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本的一點思考

關於資本的一點思考

以前讀《資本論》,每讀到“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這部分內容時,就感到馬克思當年對資本原始積累的批判和分析真的是入木三分、深刻之至。這可能也是公眾形成“資本是有原罪的”理論上的認知根源,因為畢竟當年馬克思語境下的資本是以追求剩餘價值為其根本目的的。

而隨著斗轉星移、時空轉換,資本之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而言,其角色、力量和作用卻早已超出了馬克思當年對資本主義批判時的狹隘性、冷酷性和侷限性。這期間的變化自然有資本的改良和進步因素使然,但其根本原因還是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指導、武裝下的工作階級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所煥發出的改造社會的巨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想當年,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級階段,囿於當時的主客觀條件與環境的影響和約束,資本所呈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壓迫(剝削)的角色、貪婪的面目、異化的力量、破壞的作用,儘管其也有開疆擴土、開拓進取、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比之於其積極(善)的一面,其消極(惡)的一面卻是當年的馬克思其及追隨者們所看到的主要方面。那時候,工人們的日工作時間普遍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男女同工不同酬,童工現象也較為普遍,今天大家所習以為常的八小時工作制、雙休日製、帶薪休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則統統沒有。若是沒有當年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由其所組織起來的覺醒、覺悟了的工人階級的不斷地激烈的對資本開展抗爭和鬥爭,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資本怎會做出善意的妥協和改良,而工人們的處境和待遇怎會得到持續性的改善和提高。

看今朝,隨著資本的被救贖、與時俱進及其對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介入越來越深、越來越強,公眾看到的更多的是資本的積極(善)的、文明的一面,儘管其惡的、不文明的一面還在不成程度地存在著,但就其對整個現代文明社會的促進和形成方面來說,資本當之無愧地扮演了推動社會變革、發展和進步的催化劑的重要角色。君不見,改革開放的40年,其實從另個一側面來看也是我國招商引資的40年。而在這40年裡,國家和地方之所以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黨的歷史紅利、改革開放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以外,資本在這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力量雖不敢說是厥功至偉,但至少也是可圈可點、功不可沒的。

關於資本的一點思考

當前,在國內資本形態存在著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外商資本、私營資本、個體資本、混合資本等多元化格局下,在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金融資本、風投資本等競相迸發、充分湧流的競爭態勢下,在中美貿易戰已經開啟的營商大環境下,我們一定要更加重視和正視各類資本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尊重、支持和保護各類資本在參與市場競爭中的合法權利和權益,引導和激發各類資本主體的活力,促進資本在推動社會和人的發展與進步方面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