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下一個「千億市場」?資本、搶跑線在榨取中產家長的錢包!

在一線城市的地鐵、公交、綜藝,甚至繁燈閃耀的街市的戶外廣告,總有一個場合你能碰上培訓教育的廣告。

它們帶著一張張熟悉的明星面孔:胡歌、孫儷、劉濤、湯唯、賈乃亮、姚明等,向你打招呼。

教育是下一個“千億市場”?資本、搶跑線在榨取中產家長的錢包!

在經濟下行之際,教育愈發成了一個穩妥的投資標的。不少投資人相信,下一個千億市值獨角獸,極有可能誕生在教育行業。

那這個“千億市場”,又是怎麼開始資本的積累的呢?從幼兒園開始,誘導家長給孩子的教育上砸錢!

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5項關於幼兒園教學的治理任務,旨在改善幼兒園“小學化”這一現象。但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家長的育兒焦慮影響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很難馬上扭轉,91.4%的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搶跑”的心理。

“家裡沒個上學的,根本不知道現在補課有多貴!”“聽說補課花了這麼多錢,別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長談到補課費就開始激動。有媒體記者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校外補課,不僅加重了中小學生的校外課業負擔,更成為不少家庭日漸沉重的經濟負擔。

“現在補課費用越來越高,家長很無奈,既覺得難以承受,又感覺不得不接受。”上海市人大代表馬瑜說,“很多補課都是超前學,‘早學幾年、多學幾遍’。”

“年輕時不理解為什麼孩子要花這麼多錢,自從補課後才明白。”兒子就讀高一的胡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一對三補數學或英語兩個半小時至少1000元,大課200多元,每個月都要上萬的補課費。”她戲言,一開始在陪孩子補課間隙還去咖啡館坐坐,後來變成連杯奶茶也捨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簡了自己的開銷,全力以赴供孩子。”

《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指出,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

不可否認,禁令在規範和遏制校外培訓亂象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少違規補課、超前補課等的現象被遏制。但是從過去的禁令效果來看,依然有不少家長持觀望態度,帶孩子退出校外培訓機構的少。有文章稱,這種現象折射出單純遏制校外培訓只能起到治標之效,社會焦慮的根源仍客觀存在。

教育是下一個“千億市場”?資本、搶跑線在榨取中產家長的錢包!

升學焦慮是助推器

在家庭對優質資源的巨大需求下,課外補習機構通過花樣營銷手段引導家長的焦慮與期望轉化為付費衝動,完成生源與資金的積累。

但是,家長們並非不知道校外培訓班教學進度過快,可能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弊端;並非不知道不少教育培訓機構處於“有照無證”甚至“無證無照”的灰黑地帶;並非不知道校外培訓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學習效果難以保證。但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和升學選拔的“隱性要求”,逼迫家長們不得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與不平衡性,無時無刻不在刺痛著家長們敏感的神經。看看“名校”周邊學區房的房價有多麼火爆,就知道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有多大差別。通過“進補”來幫助孩子超常發展,求得優質學校的青睞,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多少家長揮之不去的“期待”。

教育是下一個“千億市場”?資本、搶跑線在榨取中產家長的錢包!

一些學校升學選拔時雖說是不看證書、不看盃賽,但實際上仍以盃賽證書為參考依據,升學考試也會涉及超綱內容。使家長不得不去“拔高”孩子,使之擁有更多走進“牛校”的“資本”。不合理的升學制度,不規範的選拔要求,最終把壓力轉嫁到了孩子和家長身上,讓孩子不堪重負,家長也身心俱疲。

南京的王女士說,“現在沒有盃賽了,有的叫‘調研考試’,其實相當於過去的杯賽。

一些學校雖然說是不看證書、不看盃賽,但實際上小升初數學還會考奧數題,英語還會考初中的知識,不在外面學孩子怎麼考得上?”

“上重點就是學奧數。”家長們紛紛表示。甚至在一些家長的觀點中,培訓班有無證照不重要,只要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