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工」 攜手促「家和」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但確實要感謝社區和社工,不是他們幫忙,我這個家,遲早要完。”50歲的張茂祥是重慶市萬州區太白街道孫家書房社區居民。過去,他因為家庭原因,常常愁眉緊鎖。現在,在社區和社工的幫助下,終於展開了笑容。

“老張的愛人和他一樣,內向。孩子又是個‘宅男’,20多歲了也不出門工作。一家三口,一天到晚不說話,家裡氣氛又緊張又尷尬。”“家和服務站”專職社工黃紫薇說,多次到家走訪之後,社工抓住老張兒子的興趣點,請來專業人士對他進行就業指導。

看到孩子有了精神,社工終於得到老張夫婦的信任。“我們這時候跟老張愛人講更年期應該如何調節心情,就能事半功倍了。”黃紫薇說,看起來無非是說幾句話的事情,可為了解決這一個“難題”,他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還計劃了各種方案。

“其實以前社區也做矛盾調解,但我們工作內容多且雜,矛盾調解既不專業又沒有機制,效果難以評估。”孫家書房社區黨委書記王芬說,2017年1月,萬州區民政局、區婚姻登記中心、孫家書房社區、萬州明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四方共同參與,在孫家書房社區試點設立了第一個“家和服務站”。

一個服務站能做什麼?

“‘家和服務站’以家庭婚姻矛盾為主要抓手,主要解決小家庭存在的問題,以此促進大社區的和諧穩定。”王芬說,對一般的家庭矛盾,免費提供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服務;對沖動型離婚人群,開展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對貧困、單親等困境家庭,給予全方位的幫扶;對重點難題重點著力,防止婚姻家庭類“民轉刑”案件的出現。

截至目前,“家和服務站”已經援助了124戶困境家庭,矛盾調解服務1978人次,開展了28場婚姻家庭輔導活動。前不久,萬州區評選的10戶幸福家庭中,就有3戶來自孫家書房社區。

不過,服務站剛剛設立時,社工們的工作開展起來並不順利。

“一開始去居民家走訪,經常被當成騙子,總吃‘閉門羹’。”黃紫薇說,“在學校、培訓機構,社工學的都是‘高大上’的理論,卻沒有實際應對方法。結果到了社區,工作內容很瑣碎,心理落差更大了。”

“社工不是萬能的,也不能成為社區推卸工作的藉口,社區和社工要一起努力,攜手共進。”太白街道政法書記周鉞說,“社區工作人員以及樓棟長、網格員,人熟地熟環境熟,年輕社工有專業知識,專職負責。大家要一起入戶走訪,尋找矛盾、調解矛盾,並對調解情況進行跟蹤回訪。”

與此同時,孫家書房社區還成立了一個基層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成員包括社區幹部、社區志願者、律師、心理諮詢師以及公安民警等,成為“家和服務站”化解矛盾的得力助手。

“大學的專家教授也會定時來對我們進行項目督導。”專職社工冉紅豔說,青年社工們感到棘手的個案和有困惑的問題,都可以得到及時解答。包括張茂祥家庭的問題解決,都離不開相關專家的建議和意見。

“以前我是眼淚水都流乾了,覺得是真的沒有出路了。”社區居民吳光梅的兒子患了尿毒症,社區瞭解情況後,協調了所有能夠支持的政策,社工也對她的家庭付出了很多關心。

“有他們幫忙,真的很好。雖然現在家裡的困難還是有,但是我們都很樂觀。”吳光梅說,“我跟兒子說,一定要開開心心地活著。”

“服務站的效果比預期還要好。社區+社工,把能辦的事辦更好,為難事找‘解藥’。”太白街道黨工委書記譚方培說,他們正在努力把這一做法在12個社區和4個村都推廣開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2日 17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