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來了,「豬豬」都會飛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觀察到,這半年,早在幾年前已落幕的“千團大戰”,因拼多多、食享會、雲集等迅速崛起的拼團平臺,捲土重來了。

資本“攪局”:20餘家VC/PE投資,融資超10億

食享會成立於2017年12月,由原本來生活副總裁戴山輝創立,是國內首個會員制社交化的食品購物平臺。從生鮮品類切入“家庭消費場景”,食享會形成圍繞生鮮食材、休閒零食、美妝個護、家居用品四大類的新商品體系。

險峰旗雲管理合夥人王世雨在投資食享會時表示,社區社群模式在降低生鮮流通履約成本的同時,又提升了用戶獲取和喚醒的效率,解決了傳統生鮮電商中的兩大難題。因此,社區社群模式有可能造就一個常態的生鮮品類渠道。

近日獲得融資的考拉精選,是快消品B2B平臺“新高橋”孵化的社區團購項目,今年7月才在長沙正式上線。考拉精選的特別之處在於以便利店主為團購團長。

而群接龍只做拼團工具,做物流配送、不做選品、也不做售後。團長只是社區的團長,完全獨立運營。數據顯示,群接龍每天交易量約有2萬單,單日GMV已破百萬。



拼團類平臺約有百家,但獲得融資的卻不多,大都發生在今年8月。投資界根據私募通數據和網絡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較為知名的拼團創業公司約有8家,融資總額超10億元,20多家VC/PE入局,其中不乏紅杉資本中國、GGV紀源資本、鼎暉投資等一線投資機構。

銀河系創投創始人饒慧在投資考拉精選時曾分析,社區拼團擁有線下基因,能夠支持很多線上拼團模式做不了的事情,比如配送成本過高的生鮮。此外,社區拼團並非純“空軍”戰,很難在短期之內出現終局,最終比拼的是選品和供應鏈能力

隨著微信不斷釋放紅利,電商社交化早已成為了大勢所趨。粗略統計,近半年來,社交電商融資額達數十億美元。從成立三年就成立的拼多多到在籌備IPO的雲集電商,從避開電商巨頭聚集一線城市到大肆爭搶四五線城市用戶,拼團等玩法層出不窮。

拼團模式通過深度洞悉用戶的消費需求,把社交關係和產品的顆粒度打磨到極致,讓商品通過社交的方式來獲取用戶,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滿足用戶實際且有效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

拼團裂變,寶媽“扎堆兒”當社區團長

淘寶、京東沒想到拼多多會在自己沒注意的地方迅速崛起,拼多多也沒想到,自己創造的“奇蹟”啟發了更多的創業者,五環外的生意越做越大。社群營銷快速裂變,微信紅利得到了極致開發,近幾個月社區拼團也變得異常火熱。

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通過社區商鋪為周圍(社區內)居民提供的團購形式的優惠活動,促進商鋪對核心客戶的精準化宣傳和消費刺激。

在社區團購中主要圍繞社區單元逐個滲透,最重要的代表就是社區團長。社區電商消費力最強的是在二三線城市,受消費習慣和城市人際分佈的影響,社區裡的“寶媽”成了多數平臺團長的首選。

多社交、耗時少、收入高、活不累、無需考慮需要考慮進銷存等特點,使得每個社區的“寶媽”是最合適不過的純天然的KOL。寶媽們本身購物能力極強,她們可以利用熟人關係和社群進一步拓展社區流量。據悉,在二三線城市進行社區拼團生意的寶媽們一個月收入可以上萬。

據某投資人透露,寶媽們每拉進一個人進團,可從賣出的售價中獲得10%的收入。由於微信裂變式的傳播方式,這些寶媽們獲得的流量是呈幾何式增長,銷量也同樣。

果蔬基本日買,日化油鹽米月購,網紅暢銷品躍躍欲試。社區拼團像一個雪球,越滾越大,加入的人群越多,蛋糕也就越大。拉團的寶媽們不僅是銷售者,也是忠實的購買者。

還比較有意思的是,當下的社區拼團大都從生鮮切入,其創始人或是創始團隊此前大都參與過當年的千團大戰和O2O大戰。如 十薈團CEO王鵬,曾在2010創辦團購商城GO.CN,在千團大戰中殺入十強,後出任國內知名社區零售電商愛鮮蜂的高級運營副總裁。

社區團購模式優勢主要有以下四點:極致開發新流量渠道和群場景;運作模式輕,能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拓展;有價格優勢,產地直達消費者;更快速便捷,交付體驗更好。

C端驅動,可說是新電商的鮮明特徵。對平臺來說供應鏈是核心,配送是最節省成本的地方,這是投資人對於“新”電商創新的判斷,也是為什麼基於LBS的社區電商最受資本關注的地方,尤其在消費頻次較高的生鮮電商領域,社區電商可將物流成本從20%縮減至2%。

不過,社交電商的天花板也很明顯,嚴重依賴區域的社交電商,在日後的擴張道路上只能走擴展品類或地域擴張的路子,對於當前社交電商產業鏈上游玩家來說有一定壓力。

新電商:買買買到拼拼拼

本以為無法突破的BAT格局,因小米、拼多多、美團等接二連三的上市引起陣陣漣漪,而國內電商市場在巨頭之下,也暗潮湧動。

電商還有沒有機會?高榕資本合夥人張震此前接受投資界採訪時分析道:“從大消費的層面來看,消費相關的底層驅動力與新的電商形態一定會對中國各類零售業態、消費品牌、零售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的未來發展形成深遠影響。也是基於此,我們認為中國新消費領域具備長期、廣泛的創業機會與投資價值。”

拼多多上市時,泰合資本董事總經理蔣科曾分析:“拼多多的崛起,在於構建了新的零售渠道,連接了增量流量和增量供應鏈。”

增量流量不僅是指下沉人群,也指增量的消費決策迴路:購物就像硬幣的兩面,效率固然是重要原因,非效率的心理因素同樣重要,包括談資、攀比、身份感、從眾、互惠、衝動,而社交流量能夠更好的還原這些多元場景。

增量供應鏈則是指,在消費品類裂化、消費品牌分眾的趨勢下,一批具有局部供應鏈優勢、但缺乏大額市場預算的腰部廠商,由於拼多多采用了類似Costco的流量分配邏輯,因此這些廠商能在拼多多上獲得數倍於之前的訂單量,在採購、生產、物流、售後等環節獲取規模效應,從中降低的成本由廠商、消費者和平臺分享,讓消費者獲得更高性價比。

有些分析簡單地把低價拼團歸納為消費降級,其實是不準確的。低價可以來自於Hi-low策略,也可以來自於EDLP戰略,這也是每一代零售渠道都在採取的戰略,和消費升級並不矛盾。在電商發展過程中,網絡效應、數據智能和規模效應共同發揮作用,意在建立更大的零售生態。

買買買和拼拼拼都會上癮。由於使用場景的差異,用戶的消費分化非常明顯,基於“人際關係”的社交產品成為巨大的流量窪地。創業者奔入,VC/PE伺機捕獲。

不管是傳統的商超、便利店,還是興起的新零售,開啟了一場全面的洗牌突圍戰,新一輪“百團大戰”一觸即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