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一粒枣如何做到上市

1.高考落榜去贩枣,成万元户后却亏得血本无归

1961年,石聚彬出生在河南新郑的一个小村子里。石聚彬从小的记忆就一个字,苦!他的家乡,遍地荒丘,没多少产粮,就适合种枣。粮食不够时,石聚彬也和其他人一样,“煮枣喝汤”

为了能跃出农门,石聚彬把希望都放在学习上,可1982年高考,他却落榜了。但作为村里第一位高中生,他不甘心一辈子被困农村,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村里别的没有,唯独不缺枣,那就卖枣!高考完后,他就从村委会盘下一块枣园,专职卖枣。

1986年,石聚彬从报纸上看到深圳人爱用红枣煲汤,灵感乍现。仔细研究后,他觉得去深圳贩枣,可行!于是他带上10筐红枣乘火车南下。

那时的火车慢啊,到了深圳,他的枣很多都不新鲜了。石聚彬干脆来个“买一斤送一斤”,不到一周就卖光了,尝到了点甜头。

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年石聚彬重返深圳,顺利赚了2万元,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乡亲们听说此事,全涌进他家,希望他带着大伙致富,还把他选为村长!

身背全村希望的石聚彬收了20吨大枣,租了5辆大卡车,直奔深圳,但天有不测风云!南下路上,雨水连绵,堵车不断,耽误了三五天才到深圳,枣有一半都发霉,有些直接烂掉。心急火燎的石聚彬趁着晴天把枣拿出来晒,又突如其来场暴雨,让他血本无归!

农业产业化:一粒枣如何做到上市

这一次,石聚彬亏了5万,连乡亲的面都不敢见,只好摸黑回家。第二天,就辞去村长一职,外出打工。临走撂下一句,“还不上大伙的钱,我永不进村!”

后来石聚彬去了郑州一家印刷厂,在那一干5年。肯吃苦肯学习,从搬运工一路干到副厂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存了8万元。石聚彬回到村子,挨家挨户把欠的钱还上。

村子里还是那样,遍地是枣没人买,乡亲们一穷二白。村支书问他,“能否带大家再干一次?”石聚彬二话不说,辞去副厂长,回到村里卖枣!

2.依靠创新终成功

于是1993年夏天,石聚彬毅然辞掉了副厂长的职务,返回孟庄,成立“奥星”干鲜果食品加工厂,也就是后来的“好想你”枣业前身。

这回,石聚彬花整整了4个月的时间,跑遍全国北京、上海、新疆等10多个城市,并总结出三点心得:

一、必须有品牌。由于红枣种植范围广,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可以种植,尤其黄河以北遍地都是,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强有力的品牌,很难形成规模。”

二、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市面上产品很单一,全都是没加工过的枣,每吨只能卖1000块钱,勉强保本就算不错。“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在产品上创新。”

三、必须在销售模式突破。如果仅靠种植户拉着一车一车大枣去市场上叫卖,碰上天气不好,就会赔本,“要想销量稳定,就得有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和一个好的销售模式。”

摸清了门道后,石聚彬心里有了谱。1993年底,他一口气租了500亩地,并招了50位老乡,“每人负责10亩”。

农业产业化:一粒枣如何做到上市

因为南方人注重养生,石聚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就叫“鸡心人参枣”。“别人用糖煮枣,我们就用人参煮枣”。针对南方人精致小巧的个性,产品包装上也抛弃了粗狂的大包装,改成100克的小袋包装,并把15公斤内的黄色包装箱换成了5公斤的白色箱子。

结果“鸡心人参枣”一经投放到广州、深圳等地,3个月不到,销售额就突破30万。石聚彬信心大增,他扭头从信用社借了100万,买下14亩地建厂房。

1994年春天,石聚彬去郑州跟客户吃饭,席间客户爱吃水煮鱼里的红枣,“要是没有枣核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大枣都是带核的,石聚彬一下找到了灵感,“干嘛不做无核大红枣呢?”

此后,石聚彬召集全厂10个技术员进行开发。一个月后,一款类似缝纫机的半自动去核器诞生,“可以把枣核打出来”

那年4月,石聚彬拿着2箱样品去了广交会,结果当场就被新加坡三和贸易公司相中了,一口气下了2吨的订单。

“全力生产无核枣”,结果那边三和那2吨枣还没有出厂,这边200多家全国批发商已经挤爆了石聚彬的办公室,“每吨2.6万,是普通枣的近10倍”,石聚彬也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你知道的,听说无核枣好卖,同行马上跟风就上,市面上一下子出现30多款“无核枣”,短短一个时间就无核枣的价格炒到每吨7000元。

别的厂家心花怒放,石聚彬却坐不住了,“必须另寻他路”。

3.好产品+好销售+好品牌,促企业上市

1995年十一,石聚彬去了北京。他在天安门广场周围,发现遍地都是口香糖,突发奇想,“能否把红枣做成口香糖?既能吞咽还记很环保。”一个月后,第三条生产线组装完毕,“枣片做成长条形状,放在类似烟盒的包装里”。

这一次,石聚彬决定换个玩法,不卖先送。他组织100人的地推队伍,专门去新郑机场、郑州火车站、大商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

“免费送”。等到两周后正式投放市场,结果引来市民的疯狂抢购。

此后,石聚彬便迷上了新产品的研发。1996年一年,他先后往返北京、上海69次,经常在北京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候,为了见上专家一面,他可以等一周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间,石聚彬相继开发出枣干、枣片、枣粉、枣醋等16个系列,200多种单品,申请了近400项专利。

农业产业化:一粒枣如何做到上市

4.有了好产品,如何扩大市场规模呢?

怎么办呢?石聚彬一咬牙,“自己开店!”于是,2000年春天,他在郑州纬二路开了第一家直营店,面积140平方米,并还别出心裁的给店面取了个名字,“好想你”

不过,很快麻烦又来了,“真想你”、“想念你”、“好相你”纷纷登场,甚至有些店面比真店开的还大。石聚彬火了,“打假打到底”,随即成立了专门的打假组,哪里有冒牌,哪里就有石聚彬的身影。虽说在这场没有休止的打假战役中,石聚彬失去了小部分市场,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真是假一吃便知”。这一点,没有人比石聚彬更有信心,他随便抓起一颗枣,就能说出枣的品名、产地和特性,“一看、二摸、三品尝”,石聚彬就能估摸出有多大比例是特级枣。

农业产业化:一粒枣如何做到上市华智晟远董事长石泽杰与好想你股份董事长石聚彬先生

到了2010年,“好想你”的年产量突破了1.6万吨,石聚彬也在全国500多个城市和地区开设了2000多家直营专卖店,“红枣教父”的称号响彻大江南北。

2011年5月,好想你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一举成为“中国枣业第一股”,市值最高超过110亿,石聚彬专注卖枣25年,终于成为人生的赢家。

2016年8月18日,石聚彬又搞出一个大动作,好想你以9.6亿的价格正式并购网上休闲零食品牌“百草味”,未来石聚彬在电商的路会更加宽广。

石聚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红枣教父”,但他还时常现身枣园,挂嘴边最多的一句是,“我就是一个农民。”

(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