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小兒易虛易實,稍稍不注意,就發生脾胃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積食,積食也分兩種,一種是單純吃多了,表現為發燒、胃不和、甚至嘔吐、便秘,表現為實證;一種是本身脾胃虛弱,運化不好,即使沒有吃多,也有積食症狀表現。這兩種方法的推拿是不一樣的。

積在胃內的推拿方法是:

1、開璇璣5分鐘(複式手法,具體可搜索一下)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2、清胃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3、清大腸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4、退六腑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5、順時針摩腹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7、抖腹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7、下推七節骨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脾胃虛弱造成的積食推拿方法是:

1、清補脾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2、運八卦(順時針和逆時針同時用)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3、揉二人上馬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4、清補肺(上下來會推)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5、捏脊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6、足三里

小兒積食要看是積在胃內還是脾胃虛弱,兩種推拿手法介紹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積食問題更需要日常護理。

1不要去傷害脾胃

孩子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徵,也就是說他的脾胃正在生長髮育之中,還很嬌嫩,很容易受傷。孩子脾胃在不斷髮育強壯中,沒有傷害孩子脾胃,就是在強壯孩子的脾胃。

常見傷害脾胃的行為:喝夜奶(一週歲半以上);過量的水果(水果的量超過主食一半);喝冷飲(溫度低於40℃);吃太飽 ;晚餐的葷食佔比比較大 ;過量零食。

2適合自己孩子的飲食結構

A、父母擁有不比較的心理

孩子吃什麼吃多少量,不要與其它孩子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體質都不一樣,要採用反饋式餵養方式,日常通過大便、睡眠、精神、胃口、出汗等細節,來判斷孩子食物量和品種是否合適。這個是父母必做的功課。

B、生病時,堅決忌口

孩子生病時,身體沒有足夠能量去消化難消化的食物,所以生病時要飲食清淡,忌口魚、肉、蛋、奶、水果以及辛辣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C、主食要以五穀為主

要經常去留意孩子的飲食,要保證孩子以五穀糧食為主,蔬菜、水果、葷食等只能是孩子飲食的配角,不能搶走五穀主角的角色。

3多接觸大自然

生活城市裡的孩子,要經常去大自然走走,脾胃在五行中屬土,多多接觸地氣,適度曬曬太陽,可以強健孩子的脾胃。

4推拿保健

孩子健康狀態時,日常在家可以給孩子做捏脊、摩腹的小兒推拿,幫助孩子增強體質。

吳老師:三字經流派手法,山東喜寶兒推第一講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