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致那些終將消失的「風口」「乾元觀察」

投資人:致那些終將消失的“風口”「乾元觀察」

最近乾元君表示往年一些熟知的套路又重現了:風口上的XX如同必需品一般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只不過現在變成區塊鏈三字罷了。除了有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外,各種大會少了細分領域應有的討論,全部投入到區塊鏈的爭鋒中;各類自媒體紛紛轉型,改成區塊鏈XXX;甚至各路投資人和機構也紛紛轉換領域,化身區塊鏈行業最具慧眼投資人,一時間,許多社群話題都以當下風口而活躍著。

不過風口的落地效果如何?包括乾元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王晨宇在內的一些機構投資人進行了分析。

投資人:致那些終將消失的“風口”「乾元觀察」

“今年暫時還看不到真正的風口。”在接受創頭條記者採訪時,大部分機構投資人都如此感慨。

此時,共享單車風口正落;區塊鏈風口,懸在半空。

共享單車:以巨頭接盤的方式戛然退燒。摩拜,賣給了美團點評;ofo,則通過資產質押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將半條命給了阿里。

區塊鏈:春節期間,風口驟興。幾個月下來,市場情緒開始從最初的恐慌性集體跟進,到了堅持看多與質疑解構的對抗分化階段。

風口不見了

廣義的風口,多指行業趨勢,比如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狹義的風口,則是細分賽道短時間內的爆發式發展,這個時間一般以月計算,甚至以天計。

摩拜、ofo所處的共享單車賽道,屬於後者。

這類風口並不少見。

早在O2O大潮中,就催生了上門按摩、上門洗車、上門廚師等一批風口,這批風口上的創業企業,如今基本不見蹤影。

“只有少數真正找到商業本質的企業快速成長起來,絕大多數只是簡單地想到O2O,再往深了就沒搞明白的企業基本上都陷入了困境,甚至使一批風險投資也隨之陷入了困境。”知名投資人王功權如此評價O2O風口。

“2017年風口很短,爭議較多。”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說。除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無人貨架也從風口跌落谷底。

去年3月,共享充電寶開始扎堆融資。不完全統計顯示,40天內出現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融資額約12億元。同年10月中旬,樂電宣佈停止運營,拉開倒閉潮的序幕。隨後,PP充電、放電科技等相繼停運。截至11月,有7個共享充電寶項目進入清算階段。

無人貨架類似,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夏天,無人貨架融資創企超過30家,集中在A輪及天使輪。創頭條融資報統計數據顯示,從年底至今,新增融資銳減到6家。

沒擠上來的,只能尋求收購、戰略收縮,或者,被淘汰。

去年下半年,果小美和番茄便利正式合併,成為該賽道洗牌第一案。另一家創企領蛙,則找到了資金尚且充裕的便利蜂,被後者戰略控股,成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七隻考拉創始人文朝暉以內部信的方式,坐實了外部裁員的傳言。A輪融資近億美金的猩便利,同樣被裁員風波席捲。2月,遠在成都的GOGO小超被曝停運,成為首個倒下的無人貨架項目。

“今年最火的,從媒體上看到的是區塊鏈。”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說。

信天創投在區塊鏈上沒少佈局,其合夥人蔣宇捷告訴創頭條記者:“區塊鏈是真實的風口。”

火熱的另一面是,除了紅杉資本、IDG資本、真格基金等若干老牌基金,扎堆區塊鏈投資的多為新晉基金。此外,雖然徐小平力挺區塊鏈,但真格基金真正出手投資的區塊鏈項目並不多。

風口是被媒體炒作出來的?

“風口都是媒體炒作出來的。”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告訴創頭條記者。

多數風口,的確是媒體、創業者、投資人無意識“共謀”的產物。

去年5月,人工智能特別火熱,所有人恨不得都說自己涉足人工智能,炒作半年之後熱潮消退。隨後,人們發現區塊鏈和虛擬貨幣、金融掛鉤,更容易炒作,於是便湧進去。

新生概念的啟用,初心往往是便於行業認知新生事物或理念。媒體本身具備放大效果,如果部分投資人、創業者趁機造勢,便容易形成所謂的風口。“一些關鍵詞放到媒體或者公眾那裡,一炒作,就變成風口了。”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朱璘表示。

此外,落地難也是造成風口假象的重要原因。

倪正東認為,新的東西就像一個新的IP,炒熱它很快,“最後到底商業落地怎麼樣,大家並不知道”。在他看來,之所以很多風口都是假的風口,是因為最後落不了地,就如很多O2O、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項目。

區塊鏈風口的隱憂,正是落地困難。騰業創投合夥人孫敬偉認為,區塊鏈技術目前比較缺乏落地應用場景,同時技術本身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

投資人:致那些終將消失的“風口”「乾元觀察」

集體反風口

“我特別反風口。”熊貓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論向創頭條記者表示,有時投資人盲目追隨風口,反而會把真正的機會給摧毀了。

“他們一看見北京來的、以前是投互聯網圈子的投資人,都會有一種歧視,說北京來的投資人就喜歡講風口,就喜歡講熱點。”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曾公開表示,不光是明勢資本,他所接觸的比較靠譜的創業者,也不喜歡風口這個詞,甚至有點反感。

“我們不會追風口,只會順勢而為。”吳世春說。在風口多是假象的環境下,不跟風投資,已然成為部分投資人的原則。

乾元資本合夥人王晨宇告訴創頭條記者,他們沒投區塊鏈項目,這不是他們專注的領域。對於當下的區塊鏈風口,與王晨宇持類似態度的投資人不在少數。

“成熟的投資機構都有自己穩定的投資框架,不是對新的東西不敏感,只是不熟的不會輕易下手。”孫敬偉認為,這樣可能錯失一些機會,但能規避一些風險。他強調,早期項目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一定要有自己的投資策略。

達晨創投執行合夥人肖冰表示:“(投資)要堅信自己的獨立判斷、專業能力,看不懂的沒必要參與,把自己能做的那部分做好就夠了。”這被源星資本管理合夥人於立峰描述為“投資人的紀律性”,核心為自律與自我約束。

“VC(早期投資)的商業模型本身就是反共識的。”在李論看來,風口就是共識,自然不是中早期投資人應該去追隨的。跟風的投資人多數都會成為接盤俠。

所有做投資的或者創業的人,如果開始考慮怎麼追風口,意味著已經邁錯了第一步。不管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最後還是要落到這些風口到底創造多少價值、為用戶帶來多少價值上。在風口快速轉換的當下,保持戰略定力,對投資機構和企業都很重要。

所謂守正出奇,以不變應萬變。

曾有人問巴菲特,大家知道你的投資方法,為什麼只有你能做到這麼成功?“因為大家都不願意慢慢地變富有。”巴菲特回答。

投資也好,創業也罷,貴在堅守。“你堅持努力的方向就是風口。”黃明明說。

風口論流行,如果以2014年雷軍提出“飛豬”為起始,至今不到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