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從華西的蜀道山川,到華北的遼闊平原,從一種暮色到另一種暮色,亙古的大地長風浩蕩,逗留石家莊的時候,好友小鵬說,我帶你去正定古城吧,我說好。


正定的古韻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以為,北方的古城不過就是一些古舊的民居,破敗的街巷,或者是一些沒有底蘊的仿古建築,不料,踏進古城,正定的厚重一如累世光陰,瞬間裹挾著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在大燕國主的軍事堡壘裡遙想久遠的鐵馬冰河

正定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東晉十六國時期,即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慕容恪(321年—367年),彼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世譽為十六國十大名將之一,鮮卑族人。正定城池就是此人建立的軍事堡壘,名曰安樂壘。

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慕容氏這個名字充滿陌生,但如果說起天龍八部裡的慕容氏,想必大家就會想起慕容復想要復興大燕的橋段,小說裡的大燕國即是慕容皝創立的前燕,五胡亂華的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進入中原,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政權,後慕容恪的侄子慕容熙陰謀篡位成功,建立後燕(公元384年-407年)改建安樂壘為享樂之地。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翻開史冊,歷史的跌宕非後人所能想象,我們只能從如今的城池風物,淺淺地遙想一下久遠的鐵馬冰河。穿過正定古城的大門,古城牆環城延伸,歷史的韻腳深深地印刻在這方泥土裡,今天正定城池的格局呈“官帽”形狀,站在正定的大地上,會讓人想起很多相關地名——鎮州、真定、恆山等。這些都與正定有關,可是,最響亮不過“常山”,《三國演義》裡常常聽到趙雲說“常山趙子龍是也”,常山即安樂壘,也就是如今的正定。

追溯一下正定的行政規劃,我們便會發現,這裡正式成為建制始於秦始皇時期,距今也有兩千二百餘年的歷史了,一度是河北地區的中心城市,由此看來,這裡從來都不是籍籍無名的小村落,古時或許無法媲美繁華的京師,但在經濟上或已遠超富庶的江南,史料表明,一千四百多年前這裡曾擁有全國最發達的驛站交通和水上航線,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重鎮,可想而知,交通的便利自然興盛起商貿的往來,坐擁三關雄鎮的正定南臨滹沱河,西控太行山中地位最重要的井陘關口,連接河北與山西的咽喉。清代詩人朱佩蓮經過正定時,曾賦詩嘆曰:“九達京華路,真稱北鎮雄;波驚陡駭側,雲壓太行東。”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兵家必爭之地,勢必戰亂頻仍,然而歷史的筆墨常常是在每次戰亂之後展開畫卷,或許人類的文明史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戰亂中得到了提升罷,而在每個歷史拐點,正定都能夠穿越戰亂洪荒,任由滄海桑田變幻而巋然不滅。

猶記得,去年公佈的河北正定古城內開元寺考古發掘結果中,就出現了7個歷史時期的連續文化層疊壓現象,時間跨越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出土近2000件文物,這不得不令人驚歎這裡曾經擁有的顯赫歲月。

“東方美神”不期而遇

遊走於正定古城,好友小鵬自然就成為了我的嚮導,“我們左手邊就是開元寺,那個塔就是唐代的須彌塔,那邊還有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天寧寺。。。。。。”他一口氣說了許多寺院,最後他說,隆興寺是皇家寺院,始建於隋朝開皇六年(586年),目前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間緊張,我們先去看隆興寺。”小鵬介紹說,這裡被稱為“海內第一名剎”,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梁思成曾多次在隆興寺考察,認為這裡是“京外名剎當首推正定府隆興寺。”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寺院的前庭大殿如今已只剩下遺址地基,當年的磅礴氣勢在裸露的基石四周依稀可見,不知道經歷過怎樣的浩劫,這座堅固的殿堂被一朝湮滅,但這並不影響隆興寺在建築史和佛教史上的地位,以及對後世文化產生的影響,以至於在今天,人們來到正定依舊首先拜謁此地。

“隆興寺現存的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照壁、石橋、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每走一處,小鵬都會做一個簡要介紹,他對此地早已熟捻於胸。“這裡有我國早期最大的轉輪藏以及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小鵬說,“還有我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銅鑄的千手千眼觀音,還有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一方碑刻顯示了此地的久遠與歲月的浩瀚。在寺院的深處,有個小亭子內佇立著一方石碑,“這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龍藏寺碑》,立於隋代。”小鵬告訴我,楷書字就是從這裡進入歷史的長河,進入我們現今的生活。附身觀看,碑為龜趺,碑額呈半圓形,浮雕六龍相交,造型別致,刻工精細,具有隋唐蟠龍的古樸風格。原來,我們現在使用的楷體字,其最初來源是在這裡!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作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隆興寺素有華北四寶之稱,大小殿宇十餘座,分佈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高低錯落,層次分明。

偌大的隆興寺,行於其間仿若光陰流轉,青松高聳,掩映這紅牆琉璃。在寺院的轉輪藏閣內,一座巨大的木質榫卯結構的轉輪藏佇立其間,讓我想起藏傳佛教裡的轉經輪,只是不知道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淵源。牌匾記載顯示,此轉輪藏閣始建於北宋,直徑為7米,分為藏座藏身藏頂三部分,中間設一根10.8米的木軸上下貫穿。。。。。。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我一直認為,木頭是有靈魂的,是散發溫度的,是可講述故事的。你看,這些木頭歷經千年之後,依舊閃爍著古老的智慧,那麼這一特殊的法器是幹什麼用的呢?

我專門查詢了下資料,原來這是南朝梁時,為了方便不識字或無暇閱讀經書的信徒所建,信徒們推動轉輪一週與誦讀一遍經卷功德相同。1254年,印度高僧、蒙古國師南無大師曾住持隆興寺並補修轉輪藏。國內相同的實物幾乎已不復存在,而隆興寺的轉輪藏是年代最久體量最大的一個,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存,目前推之,仍舊可使其徐徐轉動。

踏進隆興寺大悲閣,一尊高大的銅鑄大菩薩“千手千眼觀音”赫然佔據整個視線,忽然就記起某年央視春晚上那個震動全國的“千手觀音”節目,其創意或許來自這裡吧。小鵬介紹說,“千手千眼觀音”周身42臂,又稱“大悲菩薩”,是我國現存最高的銅鑄觀音菩薩像,手裡分持日月、淨瓶、寶塔、金剛、寶劍等。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而讓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被梁思成譽為世界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你看那建築呈十字形平面,南北中軸線狹長對稱,佈局奇特。”小鵬說,“這樣的建築世所罕見。”當然,除卻外在建築的奇妙,更重要的是,在這裡我遇到了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倒坐觀音。

通常,佛教寺院的佛像都坐北朝南,而此處的觀音卻坐南面北,所以被世人稱為“倒坐觀音”。“通壁鏤空塑五彩懸山,如果天氣晴好,自然光透過窗子照射進來,灑落其上,場景極其鮮活,整個畫面靈動而富有生氣。” 小鵬說,處於保護文物的需要,這裡所有的建築裡不使用燈光。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即是沒有光照,“東方美神”依舊光彩怡人,她面貌祥和,微笑著俯瞰塵世,看一眼,似乎在於你交談,閒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神態,讓人心定和輕鬆,這種感覺很奇怪地油然而生。魯迅當年看到這尊像時,或許也有這樣的心情吧,那種由內而外的美感是不是就是今天我們所尊崇的做人之道?美己悅人,惠及眾生。

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

 “正定佛教興盛,寺塔林立,是高僧大德風雲際會之地。”一路上小鵬講解滔滔不絕,和正定古城的專業講解相比,他或許毫不遜色。

其實,有一個問題我頗有疑惑,這座北方小城何以如此之多的佛教建築,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以至於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曾有學者在正定發出慨嘆:“正定中國歷史上佛教重鎮,在這個地方曾經出現過最高的東方智慧。”並稱這裡“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這一說法喚起了我的執念,但也只能從其過往歷史中探知一二。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歷史上地處交通要衝的正定自後燕起到清初的一千多年間,一直是都城、州府之地,甚至清初的直隸省會就設立於正定。可以想見,彼時這裡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等是怎樣的發達,而頻仍的戰亂與人們渴求的安定生活交織在一起,必然促進了佛教的興盛和傳播。即是在唐玄宗末年爆發的“安史之亂”,中原地區的許多名寺被毀,正定也安然無恙,據說這是由於當時割據駐守正定的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崇信佛教,使得這裡的寺院得以保全。

歷史的車輪碾過一次又一次的腥風血雨,但人們渴求安定的心不死,佛祖是所有人的心靈依靠,佛教文化在這其中給予人們精神上莫大的慰藉,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將相,在彼時破碎的山河裡,佛教寺院已然成為人們的心靈家園。

據說正定佛教文化的興盛始於趙匡胤統治時期,隆興寺在這一時期成為皇家寺院,此後歷朝帝王常常到此禮佛,正定從此成為整個河北的佛教中心,到了清代,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多次抵達隆興寺進行禮佛。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還記得那天日暮向晚時分,從隆興寺返回途中,再次經過開元寺,小鵬說,我們進去看下這裡的須彌塔。順著他的指引,須彌塔在晚陽裡散發出溫暖的光輝,“建於唐代,和西安大雁塔相似,但比大雁塔還早了16年。”須彌塔旁邊的牌匾記載,此塔始建於唐貞觀十年(636年),磚木結構,高42.5米,濃郁的唐代遺風盪滌著前朝今世的光陰。

在開元寺大門的左側有一巨大的石質贔屓(bìxì),據說為國內最大,再往左邊有一排圍擋,小鵬說,“那裡還在進行考古發掘,此前這裡出土了7個朝代的幾千種物件。”可想而知,這片土地有著怎樣豐富的文化遺存。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繞道臨濟寺時已近黃昏,寺院在夕照下靜謐安詳。臨濟寺由慧能六世法孫義玄禪師創立,此後他又開創禪宗臨濟一派,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為漢傳佛教重要派系之一,公元867年義玄禪師圓寂,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敕封為“真常慧照禪師”,帝王諭旨嵌於寺內的澄靈塔上;澄靈塔俗稱青塔,從寺門外遠遠望去,形貌青幽俊朗,頗具灑脫飄逸之感,梁思成稱青塔“清晰秀麗,可算塔中上品”。

當年的義玄禪師或許是一位相貌俊秀舉止灑脫的僧人吧,累月的木魚青燈裡,他的經卷給了他怎樣的心靈慰藉,深處戰亂洪荒他又是如何參悟佛法,開創出一種新的宗教派別?後世認為,慧能把禪宗中國化,義玄把禪宗平民化。這一評說,道出了義玄禪師在佛教界的地位。

世所罕見,在正定古城遇見魯迅口中的“東方美神”

攝影/攝行江湖

初聽“臨濟”,彷彿依稀有些印象,搜索記憶,忽然記起,我有一僧人朋友與之有關,微信向他說了我的見聞,他異常興奮,說他的因緣剃度就是臨濟宗,而這裡居然是臨濟宗的祖庭。我的內心忽然生髮嘆謂,這塵世間的因緣似藕絲牽繞,曲曲折折間或與你有那麼一絲關聯,由此看來,世間的很多緣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不知道。

“九樓四塔八大寺,這裡的真的是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小鵬說,這裡的寺、塔均開中國佛教之先河,歷史遺蹟、佛教文化一天半天根本看不過來,等下次你來,我再帶你好好感受一下。

行走經年,飽覽過江河山川,也與絕美的景緻擦肩;丈量過大漠風沙的戈壁,也錯失過牛羊如雲的草原,旅行中,或許留一些缺憾才有更深的期盼,一如佛家所言,不完美才是生活,不完滿才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