費城的著名醫生,母親是費城一家富有的皮革商的女兒,也是位水彩畫家。薩金特是他們倆旅居佛羅倫薩時誕生的,這樣的生活背景使薩金特從小便學會了意大利語、英語和法語,在美術和音樂方面都表現出優異的累質和才能。

1874年,為了鼓勵他學習繪畫,他們全家遷往巴黎,薩金特跟隨巴黎美術學院的畫家卡羅勒斯·杜蘭學畫。1877年,他參加巴黎沙龍展受到讚賞,並於1881年榮獲沙龍銀獎。在高魯特夫人事件後,薩金特來到了倫敦,在查爾斯的泰德街租屋作為住家及工作室。

他經常為上流社會的人士繪製肖像,與惠斯勒和卡薩特這些同時在歐洲成名的畫家不一樣,薩金特可以稱為19、20世紀之交橫跨大西洋最有名的肖像畫家,他不僅在歐洲攪得風生水起,也被美國很多名流所推崇。在大西洋西岸,他所獲得的名聲有:英國皇家美術院成員,在大西洋東岸,他也曾經為西奧多·羅斯福、約翰·洛克菲勒畫過像。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The Misses Vickers 1884年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薩金特的女士肖像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細部1

薩金特的高特魯夫人:1884年的醜聞還是傑作?

細部2

在這些世俗的成就之外,薩金特本人卻似乎遊離於大西洋兩岸的所有繪畫流派之外。我們如果回顧一下1884年巴黎的主流藝術氛圍,就明白一些人對薩金特負面評價的理由。薩金特雖然接受過一些印象派畫家的影響,但他的肖像創作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學院風格,從古代大師委拉斯凱茲、弗蘭斯·哈爾斯等人身上吸取著已被無數人吸取過的養分。

作為現代繪畫的發源地,印象派繪畫在19世紀7、80年的巴黎創造了鼎盛時期,而後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和塞尚也在紛紛對傳統繪畫以及官方沙龍所代表的陳舊體制發起了不斷挑戰與衝擊。就連他的同胞,上文提及過的同為高特魯夫人的追隨者——愛德華·愛默生·西蒙斯也努力地將印象派這種嶄新的繪畫流派介紹到美國。

薩金特本人在肖像畫方面的成就當然毋庸置疑,這也為他帶來了諸多的社會榮譽和現實的利益,但相比他的美國前輩惠斯勒,或者同輩人卡薩特們來對繪畫語言、技法的探索方面,19世紀的薩金特的腳步顯得滯緩。

進入20世紀後,他迎來了自己的晚年,也似乎厭倦了這種畫人頭的工作,開始熱衷於水彩風景,在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後世的人們常將他的水彩與另一位美國畫家溫斯洛·霍默相提並論。晚年的薩金特曾於1890~1910年為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和波士頓美術館作壁畫。

1918年,薩金特還接受了一項特殊的工作,作為盟軍宣傳部一位公派戰爭記錄的畫家,受命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視覺記錄,有關他的這項工作,下回將向大家做詳細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